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飞 《哲学动态》2004,(6):35-37
审美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阶段文化领域内的产物.如果说这是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的社会学背景,那么知识界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则是促使学者们开始关注审美领域内的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背景.学者们根据对现代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侠 《哲学动态》2007,(10):42-47
当代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日益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认知科学正在成为21世纪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对此我们需要从当前的研究中梳理出总体的研究进路,从中寻绎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路径。当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日益深入到人类认识机制的领域。这种研究进路在哲学上就是元认识论问题,以往的哲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明显不够。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元认识论问题,这以美国心理学家福多心理模块理论为代表,提出人类认识的功能主义解释,到9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卡米洛夫-史密斯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折中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人是如何修正他们的信念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信念修正理论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许多极富创见的回答。本文首先介绍了此领域的研究对象、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揭示出信念修正理论研究热点变迁的演化模式;其次系统评述了学界对此认识论问题的各种回答;最后揭示出信念修正理论与悖论研究、动态认知逻辑和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领域进行交叉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事实与价值的融合--公共行政伦理学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西方理论界出现科学化倾向,公共行政管理被归入科学的事实领域,伦理学则属于价值领域,两者被人为地分离;行政与伦理的结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从行政学产生之时起,行政管理的价值问题与伦理目标就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一个焦点;20世纪70至80年代,行政与伦理真正开始融合,不仅出版了理论著作,而且在行政实践中接受了伦理规范.至此,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5.
悖论研究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信念修正理论则是最近三十年发展而成的新型逻辑理论。悖论的形成、发现与解决是一种典型而复杂的信念修正过程。虽然这两个领域的亲缘关系非同一般,但迄今为止学界对这种亲缘关系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信念修正理论的角度提出一种重新审视悖论相关论题的新思路,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信念修正理论的新的解悖方法论,最后依据这种解悖方法论对罗素悖论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这种交叉研究的新思路不仅能推动悖论研究的发展,也能为信念修正理论指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30年来,儿童人格特质概念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描述和行为预测两种研究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影响,研究者开始转换研究视角,提出心理预测这一新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心理预测研究方法的提出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但在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在传统信念修正理论和动态认知逻辑的框架上提出了社会网络的信念修正模型,将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纳入到新的模型中来,介绍并研究了"有穷自动机"模型从众心理的信念修正模式;其次,引入证据、信任度两个概念来刻画基于理由的信念修正;最后,指出社会网络中信念修正的研究如何与哲学其他领域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界对爱丽丝·沃克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展开深入解读,在主题学、叙事学之外,学者们更注重研究《紫色》中的族裔群体,解读黑人男性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学者们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解读黑人男性暴力行为的内在缘由,同时将讨论范围拓展至社会学的领域。总之,该时期美国学界的研究在理论性和系统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社会哲学的学科性质和问题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娟 《哲学动态》2004,(5):26-29
社会哲学自20世纪传到我国以来,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90年代又在我国再次兴起.许多学者纷纷对社会哲学的概念、对象、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界定.现就国内外关于两个重要问题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方明 《学海》2004,(4):203-2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