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关于五台山古舆图的研究中,所涉最多的就是对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研究。《五台山图》绘制精美、场面宏阔,是一幅难得的佛教胜境地图。但是,除此之外,带有明显地理要素的其他佛教胜境图却也比较少见。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五台山圣境全图》就可以做为这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正劳格文(JohnLagerwey),著名法国汉学家,法国高等研究学院(EPHE)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师从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海陶玮(J.R.Hightower)教授完成有关《吴越春秋》的博士论文,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师从著名道教学者康德谟(M.Kaltenmark)教授和施舟人(K.Schipper)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1977年成为法国远东学院(EFEO)研究员,2000年始任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宗教学部道教史与中国宗教专业教授,2008年始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座教授。主要从事道教和中国宗教研究,著述甚丰,大都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见解独到而深刻。除大量论文之外,专著包括《〈无上秘要〉——六世纪的道教大全》(法文)、《中国社  相似文献   

3.
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是现存最早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五台山单幅印刷地图。除描绘菩萨化现等宗教内容外,更多的是向世人呈现五台山的世俗图景。其中所绘关隘和营汛等信息,为开展五台山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梳理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以及山西旧志所载信息,发现清代五台山周边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五条,基本是沿具备通行条件的河谷、山谷分布,途中重要的关隘和村庄还会有官兵驻防。另外,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的绘刻者并未将五台山内外的关隘和营汛全部绘制进去,只是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呈现,而这又与本图的绘图方法、篇幅内容以及制图目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显通寺佛国藏珍楼内,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四块。匾幅都很大,其中三块为横幅,尺寸相同,横190厘米,竖64厘米;一块为竖幅,横95厘米,竖188厘米。均为黑底金宇,光彩耀目;未有镶边,古朴而典雅。字体丰满圆润,端庄而又洒脱,称得上是几件艺术珍品。这四块诗匾,依写作时间为序,其一是《显通寺作》,落款“庚午仲春御笔”,即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朝台时所作。其二是《显通寺再依皇祖元韵》,落款“辛丑季春御笔”,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乾隆皇帝第四次朝台时所作。  相似文献   

5.
正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Amiot,Joseph Marie 1718-1793)来到中国。钱德明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明代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不同,当时正值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低谷期。只是由于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及宫廷需求,所以才得以进入宫禁。钱德明擅长吹奏横笛,弹奏羽管键琴,因此被谕令供职朝廷。当时儒家士人无法接受西方音乐,而钱德明同样无法理解中国音乐。钱德明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也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因此清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圣地,也是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宝山。雪水茶就是五台山著名的特产之一。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至五台山。乾隆皇帝在这次瞻礼五台当中,也如往次一样,玉叶纷飞,天花洒地。“拾级亲登灵鹫峰,和南月相仰真容。云标楼阁丹青焕,雪霁林峦雾霭浓。七日现身传古迹,五年来礼续前踪。传言回跸行营近,风度泠泠隔障钟”(《瞻礼菩萨  相似文献   

7.
西黄寺是1652年(顺治九年)为迎接西藏宗教领袖五世达赖进京,在北京德胜门外修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俗称达赖庙。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西藏政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为乾隆七十寿辰由西藏前来祝寿,乾隆按照前例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东侧,仿后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之庙,俗称班禅行宫。这两座寺庙的建成,时间一早一晚,地点一在北京,一在承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同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黄箓科仪》四字。卷端题《清微黄箓大斋科仪目录》一行。朱印乐谱工尺,墨印句  相似文献   

9.
新进路的丰富传统与前提可以在地理边界学这门有关边界的新学科中,区分出多个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或者后现代的连续的理论进路。每个阶段都会看到结合而不是替代始终在不断加以完善的传统进路,来应用新的进路(明吉,1963;鲁姆莱和明吉,1991)。诸如历史地图绘制、类型地图绘制、功能地图绘制和政治地图绘制等等传统的进路,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已经早有描述(科洛索夫和奥洛克林,1998;科洛索夫和图罗夫斯基,1998;科洛索夫和米罗年科,2001)。我们在这里将论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和最近10年之间出现的后现代进路。地缘政治进路全球化和一体化对于政治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5日)按照国家法规规章的要求,为了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经师资格评定和聘任管理,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中国佛教协会制定了《藏传佛教寺庙经师资格评定和聘任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制定《办法》的依据和必要性《宗教事务条例》是制定《办法》的基本法律依据。《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和《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是制定《办法》的直接法律依据。《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规定:学经班经师必须持有经师资格证, 并由寺庙管理组织聘任。  相似文献   

