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的:自由是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的;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的,但精神自由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的支撑的,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的制约,制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的行为自由的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的行为自由的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的伦理学和为了自由的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相似文献   

2.
寻求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之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是人的本性,但人有规范性约束。"人生而自由"既意味着人是"生而为自由斗争",又意味着"人生而平等"。只有在自我立法、自我规范的意义上,人才能真正打碎枷锁并获得自由。自我立法是普遍立法的自我限制,自由的自我限制可以消解规范的异己性使规范成为自由的。自我普遍立法以人格平等尊严为前提。人无论在现实现象形态上具有怎样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都不应当伤害到人格及其平等尊严,都应当有尊严地生活。规范性总是离不开权力,自我立法的自我规范关键是对权力的限制与规范。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一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今日的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被公认为三大思想方法。如果说,逻辑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研讨和运用,以其浓重的学究气而被限制在学术界的氛围之中,那么,精神分析法则早已突破了这种氛围,被广泛讨论和运用于西方各种思想领域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个体自由到群体自由--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玉 《学海》2005,(1):5-13
在西方,自由从根本上是个人的自由,它起源于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对宗教等外在限制力量的反抗,个人的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西方,但由于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以及近代救亡压倒一切的现实语境的影响,西方自由和个人思想在梁启超那里发生了巨大的歧变而中国化或中国近代化了自由从个体性质的话语变成了集体性质的话语,由纯粹的个人范畴变成了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范畴,由主要是个人自由概念变成了主要是国家自由、民族自由和群体自由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哈耶克继承并发扬了西方的自由精神和法制之下个人主义的自由传统,融政治、经济、社会、法理于一体,并在思想史、方法论与心理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最著名代表。  相似文献   

6.
现代伦理是在传统德性伦理衰落、基督教神学信仰式微情况下,依据各种理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而奠基的.在此过程中,基督教神学以世俗化为代价,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以适应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变.但已经彻底转变了的世俗精神,有其自身的大地之根,它宁可单凭强大的外在立法来规范公正生活(政治)的秩序,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的内在强制而按灵魂的高贵法则提升自身的存在层次.因为现代人的心,不在灵魂之内,而在外在价值物中.结果,原本属灵的基督教虽然自愿适应现代精神,自愿现代化,但最终发现,它与现代精神根本格格不入,使得它与现代的"结合"完全是"同床异梦".于是,解决现代伦理危机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本身世俗化了的宗教,而是要从存在的根基上发现人身上的神性力量;人类的自由伦理不能靠外在于它的神圣精神来范导,而是需要人类去挖掘和明察自身存在根基中的神性力量,继而呵护它、培植它,最终使之成为与伦理真正结缘的既尊贵又有范导性的规范力量.在这种理念下,作者考察了西方精神的灵魂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所展示出来的伦理问题,以此来定位马丁·路德、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谢林他们在宗教现代性和现代伦理变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建构的思考--兼论自由与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必须坚持自由和责任相统一的观点,超越中国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和西方传统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建立个人和家庭双重价值取向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沿用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把舞蹈艺术仅仅视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在新实践美学视域中,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身体的自由运动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运动的美。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最强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原始生产劳动的预演或者再现,它也是以符号化的身体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实践自由,即美,它内蕴着人类生命实践的精神意蕴,因此,舞蹈艺术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的最高统一。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现代舞蹈艺术应该回归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把文学内化为舞蹈艺术的精神和生命。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1)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破毁、精神堕落的人类危机。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以仁本论为核心的宇宙论、社会政治论和心性修养论,对于救治人类危机具有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传统的自然哲学还是当今的生态哲学,一个根本主题是研究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解放与自由。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基本上属于认识论自由和征服自然自由,黑格尔关于自由的思想在古典哲学中则独树一帜,其先见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赢得本体自由的问题。黑格尔整个哲学的奠基点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本身则是思在一体、主客同一、人与自然互依的。绝对精神以自身为根据,自我运动和自主发展,本身即为自由。精神自由要落实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上而化身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就必须走出逻辑学的纯粹思辨过程而进入到自然界之中,并通过扬弃自然界的非己性而显现精神自由。精神以允许自然界有自由的方式来谋划自身的现实自由,而自然万物按照自身存在目的竞自由则是精神自由的外在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住宅的"二重性"是指它双重的起源、二维的存在与本质、双重的功能和作用等。住宅的"二重性"是由人的活动的"二重性"即筑与居所决定的。从这种"二重性"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人类自由的真谛,这就是:自由是在人的身体满足基础之上的精神追求,是精神所具有的特性;自由不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的占有而是看护;自由不是一种理想的、纯然的状态,它总是与不自由、限制、束缚等相互交叉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启蒙”与“启蒙精神”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可以说 ,兴盛于资产阶级上升时代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至上原则 ,不仅使人们从神的监护下摆脱出来 ,而且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主要价值取向。在启蒙运动中 ,存在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即将“人类自由的进步”与“人类理性的进步”等同起来。及至 2 0世纪 ,随着“技术理性”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扩张 ,哲人们开始了新的追问 :以崇尚理性为惟一准则的启蒙动动 ,在理性已充分发展的当下 ,为什么没有达到其原初的鹄的 ,即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而是走向其反面 ,使人“…  相似文献   

