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参数S及S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相关性.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与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79,P<0.01;R=0.433,P<0.05),通过测定参数S及S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进行半定量测定,评价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别使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不同的诊断方式下对CAS及颈动脉的狭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最终和颈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Fine-Flow技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7%、91.43%和92.16%,均大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因此,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及管腔狭窄情况的判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的22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76)、IMT增厚组(n=74)和斑块形成组(n=78),分析BPV与IMT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冠脉斑块间的潜在关系.30例患者采用320层CT行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并观察左冠脉斑块的特点及分布情况.22例左冠脉分支内有斑块,8例无斑块.左冠脉有斑块的左前降支-左旋支(LAD-LCX)夹角平均值89.10±13.10,左冠脉无斑块者夹角平均值75.50士19.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斑块累及左前降支21例(占95.5%),累及左旋支8例(占36.4%),同时受累左前降支和左旋支7例(占31.8%).分支角>900的患者占14例(占63.6%),均有LAD受累,LAD和LCX同时受累7例(占50%).左冠脉斑块集中分布在分支夹角较大的冠脉分支内,特别是钙化斑块,多层CTA可有效显示左冠脉的斑块特点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妇女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215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量下降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收缩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亦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P=0.000),且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因此,骨量下降可能会增加绝经后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Slit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和16.7%。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P〈0.01);食道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MVD计数分别为(44.07±17.44)/mm^2,(25.26±7.91)/m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r=7.383,P〈0.01);Slit2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大于Slit2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30±15.78)/mm^2对(34.44±17.06)/mm^2,P〈0.05)],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VD计数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和MVD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通过Slit2基因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的,Slit2是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周期素D1 (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对52例符合要求的HCC组织、10例胆管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VEGF及Flt-1蛋白.CyclinD1、VEGF及Flt-1在HCC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55.8%及67.3%,均显著高于胆管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P<0.001).CyclinD1及VEGF表达与肿瘤包膜完整、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Flt -1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CyclinD1与VEGF间、CyclinD1与Flt-1间及VEGF与Flt-1间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445,P<0.01、R=0.368,P<0.01、R=0.332,P<0.01).CyclinD1、VEGF及Flt-1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AASI)是一种评价动脉顺应性的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易操作、有效的特点,在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探讨S-AASI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使用S-AASI作为一种预测和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指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评价腔内成形术(PTA及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和临床观察。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多段病变患者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36(97%)例手术成功,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38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静息痛好转。术后踝/肱指数(ABI)(0.83±0.12)与术前(0.3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的腔内成形术(PTA+PTAS)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掌握腔内成形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维持通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临床72例急性期脑出血分别进行CT及MR检查,通过脑内血肿量测定及两住有经验诊断医生的分析诊断,比较两项检查的诊断敏感性,探讨高场强MR在诊断急性脑出血中的价值。测量所得MR各序列和CT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比较T2*WI和C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1WI和T2WI序列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与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梯度回波T2*WI对诊断急性脑内血肿的敏感性和CT检查相当,结合常规扫描序列在急性期脑内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随机选取2008年10月到2011年6月本院83例经B超或B超联合钼靶检查阴性的中青年女性行乳腺MRI检查,对MRI发现可疑结节病灶的患者进行手术活检,通过病理诊断来评价MRI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83例中青年女性中,发现病变7例(8.4%),癌前改变4...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尿毒症左心室射血分数(EF)正常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价值,对41例尿毒症EF正常患者及20例健康自愿者左心室心肌纵向SRI曲线进行分析,测量各曲线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SRe/SRa。结果显示,尿毒症组左心室各节段SRs、SRe、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尿毒症EF正常患者已经存在局部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并且这种障碍可以被SRI技术敏感、定量地评价。  相似文献   

15.
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的脑保护作用。选择50例患有高血压ASA分级Ⅱ级~Ⅲ级肝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组和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林格液R)组,每组25例。于输注前(T0)、输注完毕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气管插管后15min(T4)、气管插管后30min(T5)抽取静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S100B、IL-6、TNF-a的浓度。与T0点相比,H组,T5点S100B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TNF-a无明显变化(P0.05);R组在T5点S100B明显上升(P0.01);IL-6、TNF-a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R组相比,H组患者在T3-5时点S100B、IL-6和TNF-a均低(P0.05或P0.01)。结论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肝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3D—TOFMRA脑血管成像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MR灌注成像在早期(发病2h-7d)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对27例早期脑缺血患者行3D—TOFMRA和FAIR检查。结果显示,MRA异常27例,表现为血管闭塞、狭窄、硬化;FAIR异常27例,表现为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减低,患侧和对侧灰、白质信号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患者患侧与志愿者灰、白质信号强度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能够提供早期脑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受损情况,FAIR与3D—TOF法MRA联合运用,对早期脑缺血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价会更全面、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观察和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无痛门诊宫腔镜检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统计患者麻醉满意度、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情况和术毕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min(T2)循环和呼吸抑制较明显(P〈0.05),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P〈0.05),术毕镇静效果较差(P〈0.01),麻醉满意度较低(P〈0.01),同时心血管用药次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K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R组(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术能够使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提高麻醉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次数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177;7.5)%和(61.3&#177;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在评价大量饮酒后心肌损害左室功能改变方面的价值,我们对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21例(B组,每日饮白酒≥150g或啤酒4瓶,每周6天~7天,10年以上),30例健康志愿者(A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等。结果显示,B组常规各超声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QTVI参数与A组比较Va减低(P0.05),Vs、Ve、Ve/Va显著减低(P0.01)。提示QTVI技术能够有效地评估酒精性心肌损害病左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PCOS患者易患抑郁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原因。通过对28例PCOS患者和28例体重指数、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回应公众演讲压力进行分析,在回应公众演讲压力时,PCOS组和对照组均有比较显著的焦虑程度、ACTH、皮质醇、心率和血压升高(P均〈0.01);但PCOS患者焦虑程度、ACTH、皮质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