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与刘述先先生初识于1986年。这一年10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在宁波举办了一次国际黄宗羲学术思想讨论会,我当时处于博士论文撰写阶段,论文亦涉及黄宗羲的思想,于是与冯契先生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刘述先先生在那段时间正从事黄宗羲思想的研究,也参加了会议。那一时期,我对海外学者的研究状况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2.
哈吉金茂荃先生归真哈吉金茂荃先生,回族,副教授,山东泰安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成达师范学校,翌年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1946年回国,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工作,曾先后在成达师范学校、国立回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和解放军外语学院任教,1994...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10-11日,第一届"宗教对话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和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办方首先邀请肖武男先生、何光沪教授、梁燕城院长、王建新教授围绕"宗教对话与中国梦"这个  相似文献   

4.
李锦全先生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现东莞市)。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1954年调回中山大学历史系,先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研,继而转为研究中国思想史。1960年转到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1983年任教授,1984年任哲学系主任。1986年创建中国哲学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方向的研究。日前,李锦全先生接受了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的采访,就孔子儒学与汉代董仲舒儒学、宋明儒学的特质及其关系、儒学是否宗教、儒家文化的历史作用、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儒学复兴、儒学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为祝贺贺麟先生从事教学和研究五十五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于1986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了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参加讨论的大多数是受过贺先生教诲的学生。大家对贺先生一生教书育人的学者生涯给予了极高  相似文献   

6.
韩国宗教学家闵泳珪教授略谱李绍明1995年2月,余应韩国民族学会暨汉城汉阳大学民族学研究所之邀,前往韩国进行讲学访问。在汉城期间拜访了韩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延世大学名誉教授闵泳先生。闵先生曾六次赴川考察中韩间的佛教问题,其两篇著作曾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苗族传统宗教研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针对苗区的田野调查逐步开展,该研究亦随之深入;建国后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亦或隐或显地涉及此问题,1978年以后该研究再度回暖,1990年以后逐渐出现研究热潮.从事苗族传统宗教研究的学术队伍亦呈现从业余走向专业,从猎奇走向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趋势.研究方法既有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取向,亦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02,(4):52-52
《中国道教》前副主编长虹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2年 6月 2 3日上午在北京仙逝 ,享年 86岁。长虹先生原为《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1986年— 1993年聘为《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 ,参与《中国道教》的创刊和以后的编辑工作。他在《中国道教》杂志从事编辑工作期间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同时还潜心研究道教文化 ,撰写文章 ,并为中国道教学院学员讲授编辑知识。长虹先生为人正直 ,心胸坦荡 ,作风正派 ,淡泊名利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力求在晚年对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长虹先生仙逝后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生于1909年3月,河南开封人,回族,经名哲玛伦丁,少年随母学习《古兰经》,青年时期到上海文治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学习。1939年至2000年3月先后执教于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终生从事史学研究和史学教学,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回族史、伊斯兰教史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桑榆未晚     
编者按:本文作者、《中国穆斯林》杂志原编审张沛纶先生(见题图),因病于2002年11月5日14时52分归真,享年84岁。张沛纶先生于1918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一回族穆斯林家庭,1940年9月—194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毕业。1949年参加工作,曾在成达师范、北京回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1981年—1989年在《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工作。张沛纶先生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多年从事中国语文的教学和写作工作,晚年仍笔耕不辍,成果颇丰。他在5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民族人才和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为中国的民族教育和宗教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了缅怀张沛纶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本刊特发他的遗作《桑榆未晚》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桑榆未晚     
编者按:本文作者、《中国穆斯林》杂志原编审张沛纶先生(见题图),因病于2002年11月5日14时52分归真,享年84岁。张沛纶先生于1918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一回族穆斯林家庭,1940年9月—194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毕业。1949年参加工作,曾在成达师范、北京回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1981年—1989年在《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工作。张沛纶先生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多年从事中国语文的教学和写作工作,晚年仍笔耕不辍,成果颇丰。他在5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民族人才和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为中国的民族教育和宗教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了缅怀张沛纶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本刊特发他的遗作《桑榆未晚》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印度思想文化的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徐梵澄先生、巫白慧先生、黄心川先生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或从事印度教圣典的翻译,或从事印度教哲学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其中,徐先生选译了印度教的重要文献奥义书,巫先生译释了吠陀神曲,黄先生以他的《印度哲学史》、《印度近现代哲学》、《世界十大宗教》(主编,其中有黄先生撰写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等著作全面展示了印度教  相似文献   

13.
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安徽省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安徽大学资深教授孙以楷先生,2007年9月23日因病逝世于安徽省省立医院,享年69年。孙以楷先生1938年3月3日出生于安徽省寿县,1957年9月至1962年7月求学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本科学历;1962年8月至1966年3月求学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学者杨荣国先生研究中国哲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哲学系首届研究生,获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先后任职于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安徽省淮南谢家集区区委宣传部;1978年1月起,任职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哲学系副主任、主任,…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为先生编纂和出版全集,不仅仅是全体金门弟子的共同愿望,也是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我硕士毕业后被先生留在教研室里与先生共同工作,紧接着又在先生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与先生及其助手吕绍纲共同完成了《孔子新传》的撰写任务。之后除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外,曾陆续发表过多篇研究和评介先生论著及其学术思想的论文。后来,又遵照先生的指示编写了《金景芳学述》和《金景芳学术文化随笔》等书。多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每有疑难,常到先生府  相似文献   

15.
韩文藻先生1923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44年,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基督徒学生团契活动、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和基督教外事交往工作。1980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时,他担任副总干事,后任副会长,1997年初担任会长。此外,还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副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等。韩文藻先生曾被美国圣经公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称号,美国印地安那州协同神学院和阿拉巴马州桑福德大学亦曾授予他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2月3日,韩文藻先生逝世,享年83岁。为了纪念韩文藻先生,本刊约请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赵恩先生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16.
出河南省镇平县城东北15公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杏花山,山上种满杏树,每年阳春三月,山杏花开,香溢十里;暮春时节,落花缤纷,如铺锦绣,游人踏花寻幽,别具情趣。循着曲曲山径,一座古寺掩映在花木丛中,这便是兴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的菩提寺。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易学家、哲学史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唐明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4日15时2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唐明邦,号云鹤,1925年生于重庆忠县,1954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8年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评为副教授,1988年评为教授,1991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商道》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月隆重推出。该书作者葛荣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东亚实学教学与研究,著述甚丰。葛先生近年来致力于儒道传统智慧与当代社会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论著,  相似文献   

19.
正先生魂归道山,已然一年。后学不才,有幸忝列卿门近十载,诸多往事,历历在目,不能忘却。草成短文,遥寄哀思,以谢师恩。一、初识卿老润物无声第一次听闻卿先生大名是读博士之后。2005年9月我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读博士,当时报的是中国哲学专业,进校后受教于盖建民先生门下,才知道要从事道教方向的研究。因为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跟随罗炽先生学习中国哲学,根本不知道教为何物,更不知从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伦理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魏英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1月17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医院去世,享年80岁。魏英敏先生1935年6月29日生于辽宁省盖县,满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