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角色是动画片的银幕形象的主体,在动画片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独特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毕业作品《半瓶水》中的角色性格塑造可以知道,环境、动作、对白都是影响动画片中角色性格塑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全球化语境,在动画的剧本创作、画面塑造、角色造型设计、角色动作设计上,探寻当下中国动画在美学风格方面的开拓与发展,研究中国动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点,以期为中国动画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一些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超 《美与时代》2014,(11):110-110
随着三维影视动画的不断发展,动画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动画的角色设计一般来说包括造型、性格、表情与动作。  相似文献   

4.
角色设定对动画影片的制作和运行非常重要,动画师综合运用色彩、动作、外型等因素塑造的一个个具有生命力和个性特点的角色,会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可见,角色设定在整个动漫产业中是最基础、最具体的工作。本文就角色的造型、色彩、动作及风格等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分析,以阐明角色设定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动画作品中,通过人物角色服饰的线条感、色彩感和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可以间接帮助受众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带有辅助性质的细节设计。随着剧本对"反派角色"性质的重构,单一的服装风格已经不再适应多面性性格的反派角色。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寥寥几个镜头将反派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同的出场服饰的辅助清晰地展示出来,足以说明服饰设计对角色性格视觉化展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动画表演中,所有的剧情都是通过角色的表演而进行的,因此要想让动画作品真正深入人心,就要对动画角色的"表演"行为进行深入的刻画,使动画角色的动作合乎运动规律,进行合理的情感表达和适度的夸张,同时要注重解决当前动画表演中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问题以及动画作品中表演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剪纸动画起源于1958年,20世纪90年代后一度销声匿迹。其在造型上讲究概括、简洁,往往夸张地表现角色形象;在色彩上经常使用"浓墨重彩";在动画制作上使用定格拍摄,使得动画动作十分生硬;其在角色表情及动作表现上也"不完美"。如今,新媒体技术颠覆了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方式,完善了剪纸动画表现角色表情及动作的缺憾,角色动作也更加细腻、完整、流畅。同时,新媒体技术也拓宽了剪纸动画的展示思路。在未来,动画设计师也许只要一台电脑、一部平板、一个手机都能够设计制作出精彩的剪纸动画。剪纸动画艺术还应该走出国门,突破传统束缚以更高的观赏性、艺术性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断提高剪纸动画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国剪纸动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不仅是故事情节吸引人,在艺术表现上也要体现一定的艺术美感。艺术美的表现是多样的。在影片的类型上、情节上以及动画角色造型上都体现了影片的艺术美,艺术美对它们在影片中的表现与作用也是不同的。艺术美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塑造动画角色的形象和性格,在动画影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角色设计不单单是设计一个形象的外表,还需要给它注入灵魂——角色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使角色生动饱满、真实可信。材料动画中的角色塑造需要考虑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美感,将角色塑造与材料美感完美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材料动画中的角色与其他动画形式中的角色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木偶"。当你在屏幕上看到"木偶"时,你会认为其存在其理所当然的,但是,停下来想一想,你会发展这是超现实和惊人的——它类似于人或动物却没有自己的生活。在无人操纵时,木偶仅仅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块毫无生  相似文献   

10.
朱云燕 《美与时代》2013,(12):57-57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不仅仅经常是中国动画片中的主角,也是国外动画片中的明星。中外创作者们因为文化的差异,对于十二生肖动物的塑造都各有千秋,在中国动画片中,动物形象性格略显单薄,国外动画中的动物形象性格比较丰满。通过分析总结了多部有动物形象的经典动画片,比较了中外动画创作时对动物形象设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不再仅仅用于观看、欣赏,而是突破了传统动画的概念,开始具有科学实验、工程设计和仿真的实用价值,并应用到设计、医学、通讯、交通、建筑、军事、环保、影视特效等各个科技领域中,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类应用性动画已成为新世纪动画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的非常好的方向之一,由此,对应用性动画的创造手法进行研究,可以推动应用性动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冰 《美与时代》2014,(9):87-88
从动画造型在动画剖作流程中的重要性和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何通过基础造型训练和分忻优秀作品,主题练习等实训项目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画角色设计的构思、表现方法,设计出符合角色性格特点,塑造出鲜活角色形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动画制作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场景构建和动作设计的特点、要点、重要性等方面,来说明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如何根据动画作品风格和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构建场景和设计动作,对于整个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黄小松 《美与时代》2013,(2):113-115
粘土动画创作中的角色要具有特殊的造型元素,角色的各个元素的夸张、对比等可使动画形象在遵循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得以美化升华,而角色造型中的骨架可以使角色的夸张增加动画的趣味性、深化主题的作用。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得到的任何奇异角色。粘土则是定格动画中最常见的材料。粘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对人才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培养好一个动画专业的学生就是培养一个能从头至尾承接动画片制作的全面技术型人才。他们既要能够掌握分镜头台本设计、场景设计、镜头语言设计、动画角色和动作设计的技巧,又必须掌握视频后期编辑、特效的添加、影视声音合成等实践操作类软件。在这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要从宏观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专业的整体设计与专业课程的大局出发,在教学中做到承前启后,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16.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7.
谢浩 《美与时代》2014,(2):121-121
假定性在动画创作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从剧本、角色、场景到最终的成品,假定性如一个系统的体系影响着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动画场景设计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工作量也较为庞大,除角色造型以外,影片中所要出现和用到的一切物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动画场景如同戏剧中的舞台,是动画角色的表演空间。场景在动画中起到交代时空、营造氛围、刻画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角色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否拥有好的动画造型,直接影响到动画作品的成败。若想设计出好的动画造型,必须多看、多练、多创作。笔者对角色造型设计有几点建议,即多作速写练习、夸张训练、准确地确定造型风格、注重细部刻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胡畅平 《美与时代》2014,(11):109-109
动画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作者所蕴含的智慧和观点。由于各种原因,国产动画和日美动画的叙事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普遍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手法,从而运用到动画制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正>PV动画是一种新兴起的平面动态人物场景动画音乐短片,其表现形式是由动画制作技术来实现的。从第一部PV动画传入中国之后,PV动画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吸收沉积,逐步演化为具有中国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PV动画,一部优秀的PV动画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凸显本地文化和IP文化,要有吸引受众的独特表现方式,因此通过对PV动画的传统文化设计的概念、元素、背景、艺术手法来分析,从而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文献和案例,来归纳出PV动画中传统元素设计等发展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