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杀茅人"出现在湘西苗族飞山信仰仪式中,是湘西苗族巴岱信仰中较为常见的仪式符号。飞山神在湘西苗区的分布,从腊尔山台地之下逐渐向台地之上渗透,总体呈渐弱趋势。湘西苗族接受了飞山信仰,使之成为苗族巴岱信仰客教之一部分。湘西苗族对飞山神神性的理解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心理,以及湘西苗族飞山神与白帝天王之间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映射出飞山信仰作为外来信仰在湘西苗区流布过程中所遭遇的冲突、适应与改造,这是区域社会差异在宗教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湘西苗族飞山信仰仪轨中"杀茅人"仪式符号即是对巴岱信仰仪式符号的借用,是飞山信仰在湘西苗区适应与改造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家具的装饰纹样中,蝙蝠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图案,本文通过对清代家具中蝙蝠纹局部造型的分析,采用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倒挂式蝙蝠纹和斜飞式蝙蝠纹各部位的基本造型规律,有助于对清代家具蝙蝠纹装饰纹样的造型形式的进一步探究,并能为现代仿清式家具的装饰纹样制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存在被称之为"苗老司"的"巴岱雄"和"客老师"的"巴岱扎"两类民间仪式专家,他们分别代表苗族和汉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巴岱信仰不仅在信仰空间上实现了互嵌,还在仪式实践中出现了仪式功能、仪式环节、仪式结构等不同的互嵌类型。这些现象表明汉文化进入了苗族"权力的文化网络"。巴岱信仰互嵌是民族互嵌的历史缩影,民族嵌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张力可以通过巴岱的逆转仪式及其他交融方式来释放。交融是一种过渡状态,它不仅能够释放嵌入的张力,还能为互嵌赢得时间和空间,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实现新的社会凝聚和团结。  相似文献   

4.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24,(1):162-169
“巴岱尼”巫职身份的存在体现了苗族作为山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是苗族人民以宗教方式把握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的“外化”。“巴岱尼”与其他巫职人员的“同堂”共事表明在“巴岱”职业内部存在不一样的身份“差序”及执业分工,即以“岱”(deib)为原点,以阴与阳、正与邪、原生与次生三个维度衍生出复杂多样的巫职人员体系,形成一套围绕“岱”这一原点不断向外扩展的立体的差序格局。这种身份差序和执业分工,彰显出苗族巴岱身份类型的复杂多样,开启了透视苗族社会神职人员及其相互关系的别样窗口,对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苗族巴岱信仰变迁亦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上的纹样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使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树木花草皆可成为崇拜的神灵对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苗族服饰纹样构成的来源。大自然的花草鸟兽及日月星辰,无不在苗族银饰上展现出来。纹样体现出勃勃生机的生命力和形式美,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致。  相似文献   

6.
清代,来自武当山的陈清觉、张清夜、穆清风等道士相继入蜀,使四川全真道逐步兴盛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清代道教"龙门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主,辅以金石、碑刻、文人游记、诗文及其他资料,对青城山、二仙庵、青羊宫、灌县二王庙、大邑县鹤鸣山、温江县龙盘寺、重庆府五福宫等四川地区的宫观及知名道士作了介绍,以期勾勒清代四川地区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龙门派发展的大致样貌,为日后总结清代四川道教的发展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服饰在巴楚巫文化的影响下,其服饰纹样构成形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通过实地考察湘西苗族服饰,旨在分析湘西苗族服饰纹样所表达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寄予的精神向往。剖析其文化内涵,为湘西苗族服饰纹样的再创新设计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中心表现形态"的分径与混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并继续遗存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总称。在历史过程中,由于文化交流的作用,原有牢固单一的文化体系受到冲击,并迫使其原有文化作出回应,出现了两大截然不同的文化选择,巴岱原始宗教内部巴岱雄与巴岱扎两大支系的分径,其中心表现形态发生变化就是明证。这是原始宗教运演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对之进行剖析,可透视原始宗教变迁过程中的诸种情态。  相似文献   

9.
正闵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内丹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同时,他开宗创派,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成绩卓著。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与佛教"真言",提出"中黄直透"法,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1,流传  相似文献   

10.
《养真集》是清代道教养生典籍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其阐论道教内炼养生的理法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因而流传广泛,影响久远,是研究清代道教养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有关材料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清代南昌青云谱道院住持朱道朗实际上就是明皇室后裔"八大山人"朱耷,其所开创的"青云派"乃是净明道的一个支派,而该派的活动中心--青云谱道院的兴建和发展乃是依赖道教自己的财力、通过买卖的经济手段来实现,这一方面说明了清代以后的道教已失去封建统治者的扶持,另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道教在民间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题材、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动物纹、花草纹、几何纹等,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染织纹样的风格、特征也不断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隋唐以前,我国染织纹样处在以动物纹为主的动物纹时期;隋唐以后进入到以花鸟植物为主的花草纹时期.用花草纹作装饰并不是自唐代才开始的,如汉代的茱萸纹、六朝的忍冬纹等.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花草纹只能处于陪衬地位.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演变进程是人类生活发展、拓宽和深化的进程,也是人类文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朴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清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清代前中期,道教在苏州地区的发展有何特点,又是如何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相关研究较少。从现存清代苏州道教碑刻资料中,可窥清代前中期苏州道教发展状况之一二。  相似文献   

14.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学术界较少涉猎的《庄林续道藏》为基本素材,通过对其所收道书的研读,钩沉出许多有价值的闽台道教交通史料,并对清代闽台道教文化的交流提出了新见解。指出,清代是道教经典大量传入台湾的主要时期,福建是清代大陆与台湾道教交流的主要门户。从《庄林续道藏》所收道书的经卷的内容、刻刊人或助印人身份以及斋醮文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清代大陆道教正一派三山符箓(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及清微派、神霄派和净明、闾山派(三奶派)都相续移入台湾,而这些道派的许多经卷是直接从福建传播到台湾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印尼与中国的交流历史,并结合近期的田野调查材料,介绍了道教在印尼社会的大致情况。作者认为,印尼华人的道教目前虽然多在"三教"名下活动,且常与民间信仰混融而不能被视为"纯粹",但由当地不少华人声称自己信奉道教,以及其许多庙宇供奉玄天上帝、关圣帝君、玄坛元帅、张天师等道教神灵,可知他们的身份应该属于道教信徒。  相似文献   

18.
单良 《中国宗教》2022,(2):68-69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其与政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清代的道教治理具有一定特色,以往学者对此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清顺治时期(1644-1661)对道教的宗教政策出发,结合顺治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清代早期的宗教治理。一、清顺治时期对道教信仰的接纳女真部落从金朝便开始接触道教。《大金国志》记载:“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相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道教神祇逐渐为女真族信奉的萨满信仰所接纳。  相似文献   

19.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们创造国际服装品牌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周代冕服制度中的十二章纹,唐代的团花、宝相花纹,明朝的禽兽纹样,还是清朝生动的江海山崖、龙凤纹等都可以用于现代设计。在传统服饰色彩中,我们不仅可以挖掘传统五色和间色用于现代设计,民间服饰中的色彩也可以用于现代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自"服周之冕"开始就具备了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在这种服装形制下的服饰配饰、部件和造型都可以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装饰手法同服饰纹样、造型、色彩等一样博大精深,无论是装饰工艺还是装饰部件都可以提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