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0,(2):108-109
<正>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  相似文献   

2.
自东北师范大学1946年建校以来,在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校长成仿吾先生的倡导下,就在思想政治教育系设立哲学教研室,举办过全国性的哲学教师培训班,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涌现出王家俊、薛文华、郑如心、王兴洲、王宏文等一批在国内哲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了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立哲学研究所;2003年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博士生导师,《哲学研究》前执行主编刘奔同志于2007年2月7日1时23分去世,享年64岁。刘奔同志1942年4月2日生于日本国长野县,1945年春随父亲以“开拓团”名义移民至中国黒龙江省宝清县,同年秋因战乱与家人失散,被中国人收养。1961年9月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1978年10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7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哲学研究》副主编、执行主编,为《哲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奔同志作为日本…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报》1991,23(4):107-107
<正> 今年1月7日是我国知名心理学家唐钺先生诞生100周年。 唐钺先生字擘黄,生于1891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1914年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修习心理学和哲学,毕业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学系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上海商务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汤一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9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汤一介先生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194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  相似文献   

6.
唐钺同志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位老前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一级教授。唐钺同志自1921年开始从事心理学工作,迄今整整六十年。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崇敬的心情庆贺他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六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 唐钺同志,字擘黄,原名柏凡,生于1891年,福建闽侯县人。1914年唐钺同志入美国康南耳大学修习心理学和哲学。毕业后,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学系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7.
<正>穆纪光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哲学、美学及国情研究。1962年在西北民族学院马列教研室哲学教研组从事哲学教学。1970年民院停办,分到兰州市第20中学任政治课教员。1979年调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美学及国情研究至今。1987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评为享受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16日,第七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五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堂特别邀请了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教授做学术报告。朗基诺教授1973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任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C.I.Lewis讲席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女性主义哲学等,其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知识的命运》以及《人类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哲学系于 1922年创办。目前,该系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三个博士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六个硕士点。由于数代人多年的辛勤劳作,该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一 见龙在田:中哲研究谱新篇厦门大学的中国哲学专业于 199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经过 10年的学科建设,于 2003年获得博士授予权,并且开始招收博士生。该系中国哲学博士点以易学哲学和道家、道教文化的交叉研究见长。现任系主任、中国哲学博士点带头人詹石窗教授受业于我国著名的道教思想史研究专家卿希泰先生,获哲学…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2012,(2):130
<正>《哲学研究》编辑部现存有2004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哲学研究》全年期刊及2010年部分期刊,另有少量1957年、1978年及1996年至2001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9月24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举办外籍专家入职仪式,窦贤康校长亲自给路易斯颁发聘书。仪式结束以后,路易斯对窦贤康校长的讲话有些感慨,说窦校长是一个真正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校长。在哲学学院里,与路易斯同时在岗的外籍专家有11位,路易斯非常享受这种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氛围。熟悉路易斯的哲学学院师生都很喜欢这位白胡子老人,经常被他的直率、幽默所感染。2022年10月初,学院接到路易斯女儿妮可的消息,得知路易斯在经历了一次摔倒和之后的颅脑损伤后,于10月4日离世。骤闻噩耗,哲学学院师生无不感到震惊、沉痛。  相似文献   

12.
<正>《哲学研究》编辑部现存有2004年、2008年和2009年《哲学研究》全年期刊及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部分期刊,另有少量1978年至2008年合订本。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一方面回溯笛卡尔的“先验动机”,以笛卡尔的“先验动机”来考量休谟哲学的得失;另一方面则前瞻康德哲学,考量“休谟问题”对康德哲学的历史效应。通过这种“回溯-前瞻”的关联性分析,胡塞尔将休谟哲学织入近代哲学发展的统一性进程。因此,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本质上是以休谟哲学为切入点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系统反思。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休谟哲学的深层意图与其经验主义怀疑论之间的根本冲突,指明了消解这一根本冲突的方向和路径,澄清了近代哲学发展的旨归,即现象学是整个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格奧尔格·克劳斯(Georg Klaus 1912—1974)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2年出生于纽伦堡的一个工人家庭。青年时期在爱尔兰根学习数学、物理学与哲学。1928年参加德国共产党。因为从事反法西斯活动,1933年底被捕,并被关入达豪集中营。战后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组织中做领导工作。1950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升为这个大学的哲学教授。1953年调往柏林,担任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并主持逻辑与认识论讲座。1961年当选为德国柏林科学院院士,并任该院哲学所所长、哲学部主任和控制论部副主任。1959年和1964年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学奖。1974年7月29日因病逝世。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为他逝世所发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2013,(3):130-130
<正>自2013年1月1日起,哲学研究杂志社的发行工作(包括邮发和零售)全部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代理。请订购《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及《中国哲学史》的新老客户拨打以下电话咨询。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王玖兴先生 ,因病于 2 0 0 3年1月 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87岁。王先生19 46年入清华大学学习哲学。 1948年赴瑞士留学。 195 7年回国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他的学术专长是德国古典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他的主要译著有《精神现象学》(合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等。著名西方哲学史家王玖兴逝世@周婷  相似文献   

17.
今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天主教学者马桐伯博土辞世四十五周年忌辰。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改名良,以字行,洗名若瑟。江苏丹阳人。1840年4月生于丹徒一位世代天主教友家庭。1851年入上海依纳爵(St.Ignatius)公学(徐汇中学前身)学习拉丁文、法文、数学、天文学等,成绩斐然。1862年入徐家汇耶稣会小修院,毕业后又入大修院,研习中国文学和拉丁文学及神哲学等。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被按立为司铎。1872年起,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管教务。1876年还俗。后曾  相似文献   

18.
曾振宇 《周易研究》2001,3(2):63-72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易传>中表现得比较典型.<易传>之"天"概念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天不是一个纯粹哲学概念,只是一个前哲学概念.实际上,气、道、理等中国哲学主干概念具有同样的哲学性质.学术界有必要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有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9.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2,25(3):342-342
唐钺教授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基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大师,著名的编纂家和翻译家。唐先生是我国最早留美获得哲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两位学者之一,也是首位获得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哲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唐先生学识渊博,博古通今,横贯中西,造诣精深。他除在整理国故、编纂辞书、翻译名著诸方面成就卓著外,特别是在开拓和发展我国心理学事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唐先生于1921年就参与中华心理学会的创建,任指导员;1947年中国心理学会正式成立时曾是三位理事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邀请,当代德国名伦理学家、2001年雅斯贝尔斯奖获得、原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施贝曼(Itobert Sloaemann,1927年生)于2004年11月9日访问了哲学所,并做了题为《哲学的伦理学是什么?》和《现代的终结?》的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