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前言 道教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教祖,尊崇《道德经》为至理经训,认为“道”是宇宙人生以及万事万物的根本。道教内丹炼养家继承先圣清静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运用于修身养性、内炼护命中。数千年来,道教十分重视养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养生内炼理论,历代精通内丹修炼的大师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近代道书《清静经原旨》以"援儒释道"的方式注解道教经典《清静经》,通过援引经文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人道纲常及理学思想,将儒家修身学说与道教的性命炼养思想相比附,寻求二者理论逻辑的共同点,并强调求道不离日用伦常、存天理以澄心遣欲的思想主张。儒家学说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援入,进一步丰富了道教性命炼养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后天返先天是道教修道的基本原则。所谓“先天”、“后天”是指组成人的精气神的先天、后天,先天精气神是指元精、元气、元神,后天精气神是指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修道之所以要后天返先天,是因为后天与先天比较起来,后天是派生的、有形的、有害的,人只有返于本原的、无形的、有益的先天状态,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与天地同在的神仙境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就是由后天有形返于先天无形,由后天形气返于先天神气,由后天物性返于先天元性,由后天之物返于先天之道。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就是内丹修炼的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明阐述了清微派的法脉,以原典为本对清微雷法与内丹相结合的内炼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论;并对其雷法“内炼为本,外用为末”的思想做了梳理,指出此为宋元间新出之符篆道派共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杨子路 《法音》2009,(5):27-30
一、引言本文所谓佛、道双修,是指同时修习佛、道两教的修持方法和炼养技术的情况,不必同时信仰两种宗教,即便是这样,对于很多习惯于宗教排他式思维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气功热风靡国内外,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功法。分析这些众多的法门,不外乎是古代所谓吐纳、存神、调息、导引之类。笔者热衷于道教炼养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本人将数年访师学道所学部分道教功法及自己一点粗浅体会,草此短文,奉献给爱好修炼的同道们,并祈指正。一道教筑基内功(以下简称筑基功),是全真道信士修真养性最基本的法门之一。道教修真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筑基,二炼精化炁,三炼炁化神,四炼神还虚。“筑基”  相似文献   

8.
炼精化炁,是内丹修炼中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养精、气、神,是以神为用,合炼精、气,使之化为精气相结合的“?”。进而炼?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由有入无,重返先天虚空。①作为明清丹家伍柳派的大师柳华阳,他精通全真清静丹法,尤对炼精化?阶段颇多独到的精彩论述。这里就此而论,探讨柳华阳内丹修持之“炼精化?”的思想。众所周知,药物、鼎炉、火候是内丹修为的三大因素,缺一即不能成丹。关于药物,不同内炼门派所指多有不同。在《金仙证论》中,柳华阳则将元精喻为药物。他指出:“欲望成其道者,先当保其精,精满然后气生,以此生气…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修道者修什么?白玉蟾祖师说:"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到元代也有人说是"内炼成道,外用成法"。内炼"成丹"了,也就是内炼"成道"了。丹等同于道。所以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修道就是修丹"。"丹道"水平的高低体现和决定了修道的水平高低和成就。在世界宗教中,道教是唯一以"长生久视"为宗,宣扬乐生、贵生的宗教。得道成仙,长生久视,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毕生追求的成就和境界。而修丹是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和基础。道教的修持方式很多,宋元以来最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吸收传统的井宿主司水事的观念,将"月宿东井"日作为沐浴养生的吉日,并结合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认为"月宿东井"日还是存服月之黄华、天人共浴的日子,有助于得道升仙。这种观念发展至宋代,逐渐被用于祭炼科仪中。法师在祭炼仪式中通过存想身体内和天空中的井宿图景,将井宿的司职运用于为亡魂沐浴和水炼,从而有为亡魂涤荡形骸和改变亡魂生存状态的功效。从道教对井宿的信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以"月宿东井"日沐浴养生,还是在祭炼仪式中存思"月宿东井"图景为亡魂沐浴和炼度,无不体现出道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1.
"性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是儒、释、道、三家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各家对其的理解和解释却不尽相同.<性命主旨>通过三教合通来阐释道教内丹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性命学的精髓,力倡性命双修,坚持性功、命功并重亦即精、气、神兼炼的原则,反对孤修一物.道教内丹是从后天的神气入手,其目的是修先天的元神、元气,最后神气合炼,提炼出元神.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该书尤其重视修心,并认为儒、释、道三家得以融合的核心就是"心性".  相似文献   

12.
清末道教学者黄裳的内丹学理论颇具特色,在内丹学史上自成一家。本文认为,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内丹学的“药物”问题上,提出“盗天地之元气以为丹本”的主张;(2)对作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的“玄关一窍”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方面作了明白的阐述。(3)把“阳生”之道区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而“内动之阳生”又分为“性阳生”和“命阳生”。(4)主张性命双修,而又侧重心性,提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的修炼原则。  相似文献   

13.
梁巧英 《宗教学研究》2007,3(1):170-174
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他的丹道思想在道教内丹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张三丰还被尊为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其通过内炼养生的健身思想极受后世推崇、关注和效仿。“道”与“身”的思想是张三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修道理论与实践着手,认为他的道与身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身生于道而归于道;二、道显于身;三、修道以修身为大。  相似文献   

14.
正道教的"炼法入道"之说,较少见当代学界提及。但事实上,它曾是唐宋时期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阶段,反映了当时道教试图超越各种"旧法"、确立"新道"地位的思潮,从中可以窥知道教修行观念的发展变化。"炼法入道"一词,首见于唐末道士施肩吾1撰《西山群仙会真记》,后来南宋曾慥编《道枢》亦曾袭用其说。关于施肩吾,元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曰:施君名肩吾,字希圣,号华阳,睦之分水人,世家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与人生     
三个人在冬天里欣赏太阳。第一个人埋怨道:冬天太冷了,冬天太讨厌了。第二个人现实道:是呀,冬天确实太冷了,然而这冬天的太阳还是很可爱的,我们还是不要一味埋怨,还是安于现状吧。第三个人幻想道:如果能够将夏天多余的光热,放到冬天里来,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年四季该有多么美好呀。多年以后,第一个人成了一个四处漂泊的乞丐,第二个人成  相似文献   

16.
与明清以前的内丹学相比,民国内丹学面对道教在民国社会中处境极其不利的形势下,特别是面临强势的耶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冲击,以及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日益增长,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既坚持内丹学的三教合一观基本内容,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民国内丹学主张三教一道,即三教义理都来自道,都是道的一部分,是"流",却提出耶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是道的一部分;佛家重炼性,仙家重炼炁,但到了无上根源是一样的;孝亲即是行道等。可见,民国内丹学的三教合一论继续发展,是民国社会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又挖掘出一副珍宝——《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寿宇图》。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幅在全国首次发现的武当道人养生功功理图。从而为道藏文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丘处机将“心”分为道心与人心,将“性”分为道性与众生性,其心性关系即人心与道性的关系。其通过由“不动心”“虚心”到“无心”的炼心过程,最终达致“心空性见”之境界。其心性论深受宋代理学与佛教禅宗影响,但又保持了全真道自身的理论特色,充分体现了全真道“三教合一”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太极图与道教内丹术之间联系紧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丹文化思想。一方面,太极图反映了内丹术所依据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在天人合一与天人同构思想的支配下,内丹对于宇宙与生命的认识,具体体现在对宇宙创生之道、自然变化之道以及生人之道与人身之道的理解之中。另一方面,太极图集中概括了内丹术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凝练地表达了炼精化炁阶段的基本要求,对该阶段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调外药和小周天运火炼药)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已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云:“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谓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则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