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推进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伦理问题 ,由上海宝钢 (集团 )公司教委、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上海市伦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5月2 4至 5月 2 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 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夏伟东教授代表中国伦理学会致辞。会议围绕当今中国经济伦理领域的热点、经济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伦理杂志》主办的2005年经济伦理高峰会议,在纽约Helmsley会议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首次将经济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学术会议聚焦于新闻媒体。大会有代表性的主题发言主要有三个方面:1、《华尔街杂志》、《纽约时报》资深经济评论主笔对媒体曝光公司丑闻的辩护;2、假定的诚信与过分简单化报导的危险;3、经济伦理杂志抽样调查结果对新闻媒体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由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台湾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 2月 1 0日至 1 1日在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华传统伦理的冲击与影响”。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巴信诚理事长邀请 ,中国伦理学会组织了 1 0位代表赴台参会。海峡两岸各 1 0位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2 0篇论文 ,与会参加讨论的台湾学者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在开幕式上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简茂发教授作了题为“中华伦理文化之创新与展望”的专题演讲。在两天的会议中 ,两岸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发表了富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4.
龚天平 《伦理学研究》2012,(2):90-94,133
经济伦理的实现机制是把经济伦理理论与经济伦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中介,是经济伦理走向实践的通道.这是目前经济伦理研究中最需要关注也最需要取得突破的问题,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应有取向.研究和建构经济伦理实现机制,是经济伦理理论现实化的深沉呼唤,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企业落实经济伦理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践行经济伦理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这不仅和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乏力有关,而且更深层次地也反映了市场转型以来经济伦理的“脱嵌”.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社会系统缺乏一种适应市场体制的普遍主义经济伦理,微观层面上表现为转型期我国企业(包括食品业)责任伦理的缺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行政伦理的缺失.经济伦理的重塑既需要完善经济伦理和相关制度的衔接,也需要重视经济伦理观念和市场实践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1996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中国—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了“’96中美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会议就有关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的理论问题,中国改革中的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问题,以及儒家文化中的经济伦理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关于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的理论问题本次研讨会集中了当代最有影响的一些伦理学家,就一些最流行的经济伦理和企业伦理学理论展开了讨论。美国圣母大学的斯特巴教授的论文涉及到当代经济伦理学领域中的最根本性问题:自由与公平的问题。他指出,人们一般认…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需要借助于一些条件.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基本前提的环境保护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才能进入经济伦理;第二,经济伦理需要在可持续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的支持下,才能把环境保护纳入价值系统之中;第三,尊重自然的限度、善待生命、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经济—环境效益等具体要求,是环境保护进入经济伦理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社会科学部主办的“经济伦理学与 2 1世纪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于 1 999年 1 1月 1 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2 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主要围绕经济伦理现状、经济伦理学学科建构、经济伦理学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一、经济伦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世纪初 ,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 ,60多年以后 ,随着一些国家企业伦理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十年来 ,国内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中心主任尹继佐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分别致辞。国内外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荷兰Nyenrode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范路克(Henk van Lu i-jk)和美国St.Thom 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黛如(Daryl Koehn)教授分别作了主题讲演。会议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中心主任尹继佐教授、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研究员分别致辞.国内外专家学者约4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荷兰奈耶诺德(Nyenrode)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范路克(Henk van Luijk)和美国圣托马斯(St.Thomas)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金黛如(Daryl Koehn)教授分别做了主题讲演.会议围绕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利益调整与分配等重要经济伦理问题以及和谐社会与经济伦理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悦 《现代哲学》2002,(1):112-116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达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终点,解决了康德遗留的问题,即以经济实践来统一人与自然、事实与价值。由此经济的本质被揭示出来,即经济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这才是人类社会由此岸世界通往彼岸世界的现实桥梁。  相似文献   

12.
文化政治经济学: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在回应大西洋福特制①危机的过程中,这种经济日益成为霸权统治的(无疑是后统治metagovernance)后对象。本文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BE)是复杂的、异质的和不稳定的社会关系的配置,这个配置与特有的一套主观性有关,而且通过物质对象和社会制度得到中介。本文还把KBE的兴起描述成为临时性的、局部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Abstract

Africa's partnership in world economy is depicted and possible response of Africa and world community to the African predicament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经过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复杂整合 ,社会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相反 ,资本主义在 2 0世纪末期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新态势。进入新世纪 ,认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与“新经济”现象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新经济”与美国的经济“奇迹”2 0世纪 90年代 ,美国经历了长达 1 1 8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 ,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景气周期。① 与以往历次景气周期相比 ,这次景气周期伴随着经济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 ,通…  相似文献   

17.
Economy of Grace     
《Modern Theology》2006,22(2):312-314
Book reviewed:
Economy of Grace by Kathryn Tanner (Minneapolis, Minnesota: Fortress Press, 2005) xiii + 158 pp. Reviewed by D. Stephen Long Garrett-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 2121 Sheridan Road Evanston, IL 60201 USA  相似文献   

18.
Embodied Perception and the Economy of A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BSTRACT— Perception informs people about the opportunities for action and their associated costs. To this end, explicit awareness of spatial layout varies not only with relevant optical and ocular-motor variables, but also as a function of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ing intended actions. Although explicit awareness is mutable in this respect, visually guided actions directed at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are not. When the metabolic costs associated with walking an extent increase—perhaps because one is wearing a heavy backpack—hills appear steeper and distances to targets appear greater. When one is standing on a high balcony, the apparent distance to the ground is correlated with one's fear of falling. Perceiving spatial layout combines the geometry of the world with behavioral goals and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achieving these goal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