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安电影长期以来用它独特的东西方两种文化观念及其冲突的展示吸引着全球的观众,特别是他的电影中对于东方文化究竟该走向何方的探讨更是让人深思。本文以其东西方作品为例,解析了李安作为导演在影片中阐述的东西方的文化观念,同时更深入讨论了导演李安自身的东西方文化观念已及伦理问题。李安他作为一个台湾导演,在自身文化的认识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这种认识也表现在他的东西方电影作品中。他的东西方的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逐级深入的表达和阐述了在当今世界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以及在这种撞击中东方文化的归属问题。本文立足于李安的东西方作品,在解析了影片中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同时,还结合导演的生平经历进一步解析了其自身的东西方文化观念,以及其对于东方文化走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氛围中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讨论会评介绍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已是个老问题。它既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相关联。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十四大在确立市场体...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2)
正经历"文革"浩劫之后,很多人都意识到我们当下面临的是文化断层期。有时候我们也去借鉴西方的上层建筑或社会生活模式,但物质层面的东西好模仿,精神层面——无形的文化却始终无法复制。原因是文化有历史脉络,有属地特征,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它是植根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植根于每个国人的血脉中的,我们只有去继承与发扬,才能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现在国家提倡"文化强国",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符号,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西方的这种“后现代”观念的引入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滋长,以及现代传媒所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与主流文化、正统审美维度相对照的对大众审美的游戏化追逐,使得中国电影的“游戏化”特征已成为不能无视、且渐趋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 把中国哲学钻了一遍以后,我认为,中国哲学是十分丰富的。中国有哲学、有哲学史,不过,它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史。西方社会、中国社会、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各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也服从共同的规律,也各有特点。不可以用西方哲学史范围中国哲学史,也不可以用中国哲学史范围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最精彩的是古代和近代两段。中国哲学史最精彩的是由春秋到清初的一段。这是由不同的社会原因造成的。西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漂洋过海来了,何以迎之?我们思考良深,兹述说一二,以求正于贤哲。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何种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的思潮,它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假的?它果真是象其自诩的那样是适合现代工业社会的、向前推进了的马克思主义,还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反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对西方马克思兰义的性质现在还是不下结论为好。因为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主要人物的主要著作尚未有深刻的研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每年的电影有数百部,真正直接以圣经或宗教为题材的并不多,但涉及宗教问题和情绪的就很多了。从19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由于其介入亚洲事务的广度与深度,也由于欧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亚洲移民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欧美以往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部分文化人士开始在基督教以外的文化圈内去思考生活的意义,也有的接受了亚洲的宗教观念。仅就电影文化言,我们知道的好多明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佛教或印度教的信仰。如像著名影星理查·基尔,还有哈理逊·福特,以及他的妻子美丽莎·马西逊也都追随某位活佛,成为佛弟子。美丽莎是专写电影脚本的作家,在美国很有点名气。再如1999年,美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动作片影星司蒂文·史高(Steven Seagal)就被住美国的宁玛派大活佛彭诺林波且(Penor Rinpoche)确认为西藏以往某活佛的转世。史高主演过好些有名电影,如《潜龙升天》等,他以往在日本学习过柔道,在日本和泰国生活过,又有多年素食的经验。自称在20余年前就受过菩萨戒。 不仅好莱坞演员们受到东方宗教的影响,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吸收和讨论东方的宗教。从今年开始,我们的《佛教文化》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关东方宗教或与东西方宗教思想互融互具的有关电影。本期介绍的《感应王》(Fallen)虽然与东  相似文献   

8.
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种绘画是欧洲特有的画种,它具有焦点透视,强烈的色、光与造型构成等优点,为世人所推崇。这种绘画形式的形成是西方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西方传统文化积累的结晶,无不渗透着他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民族信仰等。然而,艺术的民族性不仅相互影响,也相对地独立,同是西方油画,因出自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及不同人的手笔,其作品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历史底蕴、不同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等,同时,每个画家的个性以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领悟、感受有所差异,作品内涵与表现的风格亦自然不同。西方油画如是,中国油画亦如是,这就是油画的民族性、地域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9.
冯军 《哲学动态》2005,(3):14-15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uislaw Malinowgki)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in-tegrate whole),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它也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神构成的庞大装置(apparatus).[1]这种意义的文化已涵盖一切人类生活,可分析为器物、技术、制度、风俗习惯和信仰与理念五个层面,与文明同义.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作为信仰与理念的文化,指特定社会和群体人们所信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因为它是人类构建文化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过去事实的记载,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所拥有的现在,都是建立在历史留给我们的基础之上的。历史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古为今用",是为了有助于解决今天的问题,决不可为研究而研究,为历史而历史。忽视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或不重视历史的研究,都是不正确的。西方音乐史的写作与研读也是如此。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想要学好音乐史,首先要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有了这样的教材,才能更容易、更迅速和更准确地掌握好音乐史这方面的知识。田可文、陈永编著的《西方音乐史》,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不单单向我们介绍了西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还展现出了西方音乐审美文化特有的神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一、基础主义: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图景西方文化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它总是认定文化中的某一部分是整个文化的基础。这个特别的部分同文化的其他部分相比,要么指向某个特许的对象,诸如实在、真理、绝对的善、高高在上的上帝;要么具有某种特别的能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同这个主题相一致,西方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指向彼岸(上帝)的宗教文化(神学文化),指向心灵(理性)的启蒙文化(哲学文化),指向现象世界的科学文化,以及指向世俗生活的文学文化。从西方文化的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从崇高趋向低俗,从理…  相似文献   

