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2004,(6)
云何生?由我爱无间已生故,无始乐著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昂时等。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暗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  相似文献   

2.
三、心有染净二分佛教心理学常说心有二种:一者妄心,二者真心.妄心所知,虚妄不实;其行颠倒乖理,故其现象,杂而不纯,染而不净,亦名染心.真心反是,其所知真实不虚,其行如理如量,故其现象,纯而无杂,净而不染,亦名净心.染心与净心,其表象虽不相  相似文献   

3.
第八菩提心不动地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入于第八不动地,此地大愿极清净。此出不动地名,显愿波罗密圆满也。不动者,谓不为烦恼动。八地烦恼障断尽,断德等同四果阿罗汉故。又不为功用动,七地名有功用行,入灭定时尚须作意,有微细功用方能入;八地任运能入,不为一切分别动故。七地菩萨,欲求胜前之善根,数数修习,入不动地。从空定起,能一时分身,遍于微尘刹土,承事诸佛,饶益众生。以前二阿僧祗劫所修功德,不如此一刹那。譬如大船先在江河中,须人牵挽,其行甚缓。今入大海,乘风破浪,一日能超往百年所行。菩萨至此,任运自可成佛,决无退转。由无量大愿以智慧方便之力,皆能圆满,故能任运成就佛法,饶益众生。  相似文献   

4.
《智囊全集》载文:“张举为句章令。有妻杀其夫,因放火烧舍,诈称夫死于火。其弟讼之。举乃取猪之口,一杀一活,积薪焚之,察死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果灰,以此鞠之,妻乃服罪。”  相似文献   

5.
所执与依他,复有圆成实,是三自性深,智者所应知.(一) 显者为依他,如显乃所执,依藉缘转故,唯造执有故.(二) 此显者[之]如显,一切时无有,应知圆成实,自性:不变故.(三) 此显执非有.云何显?二性.无所有所由,是无二法性.(四) 执非有者心,由此有所执.如是执有义(境),如是决无有.(五)  相似文献   

6.
正黑暗中,一盏灯发出光来。你看着灯的光,心想,为什么灯能发光而我不能发光呢?你越想越不舒服,越想越觉得灯的光碍眼,于是,你满怀妒意地吹灭了灯。你吹灭了灯,灯不能发出光来,对灯是一害;你吹灭了灯,你陷入黑暗中,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3,(11)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密道故。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令出生死瀑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相似文献   

8.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此下抉择人无我。此一颂显何故破我。萨迦耶见,如初地中释,即是我见。六地菩萨有智慧者,见贪嗔痴慢等烦恼,及其引生生死中三苦八苦无量诸苫之过患,皆由我见而起。由有我故,自他分别,趋乐避苦,利己损人。若无我执,则举世皆成大阿罗汉矣。既知我执为系缚之因,即知欲求解脱,应以此为下手处所,对治目标。然此我执,既非色法,不可椎之令破,如碎瓶瓮,亦不可拔之令出,如剜针刺。我执唯是自心,自心云何可以去除耶?以是之故,必须观察我执如何生起,然后能知对治之法。如知人必饮食,始能长养,断其饮食,彼自然不能生存。长养我执者,即其所缘之我,“我”为彼我执所缘之境,是彼所依。若能破我,坏其所依,我执即灭。故修行人,第一先破我。然佛亦不说毕竟无我,唯说非实有我。我若实  相似文献   

9.
1.人类的优越性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法苑珠林》卷五引《婆沙论》语) 何故人道名摩(少免)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法苑珠林》卷五引《立世阿毗昙论》  相似文献   

10.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也.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亦云处处解脱,或云随处解脱,而中文之总名,便是戒律.《舍利弗问经》曰:"波罗提木叉,名最胜义,以何义故,名为最胜?诸善之本,以戒为根,众善得生,故言胜义.复次,戒有二种:一、出世,二、世间.此世间者,能与出世作因,故言最胜.复次,戒有二种,一者依身口,二者依心.由依身口戒,得依心戒,故名为胜."  相似文献   

