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复兴思潮迭起,穆斯林比以往更加明确,伊斯兰教依然是他们解决精神、政治、经济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0世纪中后期,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在经济思想领域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带动了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其二,促成了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宗教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更加凸显。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宗教局考察时指出,宗教问题既涉及思想领域,又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有很多是当前问题与深远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和社会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统宗教一起构成了非洲的三大主要宗教,当代非洲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伊斯兰教在当代非洲的传播有了新的变化,且与世界伊斯兰社会的联系日趋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各种穆斯林思潮与运动、以及与伊斯兰有关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非洲伊斯兰社会引起回应。作为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复杂,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同时极端势力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传道会”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伊斯兰非政治组织之一。本文选取“伊斯兰传道会”为研究对象,在对已有历史脉络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特点的归纳总结,尝试探讨南亚地区宗教与政治在社会发展中的内在性连结关系,发现该内在性连结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紧密度上的变化,却难以有根本性的分割;以期探知伊斯兰教在当代南亚社会中的发展步调及自身特色。为深入了解南亚动态、认知我国周边的宗教政治生态、研判“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潜力与风险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穆斯林人口,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中亚和外高加索、南亚、东南亚五大块地区。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同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国家约有50余个,占联合国1/4-1/3席位,都是发展中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力量。有40余个国家的穆斯林占其全国人口的多数。在20余个国家,伊斯兰教被认定为“国教”。伊斯兰国际组织亦有20多个。每年完成“朝觐”功课的各国穆斯林人数约有200万,是全世界信众的1/5000强。伊斯兰教内部教派,派系盈百累千,对政治、社会乃至教义的认识也…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伦理道德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和世界文明的成果,是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伊斯兰伦理学》一书,显然对于有效地利用伊斯兰伦理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对于伊斯兰,人们常常从宗教的角度去认识和评说。然而,“只要尊重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正视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伊斯兰教的旺盛生命力和迷人魅力主要来自其赏心悦目的伦理精神。”也许正是为伊斯兰伦理的这种魅力所折服,现为中国伊协顾问、著名伊斯兰学者努尔曼·马贤研究员,早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7.
教法学家的统治:历史渊源及其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将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融为一体,是许多现代伊斯兰复兴主义者的梦想。伊朗伊斯兰革命就是这一梦想在20世纪最著名的一次实践。霍梅尼“教法学家统治”的理论是对什叶派政治理念的重大创新,旨在克服自伊玛目隐遁之后,什叶派伊斯兰教历史上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相分离给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带来的障碍。可是,1989年以来伊朗的政治现实却显示出这一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这似乎预示着,即使作为伊玛目代理人的教法学家,也无法在今天将两种权威真正集于一身,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复杂社会现象。宗教自它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风尚习俗以至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巨大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将长期存在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拓宽和加深了对宗教现象的科学认识,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拟就此研讨几个问题,以就教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是俄罗斯信仰人数最多的两大宗教。俄罗斯的伊斯兰组织与中亚的伊斯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伊斯兰世界宗教与政治问题是国际热点话题之一。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第一大宗教,对俄罗斯的人文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认为,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并存构成了俄罗斯的宗教文化根基。特别在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东正教与伊斯兰教在俄罗斯对话的文章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文章都提及二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教在土耳其开始复兴,这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对于凯末尔主义者来说,它不仅对建国之初的世俗主义原则构成了威胁,也必将对土耳其国家的现代认同产生巨大冲击。本文探讨了土耳其凯末尔主义者如何利用现代性普遍主义的话语把伊斯兰教"他者化"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伊斯兰教在土耳其复兴的背景和伊斯兰主义者如何利用差异政治话语对凯末尔主义者的现代认同进行重构与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2.
回顾历史变革风云际会揭示宗教复兴来龙去脉站在新世纪 ,谁也不能忽视伊斯兰教复兴及其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冲击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不仅是刚刚过去的世纪“热点” ,也是影响已经来到的新世纪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不同学科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此加以考察研究 ,发表许多文章和著作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颇多精彩独到之论 ,但是仍有许多地方尚须深入探讨。新近出版的《近现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 ,站在历史高度从近代以来世界和穆斯林社会的发展中考察伊斯兰教对现代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反…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发生以来,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丑化、玷污穆斯林的形象。本来,“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和平”、“平安”、“安宁”,伊斯兰教是一个以“和平”命名的宗教。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形象,当然应该是和平的形象。但现在却有人总是把暴力、野蛮的极端行为,把仇杀、爆炸的恐怖活动,与伊斯兰教、与穆斯林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主张要“改造伊斯兰世界”。他们认为,“既然恐怖主义不仅是来自一、两个国家,而是来自整个伊斯兰世界,要消灭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就要‘改造伊斯兰世界’。就象美国通过改造德国、日本,使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伊斯兰是一种具有多元性而非完全一致的运动。21世纪政治伊斯兰将往何处去,这取决于不同的政治伊斯兰组织本身,也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国家和社会环境。决定政治伊斯兰未来走向的因素是政治,而非宗教本身。而且,一旦政治与社会格局发生变迁,宗教的形态、趋向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政治伊斯兰不是伊斯兰教的常态。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法的泛化、极化与工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伊斯兰教在其历史进程中从未出现过一个明显的衰落时期,近代历史上所谓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主要是指它的政治衰落。因此,所谓当代伊斯兰复兴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复兴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与社会活力。本文从分析当代伊斯兰教法的三大趋势角度来审视和解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思考国法与教法教规的关系时,应当高度重视党和政府与宗教的关系、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中世纪伊斯兰帝国的"国法"实际上就是绝对的封建王权,伊斯兰教法的政治意涵就是为封建王权辩护。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政治形势的变迁及由此而引起的伊斯兰教的回应,是影响伊斯兰国家政教关系、国家法治和宗教思想走向的主导因素。结合境外宗教极端主义来思考国法与教法教规的关系问题,必须对外来的宗教极端思想在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适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就伊斯兰教而言,本来不应该存在所谓世俗化”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本来就是一个教俗不分、入世性极强的宗教,其经典《古兰经》不仅规定了认主独一、笃信安拉等六大宗教信条,规定了五大功课和有关的宗教礼仪,而且它本身也是确立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根据,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准则。但是我们所指的伊斯兰教的世俗化,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伊斯兰教的世俗化首先意味着政教分离,宗教从社会政治生活中开始引退,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政治职能,信教与否不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纯粹是公民个人的私事;第二,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综观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令人欣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硕果累累,堪称伊斯兰教研究的“黄金时代”。然而美中亦有不足,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行列中,很难找到教内学者的身影,偶有散见的论文,却难找到有关他们的专著。学术要繁荣,与学术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不无关系。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有各个层面的人的加入,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内学者的加盟。因为他们对伊斯兰教有直接的宗教体验,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探讨将会给整个伊斯兰教的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和精神。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伊斯兰教的研究,在新时期使伊斯兰教更好地与社会…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