14.
庄子和海德格尔都认为自由的生存是以理想和意志对抗现实不合理现象的生存.自然界是人类最原始的栖居场所,人是自然界的延伸,人应该尊重、亲近自然,并且葆有从自然界延伸而来的真实本性.现代社会人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海德格尔扬弃了西方近代以来“审美救世”的观点,指出艺术精神正在被审美泛化“扼杀”.庄子虽没有“艺术终结”的困惑,但他也认为矫饰的艺术无法安顿人类的身心.然而,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安顿人类身心的方式仍然具有引导人类达到自由生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西方道德文化传统是由源生于古希腊的淑世美德伦理和根源于古希伯莱文化的圣世宗教伦理所共同构成的,二者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动力或精神冲突。西方道德的现代性转换发生于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西方道德价值观念系统的图式,它以确立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为根本目标,寻求社会平等和基本正义秩序,试图建立一种有利于个人自由实现的宽容和谐的价值合理化道德生活规范。西方现代性道德以道义论与目的论的价值观念系统取代传统道德文化,但却并未超脱其内在紧张,只不过所表现的方式或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其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马克思首先以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继而展开了对生存于现实社会即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其立足于人类社会位阶上的关于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自由观,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和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7.
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和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然神韵,追求物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渲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则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8.
焦富民 《学海》2002,2(1):125-129
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精神内核和实践纲领。虽然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合同自由原则不断受到限制 ,但并没有动摇合同自由在现代合同法中的基本原则的地位 ;我国新合同法尽管对合同自由原则未加以明文规定 ,但从合同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和整体内容来看却始终贯彻了合同自由的精神和理念 ,而且 ,我国新合同法关于合同自由原则是规范化了的现代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作为西方悲剧的发祥地,曾涌现出了数位著名的悲剧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悲剧作品,在西方悲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悲剧的成就取得,和古希腊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在古希腊民主、法治、理性、自由、乐观等精神的指引下,古希腊悲剧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殷锡智:略论自由与限制自由是否意味着主体活动不受客体的限制?自由获得的途径是否是主体独立自决的,不需要克服和扬弃客体的限制?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德国的一位社会学家琴梅尔认为,“自由始终意味着不受某种拘束。”法国的卢梭认为,自由是历史主体固有的天生本性,“人生而自由”。他认为,人间的不平等、不自由是后天的社会关系造成的,摆脱这种枷锁就恢复了人性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不是主体意志的任意性,而是主体意识到行为内容的必然性,并且按必然性办事的结果。他站在唯。G主义立场上来看待主客体的关系,认为主体认识了客体及其规律,就可以克服客体的限制,而获得自由自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不仅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认识论中的自由观,而且对历史观中的社会自由也做了科学的解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的,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资本论》,第三卷,第927页)人类在一切社会形态下,都要为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需进行物质生产,处于必然王国之中,在完成人类必需要做的劳动终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