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5-6日,由浙江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与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宗教文化与艺术研究室承办的"图像学与风格史:亚洲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紫金港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2.
贯穿汤用彤的佛教史研究的主线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亦即力图阐发本土文化在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中的主体性。他对于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揭示出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阶段佛教的形式和内容的沿革,并体现出不同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规律。他对于佛教中国化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佛教史学科的繁荣发展,对于探索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规律、实现文明平等交流互鉴,也都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成立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3月17日成立,首个国际学术项目"佛教通用数字档案馆"也于同日签约。该数字档案馆以国际文献保护基金会捐赠的数据库为基础,扫描、编目现藏于中国、泰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佛教文本、图像等研究资料,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识别、分类后,可以经由一个通用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铝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特别是在最近的十余年里,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分析五台山目前研究状况之后,一个明确的结论是:建立五台山学不仅有紧迫的内在要求,而且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五台山学的学科理论框架、学科工程建设,还阐述了建立五台山学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第四届海峡两岸"药师如来与人间佛教"论坛在山东烟台峆寺开幕10月22日,第四届福寿文化周暨海峡两岸"药师如来与人间佛教"论坛举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进一步研究与宣传药师如来文化,彰显佛教中的慈悲精神,体现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等主题展开讨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1 1月5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研讨会围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以及在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7,(4)
<正>佛教在现代学术上之地位是于中外文化的交汇中形成的。内因是清朝末年旧体制崩溃导致了传统经学衰微,促使诸子学、佛学走向复苏。外因是佛教研究在西方被纳入东方学范围,成为国际性显学。对佛教史做现代的实证研究,以欧美、日本得风气之先。经过汤用彤先生筚路蓝缕的努力,中国在佛教史研究方面的落后状况才开始得以扭转。诚如我国台湾学者张曼涛所言,面对欧  相似文献   

10.
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近年的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中,区域佛教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以地区、省份、城市等为范围的研究纷纷涌现,并且在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自觉上逐渐突破了原有地方佛教史料汇编的局限,为重新拼绘一幅完整而全新的近代中国佛教版图奠定了基础。但是,正如每一种研究视角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一样,区域佛教史的方法也不可能展现佛教历史的全部面向。撇开佛教的其他面向不论,单就近代佛教思想、人物、典籍、事件等因素的空间特征与地理传播而言,除了区域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6)
<正>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  相似文献   

13.
刘峰 《科学与无神论》2020,(3):34-36,62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开创了佛教哲学研究的新范式。该书坚持"以历史解释宗教"的原则,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揭示了汉译佛经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彰显了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通过史料和思想相结合,以期最大可能地还原佛教史的真实图景和复杂面向。通过本源和流变相结合,实现了对佛教史的整体建构。通过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警醒我们要重视分析思维、科学理性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关于1987年以来台湾本土佛教史学与思想变革诠释问题的探索.当代台湾本土的现代佛教史学研究环境,虽曾历经长达38年(1949~1987)之久的戒严体制的压抑,但是因其确能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接近同步,所以自解严以来的当代台湾现代性佛教史学研究,虽无如胡适或印顺等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的著作相继出现.而其中的相互诠释冲突,也相对激烈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郭储 《中国宗教》2023,(10):62-63
<正>印度的阿育王与佛教关系极为密切,在世界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阿育王文化不仅沉淀到中国文化的深处,还以中国为媒介,在东亚佛教文化圈的交流中拓展了生存空间。在东亚各国各自发生的佛教本土化解读、塑造与实践过程中,阿育王文化成为文化交往、交流乃至交融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正水西是皖南佛教的发源地,是中国佛教传承的缩影。举办这次论坛,就是希望能够继续发掘水西佛教的深厚积淀,让水西佛教在新时代焕发新光。一水西佛教,是指在南北朝时期围绕安徽泾县水西山寺院群而逐渐形成的佛教文化。水西佛教在安徽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是中国最早传入佛教的区域之一,东汉时期的楚王刘英在此传播佛教;东晋时期庐山刘遗民在此开净土信仰之先。在唐代,水西地区成为禅宗重镇,临济宗祖师黄檗希运创宝胜禅寺弘扬禅法,宝胜禅寺因此被尊为临济宗祖师道场,享有禅宗"皖南第一古刹"美誉;迄至明代,这里不仅有高僧季潭宗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田茂雄  圣凯 《法音》2000,(2):25-29
■田茂雄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以来专门研究中国佛教史及华严思想,是日本研究中国佛教史权威学者。■田茂雄先生著作极丰,有《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宗密教学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通史》(全八卷)、《朝鲜佛教史》等 70余部。 1999年 11月 11日,■田茂雄先生在中国佛学院作了题为《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报告,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为了使读者更多了解日本学术界有关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情况,特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趋势。佛教研究在中国大陆,主要依附中国哲学或中国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佛教哲学或佛教史领域,往往围绕某个人物、宗派或某部典籍的思想或历史研究,尤以宗派史、断代佛教史或地方佛教史的研究成果最多。  相似文献   

19.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辛雷乾 《法音》2014,(4):18-22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史籍众多,体裁多样,史家辈出。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种新的史学门类———佛教史学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步伐而逐渐兴盛起来。据《隋书·经籍志》统计,唐前汉人佛教著述有40余种,多数为史学著述。其中僧传类多达10余种,与佛教传播有关的地理著作有10余部,佛教目录学著作有数部,专门的佛传一部等。其实这个时期出现的佛教史学家及其著作还有很多,只是《隋书》的编著者没有将其录入。目前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