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方 《美与时代》2006,(11):76-78
数码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不能根据我们的美好向往而凭空虚构。从数码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现状入手,根据数码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及科学技术和社会时代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数字技术改变艺术的形态和呈现方式是必然的。随着技术的分离和艺术的成熟,数码艺术作品的艺术品位、本土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将会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俊  秦杨 《美与时代》2013,(11):63-63
随着当代绘画艺术与数码技术的结合正在迅速不断发展,数码版画的教学研究开始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呈现凸显态势。网络信息时代数码软件的发展针对传统造型艺术学科带来了不少的机会与一定程度的挑战。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数码版画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就导致我们必须要思考到以什么方式将架上绘画艺术与当代数码高科技虚拟世界艺术之间交互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备的综合体,这样对我们说来就是要将数码版画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案作为今后版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一大重要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数码时代我们不能摒弃传统摄影的理论和技巧,更不能对数码摄影置之不理,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和市场接轨,同时注重摄影素质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方位的摄影艺术人才"来.  相似文献   

4.
数码版画艺术是在传统版画和网络信息化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由于当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交流,便产生了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形态数码版画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世界艺术文化发展的格局.数码版画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版画艺术概念的扩展它还开拓了版画艺术家创作的新思路.版画的艺术语汇被极大地拓展欣赏者对版画艺术的接受能力无形提升.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这对促进版画艺术的进步必将产生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善因营销是一种传播企业社会责任, 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当企业与善因事件结合时, 消费者可以获得参与慈善的机会。归因理论、SOR理论、自我信号理论、平衡理论可用于解释善因营销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在善因营销中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因素, 从消费者角度深入研究善因营销的影响效果, 尝试从新的理论视角去分析善因营销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数码时代对音乐学的研究和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数码科技虽然破坏了音乐的原有的比较固定清晰的目标和概念,但它也为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途径。转型是音乐学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手工复制时代、机械复制时代,还是如今的数码复制时代,复制都是一种我们无法忽视的普遍现象。复制品的存在既受制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源于艺术品保存与传播的需求以及人们对艺术品价值的追求。复制品与原作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和创作来源三个方面。复制品的独立价值一直备受争议,我们还需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8.
李宏 《学海》2014,(4):209-212
伴随科技革命的发展进阶,电子时代冲击着传统的图书出版业。网络、手机及终端数码阅读器等各种电子阅读形式越来越受到众人"追捧",新阅读手段在迎合社会公众"碎片化"生活形态方面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传统图书出版在数字时代的"突围之道"主要在于依托网络和IT技术,实现自身竞争比较优势的不断提升。而迎合时代阅读需求的多途径发展,不仅是回应数字出版的挑战需要,亦是传统图书出版破势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从个体情绪波动到社会经济兴衰,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气象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本研究提出大数据时代下, 基于情境营销理论的气象营销新概念。通过识别动态气象环境中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有影响的气象因素, 提出和验证“气象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这一逻辑链条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情境营销的气象因素影响、气象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气象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机制下的营销策略三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预期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延伸和丰富现有情境营销理论, 同时对环境消费心理学也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可口可乐、松下、欧米茄这三家企业都是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可在奥运会赛场上,只看到显示屏上“松下电器”的商标和计时器上“欧米茄”的商标。同为奥林匹克顶级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在所有赛场上看不到它商标的影踪。有人问中国区副总裁、北京奥运营销项目总经理大卫(David Brooks),可口可乐对此是否觉得不公平,要不要向奥组委市场营销部主席海博格提出相应的权利要求?可口可乐的大卫回答道:不会的。这是它们的机会点,我不会嫉妒的。每个品牌都有它的机会点。可口可乐只要把握好自己的机会点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数码时代给传统摄影专业理论和课程安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数码影像时代,目前国内相当多的院校开始调整摄影专业的课程,更多的是把摄影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懂得前期摄影和摄像又懂得后期文字和剪辑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摄影专业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提出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数码技术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与其时代对艺术的特定需求紧密联系.在多元发展的现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语言的多样化取代了版画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电脑等数码媒介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明性和高效率为古老的版画艺术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版画的技术性含量,拓宽了当代版画艺术的审美视野.因此,"数码版画"艺术这一新的名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智能的时代,是高素质人才大显身手的时代,女性在新的时代里将获得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展现自己亮丽的风采。美国的奈思比与奥伯汀合写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分析并归纳出世界的十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女性领导人物”崛起。其实,女性  相似文献   

14.
陈方 《美与时代》2005,(8):63-6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犹如一群可爱的小精灵,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后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融入到了艺术家的创作和普通人的艺术生活之中,成了数字时代的新兴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已逐渐逼近我们的文化主流,对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却又展现了一个虚拟的非物质世界,让我们不断对它进行探究,摸索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日趋多样化的符号化现象 绘画语言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古代绘画注重类型化,近代绘画则强调个性化,而当代绘画则流行符号化形式语言.其主要原因是多功能数码影视技术、3D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网络的迅速传播以及各种商业艺术设计者不断进行文化交流,使绘画语言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可以说社会发展的时代审美要求是促使符号化逐渐成为艺术家个性化的重要手段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6.
郑曦阳 《美与时代》2007,(10):95-96
建筑表现画课程在数码时代要适应社会发展进行改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安排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和比利时杨森公司合资经营的大中型制药企业,自1989年正式投产以来,以其优质高效的医药产品风靡全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品种最多、剂型最全、效益最好的合资制药企业之一。西安杨森之所以能够从崭露头角到大放异彩,在全国合资企业中成为佼佼者,其主要原因在于该企业的决策层人士具有现代的市场经济意识,善于把握有利的市场机会,将西方先进的营销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独具特色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观视音网站是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结合自身产、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模式,以学院师生队伍为建设力量,计划建设的一个资讯商业型网站,它定位于数码艺术产、学、研综合平台,全球数码艺术门户以及3G手机资源下载第一平台。其建成后能够填补国内数码艺术专业网站领域的空白,并对数码艺术行业及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段雪 《美与时代》2013,(12):135-135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的学习几乎都是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高职音乐课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扩招逐年增加,钢琴课随之剧增,钢琴师资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造成严重不足。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为了解决扩大我国音乐教育与钢琴师资之间不足的矛盾,数码钢琴Disklavier在1986年问世,1993年7月传入我国,1995年底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次将数码钢琴应用于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是新科技在音乐教育的应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型教学形式--“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些年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8)
<正>互联网本身是中性的,使用得当,就能成为祝福的器皿。中国教会过去三十年的复兴是上帝恩典的眷顾,也是在恩典之下对机会的把握。那个时代中国教会不知不觉地提前适应了时代的变迁,也造就了教会的发展。如今进入一个网络化的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我们能否依旧保持教会的适应性?本文尝试就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谈谈"互联网+"时代的教会牧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