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治国先治身     
浅谈《管子》养生之道。《管子》对养生之道论述得十分精辟而透彻。在《中匡》中桓公问管仲国君怎样才能建立人民爱戴、邻国亲睦、天下信任的威信。管仲回答说:“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天下。”他把治身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治国,最终在治天下。这里讲出了身体是事业的根本,是创业的基础。接着桓公问怎样才是治身,对日:“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  相似文献   

2.
庚,十天干之第七位。《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午,十二地支之第七位。《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庚午年,据干支纪年法,逢“午”之年,即谓马年。《诗·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论衡·物势》:“午……其禽,马也。”十二生肖,午以为马,故“午”,即马之代称。  相似文献   

3.
戏里戏外     
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某商人之女酷爱《红楼梦》,整日为宝黛爱情悲戚不已,久而成疾,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愤而将《红楼梦》投入火中,未曾想此女在痛呼“奈何烧煞我宝玉”后竞气绝身亡。  相似文献   

4.
试论文姜女     
文姜,是先秦史书记载中关于齐鲁亲姻关系方而颇为引人瞩目的人物。《中国人名大辞典》上说:“文姜,春秋鲁桓公夫人,齐僖公女。桓公与文姜如齐,文姜兄襄公与文姜通。公怒,文姜以告襄公,桓公被杀。”春秋时期,诸侯通婚历数不尽,兄妹乱伦、  相似文献   

5.
强国在于富民马加坡太史公称道桓公、管仲之治,说:"桓公之盛,修善政。"(《齐太公世家》)桓管以修善政而致齐国之盛,实是对太公治道承传的结果。管仲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的政治方略佐桓公还继承了七十九代先君的善道而加以创用,其中...  相似文献   

6.
孔子论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相似文献   

7.
“文姜之乱”异议杨朝明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后嫁于鲁桓公为夫人。由于她与其异母兄襄公通奸事,鲁桓公陪进了性命。鲁庄公时期,文姜仅生活了不足21年,但在《春秋》、《左传》中,她的名字却出现15次之多。史书中历历书载她的活动,显见她是一位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巫以歌午降神。《周礼·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尚书·伊训》:“恒午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古时的巫师,以歌午作为“娱神”、“悦神”、“降神”的方法,故巫同古代的音乐有密切关系。《诗经·小雅》:“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易经·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古时各种祈神的祭祀,莫不作乐,故各种宗教仪式也都同音乐有密切关系。道教远源于巫祝,继承了“巫以歌午降神"的传统,同时道教  相似文献   

9.
《论语·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中“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忧”是谁施行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谁忧谁?是父母忧儿女之疾呢,还是儿女忧父母之疾呢?这里牵涉到对代词“其”的理解。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引用了王充、高诱,马融等人的说法,认为这个“其”字既可理解为指代父  相似文献   

10.
《管子·桓公问》以管仲与齐桓公对话的形式记载了先秦时期重要的议事机构明台、衢室、灵台和诤谏途径“告善之旌”、“总街之庭”、“谏鼓”、“啧室”等,是研究先秦时期监察制度和诤谏方式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正> 《论语·为政》载: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疾”,当然作“病”解。问题是谁忧谁之疾。王充、高诱等人都以为是孝子忧父母之疾;马融则以为是父母忧儿子之疾。现代学者杨伯峻认为“两说皆可通”,而采用了马融之说,“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相似文献   

12.
《国蓄》篇在《管子·轻重》诸篇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一是从文体形式而言,与《轻重》其他篇章用桓公、管仲对话体裁不同,《国蓄》通篇是论说财经管理的论文;二是《国蓄》所论用轻重术管理政府财政经济的学说,与《轻重》其他篇章声息相通,成为“轻重”  相似文献   

13.
孔子称管仲以仁,称桓公以正,因其尊王攘夷之功。孔子责管仲以僭以奢,但《论语》及采毫毛之美、贬纤芥之恶的《春秋》经传不书桓、管有淫乱之行。后世或传管仲三归为娶三姓女,并由此开“娼妓之始”,是“功名之下”的“非实之加”,是书虚,是讹传,是盲从。  相似文献   

14.
郭丽 《管子学刊》2008,(4):50-53
鲍叔牙是齐桓公时的政治家。他早年与管伸共同经商、参战.关系密切;后精心辅助小白,帮助小白登上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支持管仲对齐国的治理。鲍叔牙是齐国的卿大夫,曾负责为桓公推荐人才。他忠言极谏,和管仲一起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一时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上博简《鲍叔牙和隰朋之谏》中,鲍叔牙谏议桓公远离佞臣,在政治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政治效果。但最终因为嫉恶如仇,政治上缺乏灵活性而没有位极人臣。  相似文献   

15.
一管仲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他相齐桓公,改革内政,称霸诸侯,对齐国的富强,对维护华夏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肯定、赞颂管仲的,并吸取了他的某些思想观点。《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主要有三条,两条赞颂,一条批评: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相似文献   

16.
医道汇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道的内涵与外延、阴阳和谐观、忧患意识、体道方式与方仙道色彩。黄元御的个人经历以及大量“循道解医”的著述,赋予其鲜明的“道医”本色。黄氏医道汇通思想体系可以从三个维度探析:生成论、养生论、言意象关系。黄元御通过“道德”来“解(释)医”,代表作《道德悬解》;又通过“易道”来“(法)象医”,代表作《周易悬象》。这种研究路径可谓“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先驱与践行者;而其恢弘大道、振我国医之精神,无疑值得新时代“道医”“医道”深入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医易汇通而明人之生死病治窦春江笔者通过多年的对《黄帝内经》和《周易》的学习,对于“医易同源”这一学术观点有了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并在临证时力争将医与易融为一体。本文仅从“人的生死病治”方面进行医易互释,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如下分三部分进行论述。医易...  相似文献   

18.
一、《管子》书非管仲作之原因晋博玄曰:“管仲之书,过半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引)唐孔颖达亦曰:“世有《管子》书者,或是后人所录。” (《十三经注疏》本《春秋正义》,《左传·庄公九年》)杜佑指略序曰:“其书载管仲将没对桓公之语,疑后人续之。”(王先谦校刊《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十一引)宋代学者,发现更多之疑问,非但认为《管子》非管仲所作,且更大胆地推测其为何时何  相似文献   

19.
继《管子译注》与《管子通解》之后,赵守正教授又译述了《白话管子》一书,在岳麓书社出版,列为该社《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之一。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孔子在《论语》中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后人追述管仲的言行、学说,辑成《管子》,乃是传述、研究管子的重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懂医道。他为县官治好了上吐下泻,县官很感激请人写了块“妙手时医”的匾送去,可那人把“时”字误写成了“诗”宇.扁一挂出,一个老秀才执意刁难简松旺,先是让他医杜牧名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冰.蒲松龄说,这首诗得吃补药,加字改为:“十年久旱逢甘南,千里他乡还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曹金榜题名时”。老秀才无奈,又用《清明》刁难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位略加推田说道:“这诗得吃泻药,改为:清明雨纷纷,行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