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逻辑著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的了。但是,还缺少一种全面介绍国内外逻辑研究和教学现状的工具书。最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今日逻辑科学》一书,它正好为我们了解世界及中国逻辑科学的近况提供了一把钥匙。当我们在争论“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没有“扩充三段论”之余,不妨了解一点国际逻辑学界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今日逻辑科学》由崔清田任主编,潘道江任副主编;它是20多位执笔者共同劳动的结晶。《今日逻辑科学》共分5个部分,合计40余万字。该书第一部分题为“逻辑科学概观”。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 5日-19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克劳德·安贝尔(Claude Imbert)教授应邀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作为期两周的学术讲演,内容涉及“20世纪法国哲学概貌”、“现当代法国人类学”、“法国艺术哲学”和“认识论与现代逻辑”等。安贝尔教授是从事数理逻辑、艺术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著名哲学家,著有《现象学与程式语言》、《逻辑史》、《梅洛-庞蒂、马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黄春生同志著的《<资本论>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同一性》一书,最近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对列宁提出的“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作者在对哲学系和经济系的研究生多次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据了解,关于这一专题的专著在国内迄今仍未出版过。作者力图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和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30日至6月1日,由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东吴大学哲学教学与研究平台及台湾逻辑、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在东吴大学隆重召开。这是继2002年6月在台湾大学召开“首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2006年10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两  相似文献   

5.
评《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蔡子文《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一书由徐顺教、季甄馥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部分教师集体创作,著名哲学家冯契任顾问,并为该书撰写了《代绪论─—论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该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任何科学都要运用逻辑”这个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把这门科学的新成果及其重大意义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广大青年呢?在这方面,朱水林同志在他的力作《形式化:现代逻辑的发展》(下文把该书简称为《形式化》)中。做了十分可贵的尝试。《形式化》一书立足于逻辑科学发展的最新阶段,选取并紧绕现代逻辑的三大成果——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形  相似文献   

7.
由张家龙、刘培育、郑伟宏、邵强进四位学者合作撰著、张家龙先生主编的《逻辑学思想史》 (以下简称《思想史》), 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作为“学科思想史丛书”之一推出。该书改变了国内外现有逻辑史著作按编年史方法论述历史上的逻辑学家和逻辑学派的传统模式, 另辟蹊径, 采用“以逻辑为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论述方法, 即“从世界三大逻辑学的历史发展中概括出各自的几个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构成一个体系, 然后按历史的发展来论述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演进”。研读这部 63万字的著作, 我们深切感到, 该书不仅是一部标志着我国关于…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大政教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召开的中国逻辑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日至1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资料30篇。会议首先进行了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冯契教授在会上作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以丰富的史料介绍了墨子和荀子的方法论,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发展与演变。李匡武教授作了题为《王充的〈论衡〉是一部重要的逻辑论著》的学术报告,肯定了王充的“疾虚妄”是贯穿〈论衡〉全书的中心思想,并归纳了王充  相似文献   

9.
由河南大学马佩教授主编、全国七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的《逻辑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富于创新和改革精神、适合高等院校逻辑教学的好教材。该书有如下特点: 首先,《原理》的编著者顺应逻辑科学发展趋势,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了传统  相似文献   

10.
正值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由研究会和华东师大哲学系、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逻辑史年会暨《周易》逻辑方法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华东师大举行。近年来,《周易》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关的这种思维模式在易学史上复杂的演变和广泛的实际应用——被当作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唤起了学术界热切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要真正把握《周易》思维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隆重推出,被收入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二辑,该书作者詹石窗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中心专家委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是詹教授在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出版伊始即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组编的《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科研规划汇编》在总结中国哲学类成果时对詹教授这部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该书“首次全面揭示了易学与道教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与非理性”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与非理性”研讨会综述何军(空军政治学院)1996年5月10日,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大哲学系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现代社会与非理性”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召开。与会者充分肯定了夏军教授的《非理性世界》和张雄博士后的《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八七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马佩教授主编,九位同志参加编写的《语言逻辑基础》一书,全书二十六万余字。该书特点有二: 首先,在创建我国语言逻辑学的体系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语言逻辑是研究自然语言中所表达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鉴于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该书把语言逻辑的研究植根于我们  相似文献   

14.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0月 9日 ,“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了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张家龙教授 ,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张桂岳先生、副会长崔文琴教授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徐小跃教授 ,南京大学哲学系李廉教授、郁慕镛教授、张建军教授及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全体师生。南京大学校长洪银兴和莫少揆教授虽因故未能出席 ,但都表示了对本研究所成立的衷心祝贺。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建军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已经具备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乐志强编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最近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专著。作者全面探讨了《形态》第一次制定的唯物史观体系,详细论证了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按照人的现实性,即生活的、能动的、实践的、社会的、历史的特性依次展开自己的逻辑体系;作者跳  相似文献   

17.
金岳霖同志主编的《形式逻辑》出版了。 该书开宗明义说:“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乍看起来,这个关于形式逻辑对象的定义并不新鲜。但是你细细往下读去,就会发  相似文献   

18.
朱亮同志的新著《辩证法的闪光和闪光的辩证法》新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细读该书,我惊讶地发现了不少过去有所忽略的珍宝,而过去曾经反复研究过的思想精品更为瑕瑜互见。该书立意新颖、资料翔实,论述准确,分析缜密。张世英先生称该书有“较高学术水平”、“有其独特的价值”,笔者对此完全赞同。作者对国内外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情况十分了解,因而能够在客观地分析《小逻辑》内容的同时,明确指出过去研究中的空白、疏漏和偏颇之处,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孙亦平博士的新著《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已于 2004 年 5 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学术著作,也是近年来我国道教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该书以《道藏》等典籍中保存的杜光庭著作为主要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当代中国逻辑学史》著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