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HPV L1蛋白结构特征及其精确的抗原特性,在粘附宿主细胞、识别病毒受体、协助病毒DNA的入胞转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检测患者宫颈损伤组织中L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对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进行评估。本文将深刻思考HPV L1功能及其在感染机体并引发癌变的机制,以期更好的解读宫颈癌发病原理并最终应用于,强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HIV导致AIDS?———浅谈假说方法在AIDS病因学研究中的运用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研究生(长沙410078)钱骏导师查国章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3.
论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tk基因/GCV对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机制新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第一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广州510515)吴小兵第一军医大学分子免疫学研究所(广州510515)董小岩笔者从1994年初开始从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生(广州510515)田雪梅导师李进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动脉硬化病因和防治的研究也不断拓展,研...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的发生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等方面对HPV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还原论在生物学中的危机虽没有物理学深刻,却要广泛得多。仁人志士早已感概万千:分子生物学死了(G.Stent,1970);生物学由概念而不是数学公式组成(E.Mayr,1982);分子生物学还是一门科学吗(J.Maddox)?诚然,走向整体是大势所趋,问题是如何走向。历史的考察有助于见其端倪:生物学经历了分子生物学前的内部还原,前分子生物学的强还原,成熟分子生物学的弱还原,后分子生物学的弱整体(现在  相似文献   

7.
穆利斯与PCR技术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1991年2月底,美国旧金山地方法院裁决,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发明权,它当归属于塞图斯公司及其发明者穆利斯博士。接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3年10...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增殖信息系统与抗肿瘤治疗的新探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研究生(630042)曹索奇导师李文维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发现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在细胞转化或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肿瘤细胞增...  相似文献   

9.
1 反基因操作技术的来源和概念病毒具有体积小和基因组编码能力有限等特点 ,使得对许多病毒在分子水平上的认识达到了对细胞生物目前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在DNA病毒、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中 ,对于DNA病毒进行的基因操作困难最小 ,因此最先开始进行。使用编码病毒基因组的质粒转染细胞 ,亦或通过对携带病毒基因组序列的质粒之间进行异源重组来得以实现。而对RNA病毒进行基因操作却困难得多 ,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反基因操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才得以解决。所谓反基因操作技术是指将病毒RN…  相似文献   

10.
基因疗法与思维方式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病毒研究室(西安710032)博士生郑东导师姜绍谆,马文煜80年代中期以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能够对各种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对序列结构与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多种遗传疾病、免疫缺陷病及其肿瘤的致病基因,在...  相似文献   

11.
分子创伤学──创伤研究的新思路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李建明,黎晴,陆要武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它被称为生命科学的四个带头学科之一。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创伤研究,又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分子创伤学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RNAi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在植物、线虫、果蝇、锥虫甚至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现象. RNAi同时也是体内抵御病毒入侵、抵抗外在感染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通过介绍RNAi 技术富有传奇色彩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界产生的巨大作用,认识到RNAi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PCR两次专利之争所引发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10081)禹宽平PCR技术是一项关于特异基因扩增的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由当时在美国加州的Cetus公司的研究员KaryMullis博士正式介绍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HPV L1蛋白结构特征及其精确的抗原特性,在粘附宿主细胞、识别病毒受体、协助病毒DNA的入胞转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检测患者宫颈损伤组织中L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对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进行评估.本文将深刻思考HPV L1功能及其在感染机体并引发癌变的机制,以期更好的解读宫颈癌发病原理并最终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观察鼻咽癌黏膜上皮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受体血管生长因子1(VEGFR1),肿瘤坏死生长因子受体蛋白55(P55)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病及进展中的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鼻咽癌和60例正常鼻黏膜上皮组织VEGF、TNF—α及VEGFR1、P55表达情况,分析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结果显示鼻咽癌黏膜上皮的VEGF、TNF—α、VEGFR1、P55表达高于正常鼻黏膜上皮。因此VEGF、TNF—α及其受体VEGFR1、P55在鼻咽癌黏膜上皮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对于鼻咽癌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化学的发展历经了几次重大的转变,分析仪器的商品化使蛋白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一级结构信息促进了多肽的合成与改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成熟使人们从设计改造功能蛋白转向设计基因,并尝试进行基因治疗和DNA免疫。这些转变,使蛋白质化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人们手中的工具,为人们研究生命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基因治疗的若干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因治疗的若干哲学思考大连大学检验系生化教研室(116622)华宗祥一、对逆转录病毒作用的逆向思维和研究基因转移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哺乳动物和人类基因治疗操作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应用的基因转移技术多种,但其中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18.
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钧  孙昌识 《心理科学》1998,21(2):146-149,158
汉字材料的熟悉性和复杂性对视觉短时记忆(VSTM)广度的影响研究存在分析。本研究在实验设计上区分了汉语字词的熟悉性和复杂性维度,探讨了它们对VSTM广义的不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材料的熟悉性是影响汉语字词VSTM广度的最重要因素,材料的复杂性影响不大;(2)在材料熟悉程度一致,被试在11-20岁年龄范围条件下,汉语字词VSTM广义将保持相对恒定(3)在承认“组块假说”的前提,汉语字词VSTM  相似文献   

19.
4。包含对称公理之另外6个系统以及一个递增系统列。我们称T.AA为对称公理(σ)。首先有下述定理;定理6。设U=〈W,Q,R,D,V〉为一模型结构,则当R在W-Q上为对称的时(σ)在U上有效。证。设U为对称的,i.e,关系R在W—Q上为对称的。(1)考虑wW-Q今证亦即,此处用到 对任何。设V(A,w)=0,则(*)显然成立,故设(**)V(A,w)=1今证,即对任何,w'W只要w'Rw’即有。V(A,w')分两情形:i)若w'Q,则显然后一等式成立,则因R在W-Q上为对称,可知有,故由(**)…  相似文献   

20.
该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了左眼视剥夺及单眼学习后,Jun样蛋白在雏鸡两侧半球HV和LPO中表达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视剥夺2、24、48、72小时后观测到Jun样蛋白在左、右半球HV和LPO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并且于视剥夺48小时表达到达峰值。同时仅在视剥夺2小时后观测到两半球LPO中Jun样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在其余各视剥夺时程中两侧半球的LPO、HV中Jun样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2.视剥夺2小时和24小时后均在学习后70分钟组中观测到Jun样蛋白在左、右半球的HV和LPO中表达的显著升高,而在视剥夺2小时学习后10分钟只观测到左半球HV和LPO中Jun样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在视剥夺24小时学习后10分钟中仅观测到左半球LPO中Jun样蛋白的显著升高。同时也仅在视剥夺2小时学习后10分钟观测到两侧半球HV、LPO中Jun样蛋白表达的显著性差异。3.无论单纯视剥夺组还是单眼学习组,各组同侧半球中LPOJun样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HV的Jun样蛋白的表达现象在视剥夺48小时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