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709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分别以青少年自我报告与教师评价的方式测查了学校氛围与学校适应,主要探讨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长期预测关系,以及性别在二者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青少年第一年感知到的学校氛围能预测其第二年、第三年的适应问题和适应能力,第二年感知到的学校氛围能预测其第三年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2)青少年感知到的自主机会对其学校适应有负面作用;(3)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学校适应具有积极作用,但同学支持的作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逆转,即第一年的同学支持负向预测第二年的学习问题和第三年的学业成绩,正向预测第三年的适应能力,而第二年的同学支持则对第三年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均有负向预测作用;(4)女生的学校适应普遍好于男生,性别对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考察了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三所初中的470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由初中生报告自己的心理弹性,由教师和家长分别报告初中生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心理弹性和学校适应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外显问题、内隐问题和学习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在控制了变量自身的稳定性之后,第一年心理弹性能显著预测第二年学校适应,第一年学校适应无法预测第二年心理弹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单向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结构维度并编制简明评定问卷,运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结构维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习能力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校政治适应、学校文化适应。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问卷的α系数达到0.80,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总方差解释量达到62.8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宝娟 《心理科学》2016,39(5):1157-1163
在压力反应一般模式、应对交互作用模式、生态系统理论、风险缓冲模型和压力缓冲假说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压力、应对方式、文化智力和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之间关系。采用了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文化智力量表和学校适应问卷对779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压力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2)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了压力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间的关系;(3)文化智力调节了压力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研究结论对提高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歧视体验和知觉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单向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328名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支持源的社会支持和初中生的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是初中生最经常的支持源。(2)初一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其学校适应状况也显著好于初二学生。(3)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质量上存在差异,高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显著高于低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4)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两者对积极的学校适应具有增益作用,而对消极的学校适应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儿童所属非正式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过程,选择469名小3、初1学生参加了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儿童同伴团体和学校适应(社会行为、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资料取自包含同伴评定、教师评定和学校记录多种渠道.研究发现,(1)儿童选择与自己在学校适应方面相似的同伴组成同伴团体;(2)同伴团体不仅在成员构成还是在学校适应的团体特征上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3)儿童在初测时所属同伴团体的社会能力越强、社交性越高、学业成绩越优异,则其两年后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越好,如果所属同伴团体存在同伴拒绝或学业问题,则儿童在两年后被同伴拒绝和出现学业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以变革型领导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多水平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班主任领导行为与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初中生学校适应;(2)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学业自我效能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班级集体效能-学业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初中生学校适应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变革型领导理论拓展至班级组织,验证了该理论在我国初中班级组织中的适用性,并揭示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学校适应的作用机制,这对改善初中生学校适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高中学生羞怯、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年级差异。方法:以中学生羞怯量表、同伴依恋量表以及学校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从潍坊市两所高中抽取12个班共计60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1)高中生羞怯与同伴依恋、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 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在高中生羞怯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同伴依恋在高一学生中中介作用显著,而在高二和高三学生中,这种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适应性动机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的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一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2)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学校的类型、性质在学生的目标定向中有更大的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的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性学习模型的构思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数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为了适应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笔者对数控技能培训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父亲参与教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548名农村寄宿制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亲参与教养与自我控制、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父亲参与教养既能直接正向预测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也能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预测学校适应;(3)相对剥夺感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起到调节,当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相对剥夺感较高时,父亲参与教养对自我控制的作用减弱。研究结果揭示了父亲参与教养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能为提高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提供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编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考察334名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学校适应与其职业犹豫不决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学校适应预测职业犹豫不决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师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目标设定、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对其学校适应预测职业犹豫不决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信息收集和学业成绩对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冷适应研究的反思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西安710032)王枫导师董兆申张映玉寒冷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鉴于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没有适应高温的能力强,所以很久以来,寒冷损伤和寒冷适应的研究为医学界所高度重视。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处...  相似文献   

15.
以6579名小学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儿童学校适应的指标将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分为良好型、闲适型、紧张型、高危型四种类型.(2)良好型的儿童,在学业自我评估、学业动机和心理健康水平三个水平上的得分为正向,在问题行为上的得分为负;高危型儿童的结果与适应良好型的儿童完全相反;而在闲适型的儿童中,学业动机为负、心理健康水平为正;在紧张型的儿童中,学业动机为正向、而心理健康水平是负向的.(3)建立儿童学校适应的判别函数,为儿童在教育和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提供了初步诊断依据,同时也对有关学校适应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修订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高中版(LASS高中版)进行修订,编制学校生活适应量表大学版(LASS大学版)。修订后的问卷经因素分析得出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经过质量分析,修订后的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故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可以作为考察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5,(3):139-143
本文基于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轨迹,探析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在中西方的形成、发展及构建体系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中西方因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外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历程各异。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都适应了其当时的客观环境,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应当根据研究的需要,各自或共同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1012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3年的追踪研究, 采用潜在剖面分析与潜在转变分析考察了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亚组分化与转变情况, 以及学校资源与性别在青少年发展适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初一时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分化成2个亚组:适应良好组与内化问题组, 初二与初三时青少年分化成4个适应亚组:适应良好组、内化问题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 (2)从初二到初三, 适应良好组和内化问题组的青少年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同伴拒绝组和外化问题组的青少年向适应良好组转变的概率最高; (3)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青少年更可能处于或保留在适应良好组, 同时在初二时拥有更多学校资源的外化问题组和同伴拒绝组的青少年在初三时更可能向适应良好组转变; (4)初二时女生更大概率地进入内化问题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早期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理解, 并提示教育人员有必要对青少年适应状况进行全面筛查和动态监测, 以便针对适应亚组和性别特点制定更为复杂的预防和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城市移民子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对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预测作用,以及学校适应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学校适应与城市移民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适应在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移民子女生活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学校适应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但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