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称谓问题 ,涉及对马克思晚年的理论主旨和理论贡献的判断和评价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前较为流行的称谓是“人类学笔记”。笔者认为 ,“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歪曲和误读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实质 ,我们应将之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一、“人类学笔记”称谓对晚年马克思的误读本文所谈的马克思晚年笔记 ,特指《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  相似文献   

2.
晚年马克思的创作情况如何,他所作的大量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劳伦斯·克拉德、诺曼·莱文、凯利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学者主要持“放弃中断论”,即所谓晚年马克思中断与放弃了《资本论》的研究和创作,回归并转向了经验人类学。凯利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晚年已放弃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克拉德是《卡尔·马克思民族学笔记》的编辑者,他明确以"人类学家"指称马克思的身份,并以此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间断"特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炮制"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的对立,并极力以结构主义肢解马克思的时期,克拉德以人类学研究统摄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以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转变描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并因此将关注马克思的视域拓展到晚年时期等洞见,可谓别出心裁。当前,重新检视克拉德关于马克思与人类学关系的建构工作,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下评估"人类学马克思"所产生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笔记主要包括研究世界史的四册历史学笔记[1]与研究古代社会史的五本古代社会史笔记[2],是了解马克思晚年探索的理论旨趣与哲学意蕴的一笔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马哲史研究会于六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观的异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家庭形式演化问题上观点不尽相同。张磊、朱传棨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比较认为,马恩对待家庭的态度、研究家庭史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家庭形式由低到高发展的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50年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二人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日渐成熟,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中。在《人类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若干书信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多样性,进一步贯彻并丰富发展了他们先前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贡献/吴家华∥学术界(合肥).1992,2.10~15马克思的晚年与人类学笔记/陈胜华∥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2,2.4~15简论马克思历史观前提(下)/单少杰∥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2,2.19~26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答韩庆祥同志/赵卫∥哲学研究(北京)1992,4.21~27关于列宁的反映论/谷景华∥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呼和浩特).1992,2.11~15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赵延民∥社会主义研究(武汉).1992,2.47~51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主要指他在1879—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专著时所作的五个笔记。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还应该包括阅读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等人同类著作所作的大量笔记。马克思本人没有给这些笔记命名。研究者们根据自己对笔记的不同理解而分别把它称为“人类学笔记”、“社会文化人类学笔记”、“民族学笔记”、“古代史笔记”、“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等。鉴于这些笔记所摘录的著作主要是人类学著作,所以这里仍沿用“人类学笔记”这一称谓。前不久在福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笔记》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9.
宇波彰  彭曦 《学海》2014,(1):197-199
中国学者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一书在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将马克思的思想追踪至《资本论》,着重对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的相关笔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阐明了处于形成阶段的思想,并分别提示了马克思各个时期思想的问题之所在。《回到马克思》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力作,对其理应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唐正东 《学海》2007,42(3):17-24
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塞尔笔记”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曼彻斯特笔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相关著作的文本学考察,剖析了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物质生产”等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王莅 《现代哲学》2017,(3):21-2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先后三次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并且它们与批驳唯心主义历史观、追溯现代社会的历史起源、反思资本主义与人类命运这三大理论关节点一一对应。进言之,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运用路线"与"反思路线",反映了人类历史研究与现代社会解剖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有整合。  相似文献   

12.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2990年7月26日至同年s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房良钧天津社会 科学1990年第4期关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几点思考董京泉光明日 报1990·8 .24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主体观胡敏求索1990年 第4期“卡夫丁峡谷,是否可以超越?赵绍鸿人文杂志 1990年第4期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刀设想的实质 孙魔江丹林光明日报1990,7 .9评西方把晚年马克思人本主义化的倾向刘明如 光明日报1990一7 .23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与唯物史观启良争鸣 2990年第4期论马克思《手稿》中研究人的木质问题的方法于 文军理论探讨1990年第…  相似文献   

14.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深刻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对已往创立的哲学理论重新认识一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发表,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有关思想论述被突出出来,发出了诱人的真理闪光。它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高  相似文献   

15.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1850—1853年在伦敦期间写下的关于政治经济学及其他问题的研究笔记,它共由24本篇幅各异的笔记本组成。从马克思的研究笔记系列来看,它是接着1843年的“巴黎笔记”、1845年的“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之后的一个新的研究笔记。准确地理解“伦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伦敦笔记”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是怎样通过深化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理解,来凸显其思想中所固有的主体批判维度的内容的。把握住了“伦敦笔记…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视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说,即英国殖民者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重建"的双重使命,为马克思在殖民主义问题和印度问题的经典立场。事实上,纵观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笔记和摘录,可见马克思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本文便旨在探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与印度传统社会关系问题上的观点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1843年"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主要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两部作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Н.И.拉宾在《青年马克思》(第二版,1976年)一书中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中穿插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摘录。这一推断引起国际上马克思文献学界的争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编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拉宾于1986年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第三版对此给予了全面回应,并进一步明确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构,手稿和笔记两者穿插写作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补充了新的推断论据。  相似文献   

18.
(1990年i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完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王先明光明日报 1990·2一21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演变孙昌育涂 赞唬武汉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1期马克思的实践反思规律陈志良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i期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王南提南开学报 (社)1,90年第1期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朱奎保 苏州大学学报(社)199。年第i期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成稼经济 研究199。年第1期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郝立新教学与研究 1990年第1期西方关于马克思晚年a人类学笔记”主要观点论析 …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黑格尔对法权制度的历史经验阐述从辩证逻辑体系中抽象出来,展开了黑格尔对现代社会国家合理性的哲学论证,并为理解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笔记准备条件。本文分析出马克思的笔记中逻辑学批判、政治批判和经验批判的三重要素,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冲突集中于"中介"是否能够调和矛盾的问题。本文在强调马克思对革命民主主义论证的同时,也分析了他当时不成熟的思想带来的误解,并指出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最终发现了私有制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基础,由此开始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0月26日至同年11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孙凯飞解放军报1988· 12 .1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之路探索王金福苏州大学学 报(社)1958年第4期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商德 文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个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