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当前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讨论中 :有谁不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呢 ?又有谁在驳斥别人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错误观点时 ,不指责他忽略了实践问题呢 ?然而 ,奇怪的是 ,人们很少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寻根究底的思索。本文认为 ,长期以来 ,马克思的实践观一直被囚禁在抽象认识论的牢笼内 ,只有当人们自觉地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生存论的本体论 ,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其实践观时 ,马克思实践观的实质和丰富内涵才会清晰地展现出来。一 抽象认识维度中的实践观众所周知 ,在传统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启蒙所塑造的现代性的社会图景构成马克思时代的问题域。青年马克思与启蒙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大体上呈现为三个阶段:继承、反思和批判。青年马克思从启蒙的核心——自由问题,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在启蒙哲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从本体自由到现实自由的承继阶段;在克罗茨纳赫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实现了对启蒙自由观的彻底批判。这一过程具有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通过对启蒙塑造的"抽象政治自由"的批判,实现了对启蒙自由观的初次反思;其二,进一步揭示和扬弃了启蒙的形而上学根基——形式化的原子个体自由,完成了对启蒙自由观的深层批判。  相似文献   

4.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4,4(1):13-17
近年来,学界基本认同实践观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决定性作用,强调马克思是按照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人、社会、自然的.但这种解读,并不能把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真正区别开来.本文旨在阐明:"巨大的历史感"使黑格尔成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而马克思拒绝黑格尔对历史运动的"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他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把历史原则导入哲学存在论领域,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哲学的憧憬》解析高清海有关本体思维方式及其批判思想。从《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到《哲学的憧憬》,意味着将主体自我意识遭受的束缚归于本体论的批判性解读中并予以解除。《哲学的憧憬》将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为现实实践、教科书以及本体论哲学三种语境及其症候,并着眼于本体论哲学批判,其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本体论哲学看成是"物"与"物"的关系模式,揭示物质本体论及其实体主义本质,进而把握本体思维方式批判何以必然导向马克思哲学所主张的人本学思维方式及其实践观变革。高清海批判的物质实体,并不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或本体,他通过重新规定本质与实体,让本体论哲学从属于本体思维方式批判。高清海讲的实体,是一种以抽象的概念规定现实世界并具有本质主义症候的实体,是其本体思维方式的概念支撑,本体思维方式也表现为实体的思维方式。但如何突破本体、实体与存在的牵制,进而在生存论的意义上定位实践主体以及类主体,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松涉 (HiromatsuWataru, 1933—1994年) 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生前为东京大学科学教授、名誉教授。他一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尤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有独特的研究和见解。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 而是其本身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全部; 并且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既不是抽象的物质概念之物,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物质存在, 而是在一般意义上讲的动态的历史存在之物, 即自然的且历史的关系存在之物, 用广松涉的话说, 也就是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函数性、功能性、文…  相似文献   

7.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文献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所认为的那样,用除去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去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主要缺点,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运用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和贯彻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而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以及由这一主要缺点所派生出来的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点,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而,马克思所开辟的是一条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8.
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辩证、发展的种种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之间、自然观和历史观之间、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的这些理论特点也都导源于实践的观点、导源于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把实践仅仅理解为认识论范畴在根本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精神实质。马克思的这个提纲并不只是认识论的提纲,而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理论论域的提纲。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本体论方面根本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一般唯物主义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或者实践本体论哲学。(参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俞吾金《马克思物质现新探》一文和《新视野》1995年第4期杨耕《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一文)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在此陈述一点不同见解,仅供参考。自古以来,哲学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即哲学体系都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构成形态及其根本哲学立场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研究界面是社会领域而非自然领域,由于唯物主义抽象的实体性的本体论立场无法处理以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社会领域中的复杂理论问题,马克思大规模地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成就,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重建。实践概念的具体哲学规定是中介性,人的现实的中介性实践活动是劳动,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具体历史形式是工业和科学;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实践的社会性原则和中介性原则发展到极限并走向自我否定,由此显示出人类实践的历史限度。实践哲学揭示了工业和科学作为现代人实践的否定性与超越性的双重意义。从哲学史的观点看,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马克思实践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根基、最具根本性、因而真正具有文化领导权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4)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但关于马克思是如何界定社会存在的,学界研究看法不一,既有把社会存在归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等实体,也有把社会存在视为人的感性活动的抽象产物。实际上,随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深化,他在德法《资本论》第一卷中斟酌使用的是"社会定在"的哲学范畴,明确在现代商品社会中诞生的、具有价值对象性的商品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社会存在。这反映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存在,并不是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物质存在,而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下、非实体性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构建结果。是"社会定在"而非抽象的社会存在,更能凸显历史唯物主义在物的存在方式问题上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本质质点。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多样化的基本依据》中,我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原生形态的多样化体系。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体系,必须先研究。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体系。为此,必须明确探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4.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必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建构原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这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同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等特征密不可分,构成辩证的统一的关系。一、关于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在马克思新哲学中,实践性和主体性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可以比喻为双锋利刃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主体性表现为马克思新哲学的目的论。实践性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据以探讨新哲学的概念,范畴如现实的人、主体、客体乃至建构新哲学体系,是以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去论证的,人的主体性也是通过实践形成、表  相似文献   

16.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践哲学传统,将实践哲学问题单纯地划定在人的政治-伦理领域。以此为参照系,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似乎与这种传统相去甚远。然而,一方面,"实践"的外延在历史中确实早已大大拓展,从最初的仅仅指代政治-伦理行动,到近代之后逐渐包涵科技、经济生活等,即马克思意义上的物质实践;另一方面,尽管马克思确实强调物质生产领域在整个实践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完全放弃了实践哲学之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7.
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丰富的意识哲学蕴涵。这表现在意识形式与商品形式的同一性中。直面笛卡尔以降作为现代性原则性框架的"意识的内在性",马克思超越了这一框架所先行设定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虚假对立。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把握,笛卡尔以来思维的概念形式可以选出意识的内在性,追溯到资本主义的交换抽象。商品生产塑造了社会意识形式,作为现实抽象的商品形式构造出一种与体力劳动分离的、具有独立外观的纯粹智力。而正是它掩盖了作为物质形态"人格化"的意识形态幻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的基本矛盾是由其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所导致的人类生存的具体性与抽象的客观体系的矛盾。重建现代性就需要克服反思性唯我主义。黑格尔的承认的辩证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马克思的实践的共同体,是现代性重建的三种不同路径。实践共同体就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人类理想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20.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以往讨论忽略的问题。恩格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且成体系,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来源三者皆可为证。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如下几点: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为物质,指称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第二,研究本体的哲学分析框架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三,人对本体的反映是外在经验,理论表现形式为实证科学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第四,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哲学性抽象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二者皆具辩证性质;第五,对外在经验的提炼概括是内在经验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此为基于实证科学而来的哲学,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这是完善恩格斯哲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