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温武 《天风》2022,(10):8-10
《尼希米记》8章讲述了以色列民众信仰的复兴运动.如果我们也能按照经文的教导去做,教会必复兴、家庭必复兴、信徒的灵性生命也必复兴. 一、宣讲上帝的话语(参尼8∶1-12) 1.宣讲上帝话语的时间 《尼希米记》1章至7章讲述了当时在耶路撒冷的一些行政事工,8章开始讲述以色列民众信仰的复兴,复兴最重要的开始,就是如何将圣民的生活建立在上帝的话语之上.《尼希米记》8章记载以斯拉出场,传达上帝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尼希米     
《天风》2006,(12):25
1、随同所罗巴伯一同归国的一位首领(拉2:2;尼7:7)。 2、哈迦利亚的儿子(尼1:1:10:1),原先是波斯王亚达薛西的酒政(尼1:11), 后被派任作犹大省的省长。他率领一批犹太人返国,并修建耶路撒冷的城墙。他从一位来自犹大的弟兄口中得知,那些归回的犹大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拆毁,城门被焚烧,他就大为悲伤,并为此禁食祷告。不久当他在亚达薛西王面前侍奉之时,王因见他面有愁容,异于往常时,就询问原因。他便说明了这些事,并且请求王,准他回犹大去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王就慨然应允,并任命他作犹大省的省长,还派了军长和马兵护卫他回犹大。又为此下诏, 准许他沿路通行,并指示犹大省的诸官员,供应所需的建筑材料(尼1:1—2:8)。  相似文献   

3.
浅论以斯拉、尼希米禁止与外邦人通婚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振华 《学海》2006,2(1):20-26
本文在希伯来圣经经文和历史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科学批评的方法重新探讨了《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禁止犹大人与外邦人通婚的规定,揭示出当时回归团体与外邦人“离绝”不仅有传统理解的宗教原因,也有相当多的世俗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回归团体的犹大人在信仰上与非回归团体的犹太人之间的冲突,也反映出他们在现实层面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修复城墙     
王下24章记载: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包围了耶路撒冷,犹大王约雅斤被捕到巴比伦去。他叔叔西底家被立代替他为王,这是神给以色列人留下的一个悔改机会。但西底家又行耶和华  相似文献   

5.
周永健 《天风》2004,(10):24-25
犹大是十二个门徒之一,但后来出卖耶稣。耶稣早知道犹大会如此行,为何还要呼召他作门徒? 耶稣呼召了十二个门徒。路加记载耶稣在山上经过了整夜的祷告,才从门徒中挑选十二个人作使徒(路6:12-16)。马可描述耶稣  相似文献   

6.
弘道 《天风》2023,(2):39-41
<正>旧约圣经特别注重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因为上帝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启示他自己,所以我们读圣经不可忽略旧约历史书。在旧约历史书中包含了两组历史书:一组是所谓的申命历史,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因为这几卷书是从《申命记》的神学“守约蒙福,背约受罚”的角度来解释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命运。另一组是所谓的编年历史,包括《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相似文献   

7.
陈轶丽 《天风》2007,(22):23
圣经中记载多马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如果只读圣经中前三卷福音书(太10:2—4;可3:16;路6:14—16),我们只能看到多马的名字在十二门徒的名单中简单地出现。但在《约翰福音》中,我们能多次看到有关多马的事迹,而且从中知道被称为低土马的就是多马。多马的全名是低土马·犹大·多马。多马(Thomas)这个名字出自亚兰语(亚兰语是耶稣时代巴勒斯坦流通的语言),意思是双生子。在《约翰福音》曾三次用希腊文的名称低土马称呼他,同  相似文献   

8.
经文:尼希米记2章18节 “我告诉他们我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作这善工。”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感恩礼拜,纪念杭州基督教复堂二十周年,使我想起尼希米当年重建  相似文献   

9.
圣经中记载了一位人物,他的名气不大、事迹不多,但是却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迦勒。他荣耀的人生、顺服的服侍是我们美好的榜样。一、在荣耀中的隐藏迦勒是犹大支派耶孚尼的儿子,是摩西打发去窥探迦南地的十二个探子之一。当时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得到上帝的应许,可以进入迦南地。  相似文献   

