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县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有名的民俗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主要以神像作为题材,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发展环境,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年画样式。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仍旧保留着传统制作方式,通过初步制稿、雕版印刷、装裱彩绘,打磨创造出线条优美、人物灵动、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文章通过对滑县木版年画的研究,对滑县年画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2.
滑县木版年画是由洪洞县人韩朝英于明朝时期创立的,经过韩朝英的努力,滑县年画打破了传统年画只能在节日期间使用的壁垒,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度有所增加。民国初期,滑县年画发展达到鼎盛期,其出产量高达百万张。由于历史和地理双重因素的影响,滑县年画走向衰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努力下,滑县年画最终重回大众的视野并得到保护。与其他产地的年画相比较,滑县年画在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特点。中原民风和民俗文化为滑县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神像是滑县年画的主要创作题材,人物、对联、花鸟鱼虫都是年画的重要内容。在艺术风格上,滑县年画同样具有其他形式年画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色,诸如色彩柔和、线条细腻灵动、"版味十足"、人物造型夸张等等。在岁月的变迁中,质朴的审美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被滑县百姓寄予在一张张木版年画之上,借助这些版画,可以帮助广大民众体会滑县百姓在数百年间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民间美术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实例分析平阳木版年画的象征寓意及价值,进而论述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的种类、现状及其以后的传承与发展;运用参考文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平阳木版年画衍生品领域的相关案例进行取证、分类、整理,总结研讨出木版年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及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河口木版年画为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品类之一,于200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剖析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分析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以便人们对老河口木版年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凤翔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和艺术性,对凤翔木版年画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丰富陕西旅游商品的形式和种类,而且能够拓宽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板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其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思。文章将从凤翔木板年画的题材内容、构图思考、设色观念三方面探求其生命观的体现。同时关注到木板年画的生存现状,提出如何继承发扬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象征符号,年画是中国农耕社会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早先本无新旧年画之称。新年画是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下成长起来的,党运用其为战斗、为政治、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国性的"新年画运动",则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国初期新年画运动中,党和新政权对新年画图像符号进行规训与指导,通过图像符号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到新年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图像符号表征系统,在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场域中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检索和探求新年画运动的推进过程,既要尊重特定时代政治需要的历史国情,也无法忽视图像符号背后所彰显出来的政治规训与群众需求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8.
年画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国流传甚广.广泛开展对中国年画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吸收年画艺术的精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年画艺术的价值,有利于年画艺术的更好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年画取材于道教文化,很多百姓又是从年画认识道教,从道教角度对年画内容、源流、思想内涵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民间,而年画作为中国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凤翔地处关中,是周的发源地,南通蜀湘,西连宁夏,北接甘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  相似文献   

10.
一团和气年画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在图式上借鉴了明成化帝所创的<一团和气图>.与之相比,一团和气年画显示出民间美术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民间百姓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秦风汉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凤翔年画曾经和滩头年画、高密年画、佛山年画、杨柳青年画一样是我国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但是现在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它造型古朴风格坚劲具有秦风汉韵.  相似文献   

12.
河南开封朱仙镇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祥地。朱仙镇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在中国四大年画中处于鼻祖地位。纵观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无不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对取材《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杨柳青年画点滴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坐落在中国北方历史名镇———天津市杨柳青镇 ,是一座以收藏、陈列、研究名扬海内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体的区(县 )级博物馆。 1 991年成立伊始 ,有关部门移交该馆一批以《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 (阴骘文》)为题材内容的杨柳青年画 ,这些年画共十八幅 ,皆为纸本 ,设色。据口碑资料 ,年画作于清光绪十一年 (公元 1 985年 ) ,由当时著名年画艺人阎玉桐精工绘制 ,藏于镇内道教古建筑文昌阁内(注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迄今保存完好 ,辟为学校 ) ,当时制作时共有二十四幅 ,每逢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取出张悬展示 ,旋即 ,…  相似文献   

14.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精湛的工艺、饱满的色彩、独特的风格在各地的年画中脱颖而出。但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困境下如何将濒临灭绝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再结合营销学、心理学、民俗学、交互设计学等综合理论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印刷技术和生活需要使人们对传统年画的需求越来越少,以武强年画为例,其发展主要以收藏、赠送为主,而其精湛的印刷工艺、造型特色及文化内涵却不被大众所认知,因此武强年画有必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招贴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介,有一定的年画功能,同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这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武强年画的风格特征,提取视觉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能够为复兴武强年画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为招贴设计的内容及表现增添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6.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诸多年画之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当代广告招贴的结合,既丰富了当代广告招贴设计语言,又弘扬了中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木版年画以“驱凶辟邪”“祈福迎祥”为重要题材,其神像画也多取材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灵,因此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作为非遗的木版年画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年画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在宋代,逢到岁时,以张贴印刷的神灵像来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称为“纸画”。  相似文献   

19.
姚敬旭 《美与时代》2007,(10):59-61
木版年画就是我们俗称的"门神".其中,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目前状况和前景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民间木版年画与平面设计进行类比来论述它们的共性,以探索如何让木版年画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