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静 《学海》2014,(3):130-135
公共财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有政治、经济活动中关键的环节,决定着全社会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而公共财政的有效运转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制定,离不开对公共财政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各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深层分析。文章针对当前现实,系统总结了财政利益分配调整的具体思路。特别是,基于公共财政的政治属性,指出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中的利益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或道德律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解利益冲突问题,怎样解决利益冲突,也一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寻求最佳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方法,需要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并能够认真遵守的行为法则,而这个法则的确立需要人们对冲突中所涉及的利益边界有一个深入地分析,即对矛盾冲突进行利益限度分析.目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生命伦理学原则有"二原则说"、"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1]."五原则说"即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原则和个人自由原则.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利益限度原则,突出地表现为利益自主、利益互赢、人人有利的特征,此三者即为利益限度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若干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人类利益实现形式的转换与更新。经济全球化中,不同利益主体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即全球伦理,以实现稳定的经济秩序和自身的利益。但全球伦理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障碍,乃至冲破政治上霸权主义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利益矛盾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 ,国际环境利益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这种矛盾具有深刻的道德根源。本文拟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国际环境利益矛盾作一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人性的分析揭示了利益及其在利益满足过程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认为利益的实现需要伦理和法理的调适和整合,调整利益关系使之合理化是伦理和法理的共同使命。在当代中国,调整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寻求法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规避职业危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职业危机的困扰。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其中,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这不仅仅依靠普通高等教育,更要依靠职后成人教育。本文试图从学校、企业方面来论述发展成人教育,帮助人们克服职业危机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旅游利益主体融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泓  周章 《学海》2006,(5):150-154
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利益主体理论产生背景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中利益主体的构成,指出利益主体协调机制是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的途径和基本保证。这一机制的核心主要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和激励、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慧  苏彦捷  张康 《心理科学》2012,35(6):1423-1428
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决策中最重要的心理冲突之一。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中寻求平衡是社会决策的关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追求自我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互动中,人类同时也会关心他人的利益。本文试图将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作为社会决策中利益权衡的两端,综合起来阐释诸如合作、利他、公平、利己等人类社会决策行为的重要概念,力图将纷繁的概念整合到统一、清晰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9.
应该看到,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军人在利益实现中的不平衡心理已成为弥散于军人群体中的一种最普遍的社会心理,如何调控这种社会心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了军人不平衡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分析了这种心理对部队建设的危害,并提出了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益和道德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利益的角度,道德可以分为无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又可以分为有物质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精神利益诉求的道德。有利益诉求的道德与无利益诉求的道德,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12.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向人类提出了警告:在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过程中,过去几百年塑造人类文明形态的人文主义面临着瓦解。现代人文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心物二元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笛卡尔是它的奠基者。在启蒙运动中传统形而上学受到了强烈的质疑,休谟与康德都将其视为独断论,但康德也试图在经验实在论中保留心物二元论。无论就历史,还是就现实而言,各种版本的心物二元论都是失败的,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不断瓦解着人文主义。从这个视角来看,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问题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关乎人文主义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3.
对自然的数学化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的对象化思维,从而把自然当作可以加以征服和驾驭的对象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功运用更是助长了人类对自然的狂妄,误认为以人类有限的智慧能认识自然的无限奥秘。这是造成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因此,为了走出当代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认识的有限性,找回“有学识的无知”,从而对无限的终极实在保持应有的敬畏之感。  相似文献   

14.
15.
王俊 《现代哲学》2007,(3):120-126
西方基督教神学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始于回应来自基督教神学外部的批判,这些批判针对的是支撑现代科技发展背后的基督教理念。与此相应,基督教神学一方面立足于圣经和教义为基督教传统辩护,另一方面以JohnCobb为代表的神学家也在谋求,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背景下改变基督教神学的传统、思考神学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回应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theory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 crisis on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Crisis in context theory (CCT) is grounded in an ecological model and based on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on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s. A graphic representation denotes key components and premises of CCT, while a proposed formula summarizes the theory.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环境危机"悖论问题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社会陷入"经济增长-环境危机"的悖论之中: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并存.因此,必须实现伦理学范式转型,树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该领域的主导范式坚持认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定价和资源市场的完善能够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洞见保持沉默,否认环境问题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存在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和根本的解决方法的寻找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可能是真正解决造成环境恶化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哲学》2002,(2):49-55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在如何看待科技的生态功能问题上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指出了它们各自论点中存在的误识和留给人们的启迪,论证了科技进步与合理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后果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和原有传染病的再度流行为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直接依据。医学必须直面影响人类健康的生态因素,以生态医学模式为指导,研究解决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生态医学模式既是社会发展对医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医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