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产生智能:制造出具有智能的机器、培育出具有智能的产品、驯教出具有智能的生物……。远景是如此诱人、怕人,使得它在哲学、伦理、宗教领域内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过,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科学部门的名称,名称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它的研究内容。如果按上面所述来理解“人工智能”这四个字的话,可以说,这三十多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不算太大。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研究领域,你经常看到两个方向、两条纲领性路线、两种传统、两种风格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表现为“分析”哲学家和“大陆”哲学家之间的区分。直白地说,在分析这边,就其更近的旁系来说,我们有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进行语义结构分析的语言哲学家、诉诸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作家、康德式道德哲学家、功利主义者、新契约论者、以及回复到亚里士多德的某种新“实践哲学”的捍卫者。在大陆这边,  相似文献   

3.
心智游移是一种常见的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 是意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提示非感官意识在人类意识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持续进行的无意识加工对个体生存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心智游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关于心智游移的体验内容、与情绪的关系及其相关神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心智游移的发生机制及适应性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心智游移研究中存在的定义不清、研究策略和方法过于局限以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已触及众多方向,从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精神卫生,到康复医疗、居家健康支持等都有所进展,也引发了广泛的哲学及伦理思考。在医学哲学视角下,探讨人工智能机器道德主体地位争议、机器使用所产生的多重关系的界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价值判断及信任考量、数据获得性及隐私保护现状。进一步指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应用场景下,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的不公平、歧视与风险责任,呼吁建立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和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的逻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逻辑、逻辑哲学以及模态逻辑等方向,2014年的逻辑学研究依然体现了这种研究方向的分布情况。在哲学逻辑领域,与动态逻辑相关的研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逻辑哲学领域,对经典著作或者经典理论的重新整理或理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在模态逻辑领域,经典模态逻辑以及超模态逻辑中的很多问题也都...  相似文献   

6.
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语言学的兴起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是要揭示人类语言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它的研究领域目前包括语言生成、语言理解及语言习得等方面。它不仅对语言教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语言习得中的一个两难问题及解决的初步设想单兴缘(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引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展迅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渗透到了几乎各个领域。但是机器自然语言理解上却始终进展缓慢,长期未有突破。五十年代那种乐观情绪已经被...  相似文献   

8.
陶锋 《哲学研究》2023,(3):56-67+127
反思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生产领域的本质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主体”问题,澄清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思想根源。首先,从人工智能文艺的生产者来看,人工智能符合现代“代理”的特性,可以与人类共同构成艺术中的“行动者网络”。人工智能的出现成了挑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主体中心思想的技术契机。其次,从人工智能文艺生产方式来看,艺术进入到了人工智能模拟时代,人工智能加速了文化工业的智能化发展,“真假”判断是人工智能艺术的基本判断。人工智能使得某些艺术门类而非人类艺术被终结,我们应该珍惜艺术生产的非资本化形态。最后,人工智能文艺生产体现了技术对艺术的整合,应该将人工智能严格限制在生产领域,警惕资本对技术与机器的控制,防止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和过度自律,用审美理性来引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社会情绪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社会情绪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社会情绪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现有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存在的局限,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不良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被引入教学后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使得研究者开始关注计算机和互联网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影响。该文介绍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包括利用互联网激发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教学管理以及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该文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深入改变人类社会,这种改变迫使人们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尤其在考虑到未来或许会诞生真正的强人工智能的情况下,选择一条能够使所有人都从这种变化中受益的道路就更加紧迫。近年来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中,将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共存的现状总结为"后人类"时代的到来,这带来了社会治理领域内研究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深入改变人类社会,这种改变迫使人们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尤其在考虑到未来或许会诞生真正的强人工智能的情况下,选择一条能够使所有人都从这种变化中受益的道路就更加紧迫。近年来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中,将这种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共存的现状总结为"后人类"时代的到来,这带来了社会治理领域内研究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语言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为我们审视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思路。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产生于人类交往实践,在人类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人工智能中语言问题的探究发现,人工智能存在语义理解的形式化缺陷、机器思维的意识难题、人类知识的表示困境和人工学习的社会化瓶颈等问题,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本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根本分野。正如人工语言的工具性那样,人工智能也同样是工具性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对人类智能的辅助和强化。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文章在阐述积极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积极心理学分类体系的五个结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心理加工过程。因此,就研究不同层次上的语言理解来说,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说在单词层次上研究语言理解常常使用词汇判断法,在句子层次上研究语言理解常常使用整合方法,那么,在故事层次上则常常使用故事语法。J.M.Mandler(1982)指出,“使用故事语法分析课文结构,探索来自课文结构的故事图式是研究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在故事语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下面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胜任特征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焦点。这篇文章回顾了胜任特征提出的背景,阐述了胜任特征与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与大五人格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胜任特征与职业成功、组织承诺、感知到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机制。最后,对胜任特征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陈述,并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研究日益增多,具有多学科合作,并以数据驱动的特点。走访深圳开展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研发的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的开发者,了解到存在监管不足、数据收集及处理过程欠缺标准化、责任不清等挑战。并且,面临应该如何遵循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原则,如何合法合规收集、利用、共享数据并界定责任等问题。从医院进行伦理审查实践层面探讨医疗人工智能的研究价值、科学有效性、风险受益等的审查要点;医疗人工智能研究的法律考量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的边界,以及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近期研究显示,早期亲子触觉经验和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关于这种联系产生的原因,已有研究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CT传入神经(C-tactile afferents)及有关环路在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模型,系统阐述背后涉及的心理机制,着重论证亲子关系、个体探索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心理成分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设计的局限、有关变量关系的多元性以及未来可拓展方向对该领域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董江阳,1966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督教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史、宗教改革研究、英美福音派研究、政教关系研究、中国基督教研究以及基督教学术传统史。曾游学于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加拿大维真研究生院、香港汉语基督教所、美国耶鲁大学、新加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控制源与抑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钟慧  李鸣 《心理科学》2004,27(1):171-174
本文回顾了心理学领域中关于心理控制源的几种理论.重点介绍了罗特的心理控制源理论。此外,还介绍了关于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相关性,以及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抑郁症之间相关性的以往研究结果,并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