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生实习与患者就医间矛盾调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患者就医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治,而经验丰富的医师往往由无经验的实习医师通过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成长起来的.随着医师法的实施和病人要求的提高,实习医师与患者间的利益冲突构成的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为化解矛盾,通过提高实习医师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临床老师责任心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病人对医院满意程度,使实习医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2.
临床决策与疾病发展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决策是十分复杂的专业劳动,良好而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医师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医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医疗水平与条件、患者及家属的条件与配合程度等等,辩证法的“度”在临床的良好应用会帮助医师准确地把握病情,给予更加适度治疗;真正的个体化临床决策必须由医师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兼论能否增进"关系"的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雨淳 《学海》2006,(5):5-16
通常认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倚重个人“关系”开展经济交易和维系社会交往。“关系”一般是指基于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通过获取资源的相互责任、持续的合作与互惠来维系合作伙伴的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关系”通常被认为与行贿或腐败有密切关系,但中国正在经历快速而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民营化和伴随跨国公司所导入的截然不同的职业道德与运行规则已在削弱“关系”纽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关系”是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如果中国人能将“关系”作为制度或法律工具的替代物,那么“关系”所导致的诸如行贿或腐败等负面道德问题将会消除。本文坚持认为,在中国社会仅靠建立法律和正式制度结构不足以割断“关系”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保持其合法私人利益的同时,将基于“关系”的合作伙伴转入公共领域,只要他们不违反社会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按照“旋转门”理论,为了取得互惠的发展格局,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应致力于更为积极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多层面地认识医患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医”的社会分工形成起 ,医患关系就出现在人类社会。千百年来 ,医患关系古朴、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值得重新认识。医患关系是医 (方 )与患 (方 )自然形成的、自愿结合的社会人际关系。在患者基于自己 (或其亲属 )的选择 ,发出求医行为后 ,在接受医务人员医学诊疗服务时 ,患者与医方 (包括在医院工作的医、护、技、管理、后勤人员 )形成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在特定时间内 ,特定环境下 ,特定情境中 ,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医学生活的诸种关系中 ,医患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受多学科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医师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包括在理念层面培养人文精神和在实践层面培训人文医学技能。中国医师协会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医师的专业精神,医学道德,和谐医患沟通模式,与病人建立关系的技能,对病人解释病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的技能,向病人通告坏消息的艺术等。经培训后的医师可参加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的国民经济学主要探讨资本主义财富增长的一般原理,以及基于这种经济原理所实现的社会运行模式。总的说来,斯密是按照“物”的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现实社会的,从而,其理论中非历史的“物的关系”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恰好是要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示私有财产的历史性根源,澄明资本主义条件下,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观超越了斯密探讨现实社会时纯粹的经济学视域,并以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隐匿在物与物的交换关系这一现象层面内部的人本身的异化存在状态。而共产主义正是马克思力求恢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自觉本性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7.
事情的起因是针对一个案例及分析 :某医院妇产科为一位 5 0岁的女性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术中医生发现患者左侧卵巢有问题 ,在未向家属和病人交待的情况下 ,将左侧卵巢与子宫一并切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数月后 ,患者在另一所医院行常规B超检查时 ,发现“右侧卵巢囊肿 ,左侧卵巢缺如” ,向原手术医院提出质疑。原案例讨论的初衷是认为这有悖知情同意原则 ,希望提醒医务人员的注意。《医学与哲学》2 0 0 2年第 11期发表了雷锦程先生的“医患关系中的病人权利让渡”一文 ,提到广大临床医生对此案例的伦理分析持完全不同的看法 ,并…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对目前临床医学实践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1]:“自觉地、准确地和公正地应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为每个病人作出治疗的选择。”循证医学实践要求全面地从每个病人身上,凭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有关病人的最准确的证据作出判断。1 临床医师对循证医学的误解许多临床医师面对循证医学的挑战,大...  相似文献   

9.
