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莹 《天风》2023,(4):15-17
<正>赵紫宸是近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1。赵紫宸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备受瞩目,是近几年国内基督教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本文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而是以宗教学的视角探究赵紫宸宗教观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认识与研究,经过几年的积淀,目前已基本形成政界、学界和教界三方面的互动关系。政界主要指主管宗教的政府部门,他们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强调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张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基督教会;学界主要指从学术层面关注中国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问题的学者,他们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强调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中西文化互补的大框架下,探讨基督教哲理层面的中国化;至于教界,当然是指基督教会自身,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  相似文献   

3.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6)
<正>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基督教的中国化并不是要用中国文化同化基督教文化,当然也不是用基督教文化改造中国文化,而是通过阐释基督教文化中适应社会进步的内容,实现与中国文化的融会。基督教文化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才能得以生长和更新,同时又在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增添新的色彩。(王作安《我们愿意看到的基督教》,张志刚、唐晓峰主编《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第一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周宁:  相似文献   

5.
谢志斌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09-117,194
本文探究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问题,特别关注具体处境中基督教价值的公共意义问题,论文包括:第一部分,考察1980年以来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上看,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基本伦理概念(比如人性、爱的观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关观念进行比照的研究,二是实践和具体社会处境的角度,包括从基督教角度对于中国基督徒的道德生活以及全球和本土范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研究;第二部分依据相关的基督教伦理研究成果,参照中国思想资源和当代社会的道德议题,反思汉语基督教研究的处境性问题并寻求重新阐释某些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研究采用基督教伦理研究中的实在的和处境化的进路,将之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并考虑到其具体和当下的条件来展开对基督教伦理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性:以甘肃农村基督教群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琰  万明钢  王微  刘显翠 《心理学报》2008,40(11):1197-1202
以148名基督教青少年为被试,研究了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的坚定性在减弱,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青少年的宗教坚定性高于某个时期皈依的青少年;(2) 宗教倾向包括内倾宗教、外倾个人和外倾社会等三个方面,以外在个人倾向为主,不存在性别差异,“保持宗教者”在内倾宗教和外在个人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脱离宗教者”;(3)高宗教卷入的基督教青少年在内倾宗教和外倾个人维度的得分显著地高于低宗教卷入的基督教青少年;(4 )宗教倾向内部各维度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宗教态度的各维度与宗教卷入、内倾宗教倾向和外在个人宗教倾向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内地新闻     
《天风》2009,(10):34-37
<正>会议昆明市举行"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9年8月10日至15日,由云南省昆明市宗教事务局、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共同联合主办的"基督教与和谐社会论坛"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来自昆明市各县、区的市基督教两会常委和研究基督教的有关专家等近60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采取主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另外特别安排对所提交的论文进行交流发言和研究讨论。研讨会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孙毅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刘平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论坛与会代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面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安徽省基督教两会于8月5日至7日在黄山举办论坛,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坛得到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近些年来大力推动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界代表人士,如卓新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20年来多集中在韩国经济、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对韩国基督教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收集国内现有近50篇研究韩国基督教的论文,依据这些文献所阐述的中心命题之不同,将它们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梳理,分别是:韩国宗教现状、韩国基督教近现代传教史、东西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韩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进程、基督教与韩朝政治。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以期厘清韩国基督教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关于"犹太—基督教传统"在研究宗教史的过程中,一些欧洲学者最先提出了"犹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这一概念。据《牛津英语词典》描述,具有思想内涵的"犹太—基督教"一词的连用首次出现在1899年的一本《文学指南》中,意指基督教会的仪式实践与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有很大的相似性。此后也有学者偶尔引用"犹太—基督教"  相似文献   

11.
<正>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镇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重要舞台。这里,长江运河交汇,南北文化交融,大江大河,有山有水,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山林城市。从元代开始,基督教就在镇江扎营生根,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镇江是中华基督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基督教在元代镇江的传播元代基督教在镇江的传播,是中国基督宗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     
颂宥 《天风》2023,(9):62-63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消息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23年8月8日至10日、15日至17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分别举办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圣经专业和系统神学专业教师培训会。培训会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科研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启示等主题举办讲座,分享了神学院校统编教材《新约导论》的事工历程,并讨论拟定了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系统神学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所见国内外发表的论述有关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状况的文章有10多篇①。这些文章对笔者写作本文多有启发,如比利时钟鸣旦教授撰写的《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旨在以近年来重要的范式变换为出发点,分梳剖析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些趋势;香港建道神学院邢福增博士撰写的《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为例》一文,从较宏观的角度回顾并评检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在近代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研究范式转换和趋向,提出了建立“中国基督教史学统”的观点。不过,这些文章虽然也涉及如何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但并非从多角度专门论述编撰规范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虑,提出从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体裁与体例、内容与分期、文献资料、语言及翻译问题、编写队伍等7个方面思考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规范问题的建议,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三、总结与讨论(一)杭州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从调查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杭州基督教的基本发展趋势。既然是发展趋势,就会因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所分析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而来,并且某种发展趋势也可能会在今后的变化中有所转移。1.基督教信徒继续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非洲基督教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基督教文化塑造了非洲人的价值观念,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易对"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造成隔阂;其二,基督教会在政治领域的参与可能对非洲政治走向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其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教派冲突及个别基督教极端势力会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阻碍。在当前非洲基督教整体较为温和的情况下,价值观层面上的基督教人文风险更为突出。为此,需要加强对非洲基督教的研究,加强中非在基督教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关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的著作。内容包括古代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基督教。书中介绍了基督教的教义、神学、哲学、礼仪、节日、教堂和修道院;介绍了世界性基督教组织、基督教在世  相似文献   

17.
<正>各位尊敬的与会嘉宾和领导: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题目是"改革开放对中国基督教的意义"。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基督教的学者,对受邀参与包括此次会议在内的基督教两会的重大活动,深感荣幸。记得2014年8月5日我曾参加在上海召开的"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会上王作安局长和己故傅先伟长老分别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基督教全国两会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天  相似文献   

18.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徐晓鸿 《中国宗教》2018,(12):24-26
我国基督教是宗教领域在改革开放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基督教今天的发展。改革开放对我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简单说来,“基督教在中国”可以从基督教传入中国算起,包括教会的建立、崇拜的方式、经济的来源、人事的任命、神学的研究以及各项事工的开展都是外国人掌控,或受西方差会的影响;“中国基督教”的标志是“自治、自养、自传”,自治是主权在我的体现,自养是经济独立的彰显,自传是神学重构的宏愿,这三者完全实现了,才可以是真正的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20.
陈小勇 《天风》2023,(7):14-15
<正>谢扶雅自幼受中国传统启蒙教育;后辗转东瀛求学,其间皈依基督教;回国后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从事文字工作;赴美进修时,他专攻宗教哲学和比较宗教学。谢扶雅接受中西式教育的经历,成为他日后思考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会通的基础。非基督教运动、“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促使谢扶雅思考基督教在中国之前途,倡导基督教的中国化,1提出建立“中华基督教”及其神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