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2.
慕道 《天风》2012,(6):11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这看似很简单,但真诚而不是敷衍地表达你对他的爱对孩子很重要。2.要尊重孩子,使他切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要信任孩子,放手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做好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做错了,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哪怕时间不多,但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父母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相似文献   

3.
谢黎明 《天风》2014,(10):32-32
孩子,我在千万人中拣选你,为的是让你信我并跟随我.知道你在这条路上会经历很多很多,所以,孩子,听我说.孩子,听我说:你要坚固你的信心,并相互代求,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孩子,我不希望你是其中的那一个.孩子,听我说:不要看自己比别人强,要多看自己的短处,才能成长进步.你要学会宽容,忍让,要有爱心.我已在地上给你做了榜样,你也应照着做.我赐给你一条新命令,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因为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儿童多动症的连续个案。目前是在第七次咨询后接受的督导。来访者的父母和父亲缺位咨询师说:“这已经是我第七次和孩子、家长一起工作。我觉得咨访关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用的是游戏疗法,氛围非常轻松,而且是由孩子来主导玩什么、怎么玩、制订怎样的规则、怎么分配时间。上次和父母讨论孩子有什么变化。妈妈说没有什么变化,爸爸说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在建立规则方面,他不再像以前那么独断专行了。上次他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父母没有权势,自己没有一份好的工作,生活的环境和质量都太差等等。其实,这些人是被假象迷惑了双眼,他看不见生活中的光明,是因为他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好的父母。他们不但给予你了生命,而且还给予你了生命中的拐杖。小时候,他们为你吃喝拉撒睡费尽了心机;上学时,他们陪吃、陪读、陪睡;长大后他们还得为你买房、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6.
佚名 《天风》2009,(7):38-38
一、父母为孩子祈祷 “主耶稣啊,我奉你的名来到你面前,将我们孩子——(名字)交在你手里。我深信唯有你最知道他的需要,在你的照顾与保护中成长,以及让你的旨意成就在他的生命中,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以《爸爸去哪了》掀起的亲子节目热潮,本文通过浅析亲子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儿童好模范,做父母要以身作则,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范;游戏式的教育法和父母应当同孩子做伴侣的教育理念,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普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婴儿聊天     
有的父母也许会想,和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好聊的?岂不知,和婴儿聊天大有学问。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初生婴儿喜欢听父母的声音。虽然他不懂父母在说什么,但从父母的声音中,他能明白父母的存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与他交谈,不仅仅是观察和扶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郝亮考虑到父母挣钱养家的艰辛,高中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他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辍学回了家。不久他只身来到长春市,在一家汽车修理部找了份学修车的工作,开始帮父母挣钱养家。虽然这份工作工资不高,但郝亮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技术;对师傅、对同事真诚相处,经常加班、为人代班,深受大家的称赞和好评,甚至有了求爱者,她就是马丽月。马丽月怀着难以思议的疯狂和偏执,追“星”族妻子竟将丈夫逼得精神失常。这场极端的、个别的家庭悲剧令人震惊不已。在痛惜、遗憾、谴责…  相似文献   

10.
做一个好父亲,使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是每位父亲执著的追求。那么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父亲在孩子面前应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承担传统父亲的责任——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钱不是一切,作为一个父亲,挣钱不是唯一的。假如你拥有了钱,却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那么再富裕的家也是不完整的。你在外面扮演的角色再好,回到家里也必须重新演好父亲的角色,而父亲的角色,绝对不是用钱就可以塑造成功的。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呢?做孩子成长的朋友有研究…  相似文献   

11.
假如你不再是第一名 假如你不漂亮 假如你贫穷…… 你将怎么办?——题记 在高手如云中逆流而上 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品学兼优,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好伙伴。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而且文笔也不错,自己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讲评,在全国性的作文竞赛中获过奖,在省级刊物上发  相似文献   

12.
智慧语丝     
正父母从来不能阻断孩子的梦想,他真正要做的事情你从来遏制不住,你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你一生当中最灰色最阴暗的那些懦弱的成分,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你的孩子,使他在人生选择的关头,不会迈出勇敢的一步。——罗振宇《这一代的怕与爱》  相似文献   

13.
清欢之美     
正清欢,清浅之欢,清淡欢愉,细品之下,是多么美好的词汇啊!俗世生活里,我们可曾好好体会这份曼妙时光?清欢,是于简单之中感受淡泊之乐。放弃灯红酒绿的饭局,回到家里为家人做一顿简单的饭食,边吃边聊,为父母夹点菜,为爱人倒杯水,为孩子擦擦嘴角的汤水,是一份圆满的清欢;饭后,陪孩子一起看书做作业,回答孩子幼稚可爱的问题,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懂事,是一份满足的清欢;父母偶感身体不适,拿出早已备好的血压计,帮他们测量血压,嘱咐他们按时吃药,父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愿与家长交流了;总觉得家长在管制他,抱怨家长不理解自己;开始和家长顶嘴;经常自作主张;为一点小事,情绪起伏很大;嫌家长烦,不希望家长干涉自己的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等等。其实,这是孩子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在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他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秦昱 《天风》2014,(4):34-35
一个孩子向我求助,电话里,他倾诉着自己被大人误会、被大人误解的委屈。我不禁感慨,这样的孩子实在需要主的爱,而这份爱是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智慧     
(一)拨快10分钟 在美国的新奥尔良,有位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这叫他的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10分钟。 自从拨快10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 小孩后来成了全球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相似文献   

17.
<正>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开朗、合群、有礼貌,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或是欺负同伴,霸占玩具,不懂分享;或是举止不文明,口吐脏话;或是不能融入集体,胆小、退缩等,似乎远离了父母的期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说起。一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依恋理论,他认为婴幼儿有和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结  相似文献   

18.
上帝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我们被呼召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份。每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谈话,讨论,研究,以及为这些事祷告时,就能与他们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并深入孩子的心灵去塑造他们的性格。 每个做父母的都曾有过金色的童年,孩提时的不同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和定型是很重要的,孩子天生好动,有新鲜好奇感,做父母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要鼓励他们进行不断的尝试,当他们做得好时,要适当赞赏及肯定他们,孩子需要得到大人的赞赏,才会感觉家庭和社会爱他和接纳他。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成绩不好,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她)骂骂他(她),希望他(她)学业有所进步,做事更大胆主动。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不言不语,与家长隔阂加深,家庭笼罩着一片阴影。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金泽勤 《大众心理学》2020,(3):28-28,11
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输入数据,统计结果,初中生想过离家出走的居然占了51.5%。虽然经常听到不少学生在我面前抱怨妈妈怎样怎样,爸爸又如何如何,尽管我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总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但看着忙碌了一个暑假、由SPSS软件统计出来的这一数字,说实话,我还是有些吃惊,虽说想不一定代表真会去实施,但人数过半,真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