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学.仔细谨慎评价病毒载量等指标,客观准确地把握治疗时机,重视情绪障碍和营养不当,恰当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尽力形成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完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合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必须把握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和恰当的治疗时机,明确如何选择恰当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合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必须把握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和恰当的治疗时机,明确如何选择恰当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围绕着乙型肝炎的防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BV病毒载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重视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广泛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由于乙型肝炎易慢性化,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对社会及个人造成的影响已引起各界关注。今就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以及自保健,如何正确对待等方面问题从医学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供医患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和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具有疗程确定,不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的特点,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项试验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本文就有关干扰素单用、联合核苷类似物和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和HBV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围绕着乙型肝炎的防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BV病毒载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重视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应坚持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长期用药和间断反复用药结合,把病毒抑制到最低水平,以使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以及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出医疗原则,认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应坚持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长期用药和间断反复用药结合,把病毒抑制到最低水平,以使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病毒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在临床上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颁布和不断更新,同时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的专家对《指南》的广泛巡讲、解读,使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广大肝病工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对75例慢乙肝和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服糖后2h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测定,对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按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结果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BMI值较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低。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GADA的阳性率以及糖尿病症状、空腹低血糖发生率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合并糖尿病S≥3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c肽和与慢乙肝血糖正常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ADA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S≥3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有助于慢乙肝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是根据患者对抗病毒药物应答的不同、用病毒及其抗原水平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制定治疗策略、确定治疗时间的一种优化治疗方案。本文将从它的可行性和意义、重要性、治疗策略的确定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西医肝病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着重探讨了中医药在防治乙肝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多数医生存在对乙肝发病机制认识模糊、不能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研究方法欠科学等三个误区.倡导用循征医学方法对中医药防治乙肝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目前我国最为重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其防治刻不容缓。由于缺乏特效药,在诊治中存在一些问题,需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5.
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新生儿标准的主动一被动免疫即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大大降低了母婴垂直传播的比例,但母体高HBVDNA水平可以增加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风险,导致HBV母婴垂直传播。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尤为关键。计划妊娠的育龄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可能在妊娠前完成抗...  相似文献   

16.
测定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清睾酮水平,并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O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升高明显,但差别无显著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GGT、ALP及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乙肝患者睾酮水平与ALT等生化指标及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免疫球蛋白IgG呈中等负相关。因而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睾酮水平升高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分布并且引起不良结局,是极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以改善预后,防止出现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主要在于长期治疗中出现耐药。路线图概念被用于监测耐药预测疗效。HBV DNA定量水平被作为路线图较好的监测指标。由于血清转换率及清除率过低,HBeAg、HBsAg定量检测不适合用于路线图监测,但对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作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核苷类药物做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核苷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或许能阻止或延缓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