10.
王俊  吴新望 《天风》2018,(8):7-8
"以色列民听见这律法,就与一切闲杂人绝交。"经文:出12:37-38;民11:1-9;尼13:1-3在《出埃及记》12章37节至38节、《民数记》11章1节至9节及《尼希米记》13章1节至3节分别提到了一个词——"闲杂人"。在整本圣经中,尽管这个词只出现过三次,但这部分人在当时以色列人中产生的负面作用及不良后果却非常大,对今天的教会及教牧人员具有极强的警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文斌 《天风》2011,(8):7-8
经文:尼1:1-11,4:1—2 3,6:15—16尼希米元"祭司"之位,又非"光知"之职,但同样上帝藉他成就了大事!一个普通人要跻身王宫成为王之亲信固然不易,但欲抽身引退于既得之高官厚禄,成为上帝仆人则更难!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博学的思想家。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留有他的痕迹和影响;当然,在伦理学方面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有:《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一般认为;《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欧德米亚伦理学》则是他早期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3.
三种人     
杨吉庆 《天风》2006,(22):15
《诗篇》第一篇中没有给什么是恶人,什么是罪人,什么是亵慢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诗的前三句已经点明了他们的性质。恶人多以计谋害人(也有亲自作恶的),他们利用人们的无知和愚昧,打着为你着想,对你有利有好处的旗子,诱骗和教唆人犯罪,使自己的阴谋得逞,圣经中在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犹大就是一个恶人,伯大尼的马利亚用贵重的真哪达香膏膏耶稣,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耶稣当时就指出:“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犹大居心叵测,他想把浪费钱财,不周济穷人的帽子戴到耶稣的头上,为他日后出卖耶稣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涵盖论(inclusive notion)认为幸福是各种德性与外部善的复合体,理智论(intellectualist notion)将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已有大量的笔墨用于辩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同意哪种观念以及这两种观念是否和怎样能够调和起来。相关的一个争论是《伦理学》是否以及如何是一个统一的、延续的作品。因为许多注释家支持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8)
<正>《何西阿书》6章记载:"主说:‘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犹大啊,我可向你怎样作呢?因为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因此,我藉先知砍伐他们,以我口中的话杀戮他们,我施行的审判如光发出。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上帝,胜于燔祭。'"(何6:4-6)这里的"以法莲"和"犹大",代指整个以色列民族。先知何西阿时代,这个民族依然保持着信仰的礼仪,却失去了信  相似文献   

16.
朱建军 《天风》2013,(9):16-16
希西家王在犹大诸王中属于屈指可数的好王,圣经中对他的评价很高(参王下18:3—7)。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希西家也难逃性情的制约。《列王纪下》20章记载了希西家人生中的一次非常经历——“病得要死”(参王下20:1),然而,希西家恳求耶和华,上帝便改变了对他人生的计划,对他说:“我听见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医治你。  相似文献   

17.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4):30-32
我们盼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阿们。我们在上一期看过了《尼西亚信经》谈洗礼的意义。洗礼的其中一个意义是与基督一同埋葬,一同复活:“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上帝的功用。”(西2:12)因此,《尼西亚信经》接着宣信:“我们盼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孟振华 《学海》2008,6(3):37-44
参巴拉和多比雅是<圣经>后期的历史书卷<尼希米记>描写的两个"外邦人",对他们的描述反映出掌握话语权的社团领袖对外邦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文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方法,解读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与尼希米等人的矛盾冲突,了解后者为何把他们描写为"外邦人",加以排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犹太教成型时期关于身份问题的争执及其前因后果,乃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犹太古教,据《圣经》记载,每年有大小节期数十个,择其要者简介于次。 月朔日:正月(尼散月)初一。并为亚郎之子纳达布和阿彼胡的罪禁食。(《肋未纪》10:1,2) 逾越节(拉丁文Pascha巴斯卦,英文Passover):以色列民族和犹太古教按律法必须遵守的三大节日之一(原是古代牧人节)。在正月十四日。为纪念上主雅威藉羔羊的血,  相似文献   

20.
犹大的画像     
这天,礼拜结束后,有个叫乔治的年轻人在教堂的甬道处停下脚步,昂着头,欣赏起挂在墙壁上的那幅《最后的晚餐》。你知道哪个是犹大吗?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乔治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在台上讲道的老牧师。虽然乔治只是一个新教徒,但他从小就知道犹大是出卖耶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