11.
淄博地名是淄博地域文化的产物,蕴含丰富的自然地理文化与人文历史文化,如地形、地貌、物产、经济、军事历史等。淄博地名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可以再现古代淄博地理风貌,引导“生态淄博”观念。在宣传和谐淄博理念、提高文化认同、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形象总体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名文化传播须尊重历史和文化,遵守各项地名管理法规和条例,尊重历史和文化,不能无中生有,肆意捏造,欺骗旅游消费者;传播规范地名形式和地名用字,不随意更改地名。创造良好传播环境,多媒介、全方位地提高地名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另一系认为孟子对于此三句持否定的态度,陆象山、毛奇龄、徐复观、裘锡圭等属于此系。两派学者对于《孟子》此章的解释大殊。(2)竹书《性情论》(即《性自命出》)的公布,引发了对于《孟子》此章含义的重新探讨。裘锡圭等认为援引竹书来解释《孟子》此章是有效的,但可能未必如此。竹书"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3)对于"天下之言性也"三句,孟子持肯定态度;"肯定系"的解释是可取的。朱子等人的解释带有时代特征,也未必尽是。"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孟子的意思是说,天下之言性,不过是以其本故来谈论其善恶罢了;若以性之本故谈论其善恶,那么在思考、判断其善恶问题上即应当以顺利其性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上的光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光就是阳光、月光、灯光与火光。它们分工负责着自然界的白天与黑夜,组成了城市的霓虹,点亮了万家灯火,煮熟了可口的饭菜。同时,又温暖着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灵,清冷着黑夜的梦,繁华了一座座城市的烟火,点亮了幸福的篝火。但同时,它们也与灾难并存,在某一个时刻,制造着噩梦,惊恐着生活。其实,每个人心里也有一束光。这光有的是阳光、有的是月光、有的是灯光,有的是火光……心里有阳光的人,是一个温暖的人。在他的人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问曰:如八正道,正语、正业在中,正见、正思在初,今何以言戒为八正道初门?答曰:以数言之大者为始,正见最大,是故在初。复次,行道故,以见为先;诸法次第故,戒在前,譬如作屋,栋梁虽大,以地为先。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船山对《乐记》的看法,如他自己所言乃是:…戴氏承其敝缺,略存先儒所论乐理之言,辑为此篇,而乐之器数节度,精微博大者,亦未从而考焉。以故授受无资而制作苟简,教衰治圮,民乱神淫胥此之由矣。——。此篇之说,传说杂驳,其  相似文献   

16.
画苑推介     
如大多数“不识时务”之为艺者一样,向前亦为美和自然而感发荧惑,做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傻事”,且津津执执,乐此不疲,业力缘分故,即然尘俗中无力达到心如古进、波澜不起、兀兀如痴,与幼婴孩儿无异之境界,那么爱山乐水,溺身心于自然中,涤濯魂灵,以提升生命质量,也是最佳一途。当然亦可坐拥书城,一劳永逸地生活在缥缃万卷的氛围中,安闲自适,“管他春夏与秋冬”,此中乐趣,深不可测,惟心最知。画苑推介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小时候做过放牛娃,当过小和尚,后来历经磨难,由一个普通士卒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关于他的出生,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是这样记载的, “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及产,红光满室。”此后接连几天,朱家常有火光出现,邻居们以为朱家失火了,都赶来救火,可是一走到他家门口,火光就立刻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佛祖言语     
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尸;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故凡厕豫玄门者,克须清禁,无容于非;沐心道水者,慕存出要,无染于世。故能德益于时,迹超尘网,良由非法无以光其仪,非道无以显其德。而浇末浅识庸见之流,  相似文献   

19.
佛教名相     
《法音》1991,(5)
五根 (一)指三十七道品之第五行法。五根的内容包括:一信根,指信三宝等道理者;二精进根,又称进根、勤根,指勇猛修善法者,如“四正断”;三念根,指忆念正法者,如“四念处”;四定根,指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如“四禅”;五慧根,由观中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如“四谛”。此五者为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故称五根。又  相似文献   

20.
诗嘲错别字     
正古往今来,因写错、读错字闹出的笑话俯拾皆是,作诗嘲讽者也不乏其例。"橙"与"櫈"清末广东第一状师、"四大讼师"之首陈梦吉一日行至某圩(这里指集市),见乡人有甜橙一筐由新会(地名)付来,求某人代付水东(地名,即今水东镇);此筐面上的"橙"字错为"櫈(同‘凳’)"字。陈梦吉见了甚觉好笑,随口吟道:橙与櫈兮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