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只一两次听到这么一句话:“礼拜堂的基督徒好做,家里的基督徒难当。”意思是,到了礼拜堂在聚会前后见到弟兄姊妹笑脸相迎握手问安等亲热一番;见到年老体弱的人主动搀扶让座……满是一个基督徒应有的表现。但回到家里有大大  相似文献   

2.
世上本无事     
兄弟俩大了,到了结婚成家的时候。但是,父亲并不感到欣慰。因为家庭不那么富裕,兄弟俩时常为一些小利益产生龃龉。一旦到了分家产那天,还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争执。有一天,父亲病了,躺在床上发呆。这时,老大过来问安,父亲说:“叫你弟弟来,我有话说。”老二到了,父亲坐起身,说:“世上本无事,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病如何来的,难受得很。”兄弟俩劝父亲宽心。父亲摇摇头:“其实这病我也不担心,  相似文献   

3.
紫仪 《天风》2002,(2):52-53
“妈妈,什么是般石?”儿子正在读外婆送给他们的圣经。雯霏凑过头,看了一眼,“那个字读磐(pan)不读般。”“噢!知道了,那磐石是什么意思呀?”“嗯,磐石就是大的石头”。雯霏稍加思索道。“谢谢妈妈,”儿子又继续读下去。“你的作业做完了吗?”雯霏不放心地问。这些事现在都要她亲自过问了,她暗暗叹了口  相似文献   

4.
本测验有50个形容词,请从头到尾读两遍。读第一遍时,如果碰到的形容词适合自己的个性或形象,就在“我正是”栏的方格内画一个“×”。 读第二遍时,不要管你在前述栏内画了多少“×”,这次是在“我想要成为”栏画“○”,一路读下去,碰到自己将来想具备的形象特质形容词,就域个“○”。 当然,有些形容词在两栏中都  相似文献   

5.
2月1日下午,唐山教区天民老年公寓,举办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联欢会。谢博思副主教、苏百勤及院长李秋来两位神父和修女院院长王素兰等到公寓向老人们问安,祝贺新春快乐。 义务管理员李媛媛、在老年公寓服务的赵素芝修女等,热情地搀扶着老人们步入联欢会场。主持联欢会的周美荣修女,表情端庄,姿态和蔼,说话幽默,提名点将:“请谢副主教讲句开场白!”,“请‘歌手’苏百勤神父唱一支歌!”两位七、八十岁  相似文献   

6.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在一个聚会点参加聚会,聚会中由一位同工读讲圣经,但可惜有好几次将圣经中的字读错。如将:五旬节的“旬”读“句”,掳掠的“掠”读“京”,税吏的“吏”读“史”,污秽的“秽”读“岁”,“瑕疵”读成“假此”等等。  相似文献   

8.
引言我们曾对下列这类“×就×”结构作过一些探讨: Ⅰ.去就去说就说走了就走了Ⅱ.不去就不去不走就不走Ⅰ组例式中的“就”是轻读的,表示“无所谓”的语气,记作“就_1”;Ⅱ组例式中的“就”有轻读和重读两种情形:轻读的是“就_1”,重读的表“加强判断”的语气,记作“就_2”,就_1和就_2都有关联的作用。上述都是“就”出现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情况。具体来说,这两个词语的形式相同,长度相等,因此都记作“×”。本文试在此基础上侧重从词语的长度着眼,研究两类与之相关的句法格式,并作出比较,以弄清它们之间一些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读的心态     
自然 《思维与智慧》2006,(10):54-55
触目所及,都可以囊括在一个“读”字之中,然而,读的品位则全在一个“心”字之上。是读得欣欣向荣,还是读得秋风萧瑟;是读得激情浪漫,还是读得情悲感伤;是读得快乐明畅,还是读得凄凄惨惨;是读得神采飞扬,还是读得心灰意懒……决定“读”之船的航向的是心之航,而非目之帆。  相似文献   

