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个维度 (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 )、四种方式 (整合、分离、同化和边缘 )及其与中国留学生适应的关系。采用一套问卷测验 (包括文化融入指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主观幸福感等测验量表 )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 1 57名中国留学生。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中国留学生中 ,整合者占40 1 % ,分离者占 42 7% ,同化者占 8 3% ,而边缘者占 8 9% ,中国留学生的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指标均与心理适应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 ;在心理适应方面 ,整合者最好 ,其次为同化者和分离者 ,最差为边缘者。对于留学生出国前的选拔和培训 ,出国后的教育与学习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方式等因素 ,以便更好地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曾读过一篇报道:一位中国留学生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风云一时的革命家,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的一生经历是复杂而曲折的,其哲学思想曾发生过许多变化,前期和后期的观点尤其有着性质的区别。 1896年,章太炎走出诂经精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拥护西方近代科学,宣传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直到1903年5月,他在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时候,还高呼“竞争”、“公理”、“进化”的口号,表现了蓬勃上进的革命精神。斗转星移,三年过去了,1906年6月,当他从与世隔绝的上海西牢来到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东京中国留学生和革命者中间的时  相似文献   

5.
学子归来话真情——中国基督教归国留学生座谈会发言选登□本刊通讯员陈美麟□图为中国基督教归国留学生座谈会会场(韩松摄)●金秋时节,中国基督教14位近两年内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欢聚浦江,参加了全国基督教两会9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6.
闲来上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卫匡国的历史功绩是:他使欧洲和西方各国人民真正开始认识伟大的中国。用拉丁文撰写《中国历史十卷》、《鞑靼战纪》和《中国新地图集》等三种为十七世纪最科学最真实最具重大研究成就的中国史地学术专著;他为传播和促进中意文化的交流铺平道路。他在罗马教廷出色地捍卫了中国的礼仪,使天主教中国化。为使欧洲各国人民能迅速掌握汉语中文,他又撰写了《中国文法》一书;为中国培养人材,开辟了派遣留学生留学欧洲的新途径。他把中国教徒郑玛诺护送到欧洲深造,成为精通西学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1918年至1937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科早期发展时期,该文论述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产生和早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留学生群体特征启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教育救国”观推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躬身实践带动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起到观念更新者、理论传播者、实践耕耘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包兆会 《天风》2014,(1):42-43
马相伯:神父、教育家、爱国人士(1840.4.17-1939.11.4)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在中国近代,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出访过日本、朝鲜和欧美各国,懂七门外语,创办大学,梁启超、蔡元培等跟从过他学拉丁语,于右任是他的学生,同时他又是一位获得神学博士并做过一段时期天主教司铎的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自由联想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外显和内隐刻板印象印象。结果发现:(1)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既有积极印象亦有消极印象,但总体上积极印象显著多于消极印象。(2)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内隐刻板印象呈积极方面,在华时间较长的留学生对中国人的消极印象高于在华时间较短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不但有诸多关于中印关系的精辟论述,还曾在民国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到印度访问、交流达三十多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交流。他派往印度的留学生,多成长为影响深远的印度学学者。太虚大师与印度的交往,是近代中印交流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物传记、书信、日记、报道、演讲稿、诗文等历史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论述太虚大师与印度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包兆会 《天风》2014,(8):44-45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他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数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提倡闲适、平和、幽默和快乐的人生观,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也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写过包括《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小说与论著;他提倡简化汉字,发明中文打字机,编写《当代汉英词典》.他还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异教徒,其实在他内心却是一个基督徒.他就是林语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为了更好地接收和管理留学生,获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规则十分必要。决策树是提取分类规则的有效方法,以树型结构表示最终分类结果,并生成If-Then形式的便于理解的规则,更有利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理解并决策。本研究对全国10个省市15所学校的1294名留学生进行测量。对留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学习适应建立分类回归树。结果表明:(1)分类回归树可以有效地对留学生适应性进行预测;(2)按重要性提取规则,社会服务系统和留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适应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但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留学生适应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子阳  姜妍 《佛教文化》2011,(1):119-120
比尔·波特应该是个没有什么钱,但是过得还挺快乐的大叔.几年前他的<空谷幽兰>在国内曾经引起不大不小的一些反响,那是一个关于外国人在中国苦苦寻找隐士的故事.几年后,他带着新书<禅的行囊>又来到了中国,这次他讲的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问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交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别人有意或无意、善意或恶意的刁难式诘问,对此,该如何正确应答?是反唇相讥,还是默不作声?是在尴尬与难堪中落荒而逃,还是用机智与巧辩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原职记者)以他与一位法国对话课教授的精彩对话,恰到好处地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场“刁难”与反“刁难”舌战的精彩之处吧。 “刁难者”先发制人 出口不凡反“刁难者”划地为牢 答非所问这位中国留学生是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的插班生。他早已闻知这位教授爱提刁钻古怪的问题,并且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领教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个艺术创造力测量任务比较了中国留学生、德国大学生和中国国内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使用共感评价技术作为评判艺术作品创造程度、技术水平等维度的方法。研究发现:(1)在艺术创造力任务中,中国留学生没有表现出比中国国内学生的优势,说明可能多元文化经验对创造力表达的影响是有条件的;(2)德国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高于中国学生,本结果支持前人研究中有关个人主义文化相对于集体主义文化更有助于创造力表达的相关假设;(3)共感评价技术是艺术创造力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 当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为中l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时,深深感到他视野的开阔,学养的丰厚和思想的深邃,鲜有人比。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半个多世纪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思想。重温毛泽东同志这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继承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是生长和站立在中国大地上的智者,他热爱、理解他的祖国、人民及其光辉的历史,珍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括孔子儒家思想。在他创建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过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及在中国教育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任何古代教育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孔子影响所及远非中国,他对东、西方许多国家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东方一些国家影响更为深刻。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卓越贡献以及他所给予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使他在世界教育史乃至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金鹏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成达师范学校首批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留学生,是一位声名卓著的阿訇与伊斯兰教学者。今年是中国首批穆斯林留学生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80周年,又是马金鹏先生归真1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怀念中国穆斯林的前  相似文献   

20.
黄老道大家都知道它是道教的前身,而黄老道学似前人没有这样的提法。黄老道学是我的博士生韩国留学生金晟焕先生,在其所撰写的博士论文《黄老道学的形成及其思想探源》①中首次提出的。他的论文曾经与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讨论过多次而最后定下来的。今年夏天论文完成后,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