知情同意—《中国医学伦理学辞典》条目选载之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情同意原则是临床上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 ,也称为知情承诺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临床医师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 ,必须向病人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以及诊治费用等方面的真实、充分的信息 ,尤其是诊疗方案的性质、作用、依据、损伤、风险以及不可预测的意外等情况 ,使病人或其家属经过深思熟虑自主地作出选择 ,并以相应的方式表达其接受或者拒绝此种诊疗方案的意愿和承诺 ;在得到患方明确承诺后 ,才可最终确定和实施拟定的诊治方案。在知情同意原则中 ,知情原则与同意原则是密切相关、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检验临床推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起源于 19世纪中叶 ,近年来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越来越受重视 ,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依据。个人的经验推理是临床医师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的。医生们每天都在凭教科书、经验和某些专业知识对病人的治疗作出重要决定 ,但他们可能会忽略对诊治病人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些问题。经验医学的直接后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 ;而另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 ,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在长期、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处方”(Receptum)即“药方”,对病人健康甚至生命关系密切。因而其开写者道义、法律责任重大;“处方”必须准确、合理,它应是医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智慧结晶,医德、医术和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最需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磨炼的基本功。严格地说,“处方权”只有注册执业医师才享有,具有医学专业大、中专学历者在试用期内、或试用期已满但经考试不合格、未经注册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如护师、实习医师)均无此权。因而“处方”既是职业医师特有权利,更是应尽义务,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体。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临床决策需要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一名临床医师来说,临床决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所谓临床决策,主要是指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地决定治疗方案并付诸实施。笔者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50余年,深感临床决策的重要性,在笔者大半生的工作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决策都是正确的。然而,医师是人不是神,一位医师在一生中总不能没有一点临床决策上的错误,或者说是“失误”;但应力求少犯,特别要防止重大的失误。临床决策失误往往与医师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现仅就临床决策的一些经验体会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误诊误治病例所致医疗纠纷分析——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医疗科技发展的相对性、疾病规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医生医疗知识的局限性等,导致了临床误诊误治的不可避免性,而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中,大多是由于误诊误治所致。通过对3例误诊病例及所致医疗纠纷的分析,指出临床误诊误治的客观性、主观性及不可避免性。同时提示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随时更新医疗知识,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时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积极治疗,减少对疾病的延误诊治,减轻病人痛苦,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理想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介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疾病谱及其特点在悄然改变,伴随着无规可循、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甚至呈现为多系统综合征。这些变化对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而言,难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医生往往容易被直接呈现的各种表象所迷惑或满足于表象诊断,从而错过主要矛盾,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并可能增加患者就诊次数和成本,带来经济与精神上的压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逐本溯源”临床思维方式对疾病诊治、避免漏诊误诊尤其是在病因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病证关系的科学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临床学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因证确定治疗方法 ,随证变化加减方药。正是由此原则 ,中医学才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之说。治病强调“证” ,选择治法和遣方用药必须以“证”为依据 ,这是中医学的鲜明特点 ,它有很大的灵活性 ,适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然而 ,这一临床原则是否完全符合临床实际 ,能否切中疾病本质呢 ?危害人类健康的是各种疾病 ,而任何疾病都必有致病原因和病理 ,治疗为什么不直接针对疾病原因和病理 ,却强调“证”的表现呢 ?病和证究竟是什么关系 ,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才能符合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关系     
王聪渊 《天风》2005,(10):42-44
上帝所创造的宇宙万物,各行其道,周而复始,彼此和谐,相辅相成,神以和谐立定自然,真是“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和谐是神的心意,也是他的属性。“三位一体”的真理向我们显明和谐关系的奇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合而为一,虽各有位格,却不分彼此,同质、同尊、同荣,一而三,三而一,这是何等奥妙,何等和谐,“三”这数目最难保持合一,二人较易合作,当三个人在一起,关系最脆弱,而我们所信的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对我们见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世界以和谐而维系,万物按定律而运行,牛顿敬畏神,领悟神在自然界所设立的规则,为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牛顿去世不久,十八世纪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薄柏总结了世人对牛顿的评价:自然和自然规则在黑夜中躲藏,主说,让人类有牛顿,于是一切被光照亮。这句诗仍铭刻于牛顿的墓碑上。神在宇宙中立定规则,万物因此而相维,世界因此这样和谐而美丽。可是,自从伊甸园起了凉风“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的环境遭破坏,和谐的关系受威胁……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之医疗专业和医患关系发掘出中国医药所具有的一种视医疗为仁术、视病犹亲的医患关系,合理回应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的医师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所结合成的亲密关系,重修医患与家属互相信任的方向,即建立一种家人之间的内在的信任关系,让病患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专业的服务.最后建议医院方面提高专业质素的具体表现,使病人有回家的感受,提升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决策是十分复杂的专业劳动,良好而科学的临床决策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医师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医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医疗水平与条件、患者及家属的条件与配合程度等等,辩证法的"度"在临床的良好应用会帮助医师准确地把握病情,给予更加适度治疗;真正的个体化临床决策必须由医师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