11.
《周易》这部书,自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刘歆(公元?—23年)父子编《七略》起,已被置于《六艺略》之首。及清纪昀(公元1724—1805年)编成《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乾隆后更受人重视,迄今国内外的学术界均予以高度重视。故至少有二千年,此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要进一步认识二千年来的文化基础,必当具体地评读并研究二千年前的《周易》原文。首先应理解刘向父子视作为《周易》的原文是什么?下录《汉书·艺文志》之言: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2,(12):24-26
(2012年11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2年12月3日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经师资格评定和聘任管理,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依据《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及《中国佛教协会章程》、《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及传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藏传佛教寺庙经师(以下简称经师),是指在依法登记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本办法称寺庙)中专门从事传授佛教教义教规、经典和文化知识的藏传佛教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学院是一所全国性的道教院校,成立于1990年5月,迄今十五周年了。十五年来,学院严格按照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根据《中国道教学院章程》和中国道教学院制订的有关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谨遵“尊道贵德,学修并进”的校训,连续举办了四届专修班,三届进修班(包括上海进修班),一期经忏高功班,两期宫观负责人读书班,三届宫观管理专业班(两届在读),一届研究生班(在读)。共培养500余名青年道教人才。当今各地道教组织的骨干力量大都在这里(包括道教学院的前身)受过较系统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为弘扬道教优良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国汉学》第七辑“宗教史专号”于 2 0 0 2年 1 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所吕鹏志副教授与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吕敏 (MarianneBujard)和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联合担任本辑执行编委。此书刊载了法、中两国学者的十七篇学术论文 ,绝大部分与道教和民间宗教有关。书中也收入吕鹏志编译的“法国道教研究文献目录 (1 831— 2 0 0 2 )” ,几乎囊括了十九世纪初以来法国的绝大部分道教研究成果。此外还登载了法国汉学家小传三篇、纪念已故学者康德谟和苏远鸣先生的文章各一篇、中法学术系列讲座论文三篇。全书共计 49万 5千字。《…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全真道教在山东济南章丘境内盛传,道教宫观遍布,碑文石刻众多。自雍正十三年(1735)至民国初年,龙门派曾在锦屏山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有韩阳成、刘来广、王复昌、李合林、孙永平、李永传、张元珠、杨至绪等。锦屏山道教碑刻也多为首次发现,如乾隆二年《重修锦屏山朝阳洞老君堂碑》、乾隆八年(1743)《锦屏山记》、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山碑》、嘉庆四年(1799)《重修老君堂碑》、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锦屏山庙宇碑》、咸丰五年(1855)《重修碑》、同治六年(1867)《重修老君堂碑》、同治九年(1870)《重修文昌阁碑》、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碧霞祠老君堂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老君堂碑》等。查阅王昶《金石萃编》、陈垣《道家金石略》等相关碑刻文献则疏于收录。锦屏山碑刻内容详尽,文辞朴实,文章完整,篆刻精美,对清代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讯一束     
《法音》1990,(7)
浙江苍南县佛教协会于4月7日至8日在瑞岩寺召开全县寺庙住持人座谈会,72人出席了会议.会长慧性法师传达了中国佛协关于《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汉传佛教寺庙共住规约通则》两个文件,并就如何在各寺庙具体落实两个文件的精神作了安排. (苍佛)3月12日至18日,四川粱平县双桂堂寺庙管理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2)
1988年11月24日,木板刷印本《乾隆版大藏经》首批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乾隆版大藏经》刻成于乾隆三年(1738),全书共7240卷,分装724函,约7600多万字,是我  相似文献   

18.
对取材《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杨柳青年画点滴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坐落在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天津市杨柳青镇 ,是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名扬海内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体的区(县 )级博物馆。 1 991年成立伊始 ,有关部门移交该馆一批以《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 (阴骘文》)为题材内容的杨柳青年画 ,这些年画共十八幅 ,皆为纸本 ,设色。据口碑资料 ,年画作于清光绪十一年 (公元 1 985年 ) ,由当时著名年画艺人阎玉桐精工绘制 ,藏于镇内道教古建筑文昌阁内(注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迄今保存完好 ,辟为学校 ) ,当时制作时共有二十四幅 ,每逢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取出张悬展示 ,旋即 ,…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20.
正《太上感应篇》:是中国最著名的劝善书,影响深远。但鲜为人知的是,《太上感应篇》在西方社会同样受到推崇,其生态思想甚至影响到西方态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形成。早期西方译本近代著名的中国学家法国学者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是法兰西学院汉学主席,第一位汉语教授。他于1816年将满语本《太上感应篇》译成法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