10.
小明今年16岁,读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还是学生干部,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在一个星期天下午,他去找文体委员小霞商量开展课外活动的事,发现院子里晾着一些女性的衣物,便偷偷地  相似文献   

11.
“经典”是前人已经做成的中国哲学,“做中国哲学”是今人力图做出中国哲学的新经典。作为本土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方式及其目标期待,经典是“经典解释”与“做中国哲学”的本土性之所在。首先,“格局”是“经典”的另一种表述,诗书是经典的文化载体,大道是经典的本真诉求,这是中国哲学共同体需要具备并强化的三种“经典”意识。其次,“做学问必选一典籍为基础而精熟之”,“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九部书或者七部书,“决不读第二流以下的书”而是“必须读第一流著作”,这是国学大师对于三种“经典”意识的现身说法。最后,尽性地打开格局,尽力地读通诗书,尽心地传递大道,这是敦促我们将做中国哲学的三种“经典”意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何光沪 《天风》2009,(7):45-46
《论语》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圣经也是(卡尔·巴特说圣经里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两部书对照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读《老舍短篇小说选》,印象比较深的是“月牙儿”,依稀记得“黑白李”和“断魂枪”。近日又读这部书,却对其中《柳屯的》一篇发生了兴趣。夏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有三百来亩地。夏老者和他的儿子夏廉都信教,对村里的公益事业是一毛不拔, “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村里人对他家彼此敬而远之,夏家的财产越来越多。很有几个人,因为看夏家这样一帆风顺,也信了  相似文献   

14.
转读和唱导是南北朝佛教的重要弘法手段,慧皎从“悟俗可崇”、“应机悟俗”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在《高僧传》中创立两门新科予以记载。本文认为,《经师》科注重的是音声梵制自身在华夏的传承和发展,而《唱导》科则注重对佛法教义的宣扬提倡,对民众心智的开发导引。简而言之,转读是在“唱”,唱导是在“说”,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表现艺术形式。此前学术界普遍将二者混为一谈,统归入音乐范畴,是对唱导之“唱”的误解。佛教表现艺术演化至南北朝,演变成以中国式的唱导因缘与中国化的转读梵呗相结合为主。正是由于众多的唱导僧人投入创造性的类似后世“俗讲”的宗教实践活动,外来佛教表现艺术才完成了向本土佛教表现艺术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胡征和 《思维与智慧》2006,(5):M0003-M0003
一直喜欢听费翔的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一直喜欢看《思维与智慧》: 读你千“期”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相似文献   

16.
雪峰 《天风》2012,(4):30-31
近读《罗马书》时,我被保罗的一段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原文如下: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6—18)  相似文献   

17.
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第三简“子赣曰 :否”应断句 ,下可读为“偕乎子女 ,踵命其与”。第四简“夫山”以下 ,应据《晏子》校正。“或必寺乎”一句中 ,“或”读为“有” ,“寺”读为“祠”。第六简“无如”意为无奈。孔子建议以玉帛祭祀山川 ,是为了安辑民众 ;要求正刑与德 ,则系乘机进谏 ,不需作过多推论  相似文献   

18.
史奇珪 《天风》1994,(12):43-45
经文:创1:14—18,伯9:6—10 请切记所读的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 上帝……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 上帝看着是好的。” (一)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这六天内,有一颗彗星分裂为21个大小不同的块片,以每秒30多公里的高速碰撞了木星。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内容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 很多老师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提出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例如:“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20.
谢谢你,爸爸     
余方伟 《天风》2007,(12):41
每年6月份的第3周为“父亲节”,甚愿天下各位劳碌奔波的父亲们在主里节日快乐!读神学已经两年了,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你,爸爸!”两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盼望正预备着高考,那时候的我虽然知道耶稣,但并不了解他。随着高考的来临,爸爸却向我提出:“读神学吧!”我非常诧异,因为按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可爸爸居然让我读神学,我不知会有何出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