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集启示     
小靳 :关于“谁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人的观念”这个话题 ,我有以下几点意见。1、清末西方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 ,大约可分为两个阶段 ,19世纪 90年代中叶以前和 90年代中叶以后。 90年代中叶以前 ,中国人自己撰文介绍或翻译西哲著作是极少的 ,据我所知 ,只有王韬的《英人培根》 ( 70年代初 )和颜永京译斯宾塞的《肄业要览》( 1882 ,实为Spencer的OnEducation一书的第一章 )和海文 (Haven)的《心灵学》 (MentalPhilosophy) ( 1889)两书。在华的西方人对西方哲学的译介工作比中国人做的更多 ,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等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由于历史的原因 ,医学影像学教育形成一门独立且比较系统的学科 ,仅有 5 0多年的历史。纵观我国高等医学影像(技术 )教育发展 ,从 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近 4 0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 ,为我国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不讳言 ,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 中国、美国、日本各国医学影像学 (技术 )教育现状1.1 中国举办高等医学影像 (技术 )教育情况我国在 2 0世纪 5 0年代末至 6 0年代中叶及 70年代到90年代中叶 ,曾在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培养放射技术人才 ,90年代中叶 ,基本终止了这种培养模式。进…  相似文献   

3.
"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于中国艺术界的一个群体艺术,在90年代逐渐成为美术界关注的一个美术现象,与"现实主义画风"、"现代水墨画"一起组成了中国画画坛的三大类画风,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全盘西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一个反驳.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80年代,全球进入计算机时代;中国大陆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佛教进入重大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中期,我们"佛教在线"建立佛教网络;进入21世纪,佛教信息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无疑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80年代以美的本质为研究核心的美学本体叙事阶段,其尾声回响于20世纪90年代;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本体叙事模式逐渐被抛弃,美学的研究范围得以向多方面拓展的阶段。美学本体叙事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美学研究中的"经学化"思维模式。在美学本体叙事衰落之际,我们应放弃"经学化"的思维模式,在美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中积极寻求理论创新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来华,开启了规模空前且影响至今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华帝国因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被迫走上"现代化"强国之路.过去两百余年的历史证明:正是西方传教士将现代医疗卫生、学校教育、书刊出版、慈善救助、通讯邮政、交通运输等等"元素"移植于中国社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大陆得以持续传播,并于20世纪末一度形成了中国的"本雅明热"。中国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内需",则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根本动力。本雅明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普遍地把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是促使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90年代,在改革开放稳固的前提下,艺术改革全面发展,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浪潮再起浪花。黄建新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高产,平均不到两年就出一步作品,《站直翯,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都拍于这期间,因这三部电影均取材于都市,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因而被称为"城市三部曲"。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让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不断逼近真实生活。摒弃过多的修饰和美化,直接将原生态的生活搬上荧幕,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传达给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逻辑学三个发源地之一。可是汉以后中国古代逻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7世纪中叶西方逻辑第一次传入中国,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中国,及至1930~1940年代,“形式逻辑”被看成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而受到批判。1950年代初,形式逻辑的科学性虽重新被认识,但现代形式逻  相似文献   

10.
杨功焕教授的著作《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调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的影响占81%,人口因素占19%.说明20世纪90年代是人群死亡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0年.吸烟和饮食为主要行为因素.必须进行行为干预,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包括医疗保险、实行健康促进战略、进行行为革命、对全部医务人员再教育,以适应后医学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斯汀中心卡拉汉教授发起"医学目的"的讨论,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学者参与,并形成了重新确定"医学目的"的四点共识,即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督教神学构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过程。本文将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构建分为四个阶段 ,即 2 0世纪初至 1 94 9年、5 0年代、80年代至 90年代初 ,90年代中后期。作者分析了在这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至 90年代初 ,中国基督教在教义神学上所作的本色化的努力 ,以适应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版画在20世纪30至60年代有过"体面的历史",在民族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在80至90年代其进行了版画本体的探索,并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定式"的中国版画审美范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普及,版画创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文章围绕近些年版画创作中的文化与主题、形式与风格、技术与图像等问题展开阐述,探索版画创作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钱宁峰 《学海》2007,(6):130-134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中国政治现实发展的产物.这一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萌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度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中央层面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地方层面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实施.与规范性文件制定的速度和规模相比,这一制度还缺乏应有的作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不是违宪审查制度,其未来的命运应回归宪政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转型"成为理论界描述中国社会整体变革的关键概念。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加速转型期,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文化观念趋于多元化,社会问题趋于公开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穆斯林社会同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评论>作为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刊,反映出了行政伦理研究视点在20世纪的变迁.40-60年代,行政伦理研究从改变公共行政学的价值中立预设开始,以行政责任为关注点,从行政伦理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关注行政组织、行政制度的伦理内容研究.70年代,以"社会公平与公共行政"为研究焦点形成新公共行政学派.80年代,关注对"行政伦理"立法的反思,建构"公民主义"的研究进路.90年代,研究方法与研究立场逐渐多元化,研究视阈拓展.21世纪初,批判进路的行政伦理研究继续深化发展,学者也关注行政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中国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