12.
生态运动,又称绿色运动或环境保护运动,是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新兴社会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力图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伦理、科技等等问题。可以说较之任何其它社会运动而言,它是涉及面最广的一场运动或一场革命。由于基督教在西方思想文化的特殊地位,在世俗化的今天,它仍作为维系社会道德的主要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深刻反省人在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时必定会涉及宗教,反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由此对它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3.
理性与科学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工业革命时代同已成长的各种传统有一种独特的关系。极为不同的国度是在这些传统中发展起它们的文化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时代是一个科学的时代,科学把自己本身和自己的应用正扩展于整个世界。但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成了这样一个时代,在这里不同种类的文化正愈来愈强烈地意识到其固有的根源和特色。西方基  相似文献   

14.
在没有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的情况之下,东方与西方的交流局限且狭隘。他们各自的文化文明、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建筑,而不同建筑背后的原因也可以称作是建筑文化的不同。而这种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在数字媒体之下有多方面的解读。扁平化的方式是现如今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结合表达出物体特征的一种诠释,这符合当今高效率的社会趋势。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群体能够以最简单的图案来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扁平化的诠释能让我们的研究以一个大众都能理解的方式来当作趣味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今天,在世界人类行将跨人21世纪的时刻,我们来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是有重大意义的。首先,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化运动的世界性推展与知识经济的初现端倪,全球化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最重要特征呈现在各国人民面前。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过程。单就文化过程而言,以“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为突出标志的西方价值观,把文化的全球化经常理解为超级大国为控制全球而推行的单极化过程,竭力凭借其经济、军…  相似文献   

16.
梳理20年来贾樟柯的电影之路,他的作品近乎完美地勾勒出中国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巨大变迁。将贾樟柯整个成长与创作的历程置于当年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往上追溯往下延展,可以发现他在时代的裹挟中的突围、在风格坚持与商业诉求中的偏移与无奈、在东方与西方的腾挪中的镜像悲悯与逃离回归。在创作的历史语境下,其风格的形成有历史、社会、个人的原因。对贾樟柯一系列文本的内容和影像的分析,在市场与艺术、西方视野与东方小城的夹迫下,贾樟柯个人创作也发现其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怡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1):147-149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在影响人格的因素中,普遍性因素与文化特殊性因素共存。文化的维度,有复杂性、紧密性、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等。许多文献提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均出现大五人格。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因为对普遍性的大多数研究并不包括文化特殊性的特质,也不研究那些与西方文化范例有绝对差异的样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不少广场文化,每逢周末,在一些大城市的广场上,就有许多文艺团体免费为群众演出,有的还是相当级别的歌舞团、交响乐团,形式和内容自然是高雅的.对这种现象,大众是欢迎的,媒体的报道也是支持的,因为它为普及高雅艺术,抵制庸俗文化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广场毕竟不是演出的场所,而是人们休闲的地方,它的定位应该是大众的、普及的、通俗的,高雅艺术应该到它该去的地方.不能想象,在寒风猎猎的广场上,如果看到四只小天鹅在跳芭蕾,该是什么味道?我们中国文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包容一切外来文化,使之中国化.交响乐可以上广场,台球可以摆在街头集市上,盖房的小工照样可以穿着西装推土和泥.于是西服成了“东服”,比西方还普及.可是,在没有大歌剧院、没有音乐厅的城市、在有歌剧院有音乐厅而老百姓没钱去欣赏的情况下,高雅艺术上广场也不能说不是好事,但总使人觉得有点“文革”的味道和一种集市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社会伦理学说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伦理是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与道德价值原则,它根源于现实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同特定的文化传统也有历史相关性。社会伦理有双重内涵:一是特定社会体制蕴含的伦理原则、价值规范,用以提供建树社会体制的伦理支持与辩护;二是同体制伦理相应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用以建村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国民的道德人格。社会伦理渗透于经济、政治体制与文化活动、道德文明,并深深地介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70年代以来,规范性的社会伦理学已成为国际哲学界的一门显学,它同经济理论、政治哲学也相关联。西方特别是美国重视对它开展研究,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就有的意识形态之一,也是较为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自从宗教兴起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始终都在信奉一种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不论对过去的历史,还是对现实生活都有较广泛的影响。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宗教。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所以我们把宗教称之为文化。从广义上可以把宗教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该文化是综合性的及涉及面较广的文化。我们通过宗教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