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晏倩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6,29(5):1269-1271,1246
从理论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B.Butterworth的“数字模块”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理论假定人类数学能力是先天的“数字模块”与后天的拓展模块功能的“概念工具”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概念体系涉及“数字模块”的定义、功能、结构及模块与文化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其方法以认知神经心理学为主,兼及跨文化、灵长目认知的研究和基因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核心领域朴素"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卿素兰  罗杰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5,28(2):497-500
核心领域朴素“理论”是目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学前儿童已获得丰富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且大量的实验证明4岁儿童已经拥有心理理论,但是他们是否还具有其他核心领域朴素“理论”,这些朴素“理论”的发展是否具有同步性等问题,仍然是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争论的焦点。该文介绍了核心领域朴素“理论”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心理模块性"研究的理论心理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哲宏 《心理学探新》2002,22(1):16-20,26
对西方近20年的“心理模块性”研究作了整体上的理论考察,着重分析了这一研究对于改变心理学的传统观念以及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实际意义。考察表明,心理模块性研究有可能或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心理学观或范式。  相似文献   

5.
论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红  王乃弋 《心理科学》2004,27(2):426-430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一个还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目前的主要观点包括神经心理学观点、抑制控制理论、高级认知能力理论(包括工作记忆理论、抑制及工作记忆理论)和认知复杂性和控制理论。主要的研究任务类型包括卡片分类任务、延迟反应任务、基于Stroop任务的冲突反应模式任务、心理理论任务、问题解决任务、“热”执行功能任务等。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弄清执行功能的本质,结合认知神经科学阐明其与脑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从区分“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角度,探讨以情感激活为特点的“热认知”在执行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理论”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最活跃、最多产的领域。本文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涵义,解释为什么称之为“理论”,在作者自己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理论”实验任务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从实验任务的角度探讨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本土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杨国枢提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本土性契合”判准的含义,并举出两个引例对此一判准进行说明和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心理学本土化及“本土性契合”的几点思考,指出心理学本土化应该研究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05,28(3):748-750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使用相当混乱。本文是对心理学中现存“自我”概念的清理,以期促进心理学有关自我问题的讨论秩序化、结构化。文中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人性、人格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心理学的一般特点1.工程心理学的对象与术語关于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大约是在20年前产生的。它的名称有好几种。最常用的是“工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工程学”或简称为“人的因素”。在很少的情况下也采用下列名称,如“心理技术学”和“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10.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雷  林丹  李宏利  张玲燕  莫雷 《心理科学》2006,29(6):1412-1414,1395
该文介绍了进化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主流观点———模块说。模块说认为心理由各相互独立的、解决特定任务的模块组成。进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很多著名研究者都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结合各种例子,阐述了进化心理学的模块说以及其迅速、高效但并非精确无误等特点,同时也结合例子阐明了社会认知领域的心理模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心理学统一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孝威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2-283
借鉴物理学中研究物理世界各种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性的思路,分析心理现象中的各种相互作用。指出心理现象中存在以下几种不同性质的心理相互作用: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心脑相互作用,心身相互作用,心理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活动与社会相互作用。这些不同性质的心理相互作用具有共同的基础,由此得到心理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可以构建大统一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尝试把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和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13.
吕凯 《心理科学》2006,29(1):243-245,252
模块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种关于人类认知结构性质及其组成的观点,它对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模块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question of innateness has hounded Jungian psychology since Jung originally postulated the archetype as an a priori structure within the psyche. During his life and after his death he was continually accused of Lamarckianism and criticized for his theory that the archetypes existed as prior structures. More recently, with the advent of genetic research a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the idea that psychological structures can be innate has come under even harsher criticism even within Jungian thought. There appears to be a growing consensus that Jung's idea of innat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s was misguided, and that perhaps the archetype-as-such should be abandoned for more developmental and 'emergent' theories of the psyche.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question this conclusion, and introduce some literature on psychological innateness that appears relevant to this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5.
文化心理学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浩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95-800
文化心理学具有双重内涵。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以“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另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强调研究者的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这妨碍了对文化心理学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6.
These three outstanding papers are important for the discipline of school psychology, the field of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and more generally for systems of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s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re is an unprecedented focus on improving programs that remove barriers to learning and enhance development,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in youth, in the most universal natural setting—the schools. The authors also correctly highlight that school psychology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is reform and change effort. Two interconnected themes of the public health approach—applying the evidence base and moving toward preventive and population-focused interventions—are emphasized in these papers, and while they focus on school psychology, the issues discussed are generalizable to the many disciplines that operate within educa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I react to the papers' two major themes, discuss realitie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for progress to be made, and comment on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心理学,是在心理学视角下研究贫困问题的一种新研究取向,是心理学在贫困领域的最新运用。现阶段贫困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三个方面。贫困文化理论、稀缺理论、自我损耗论分别从贫困文化、稀缺心态以及意志力资源视角解释了贫困产生的心理机制。在摆脱贫困过程中需要打破贫困循环,未来贫困心理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贫困的产生机制、神经生理机制,贫困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心理学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近10多年来常被用于评鉴心理健康的7大类量表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常用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具有逐年增加、从单纯引进转向创造性地自编、自编量表的内容从学习与人格向多领域延伸、自编量表的方法从不完全到完全的特点。已编制出一些信效度较高的量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量表的信效度较低、自编量表有低水平重复现象、测量积极心理的量表少。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心理科学》2011,34(5):1174-1177
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依托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自恋方面无差异显著性,在心理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性。男生的心理适应性均分高于女生。(2)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恋方面无差异显著性,心理适应性方面呈差异显著性。(3)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4个因子的关系研究显示,自恋与心理自控力、自信心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Scientific Psychology in India has seen steady development since its inception in the early 1900s. With clinical psychology developing as an independent profession, clinical psychologists have been functioning in various roles,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services in consultation,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ivate practice on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as well as in independent practi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India and highlights the role of clinical psychologists in the general mental health care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profession in a wide range of public and private health care settings. Ancient Indian systems of Medicine, mental health care and psychotherapy in India, and training-related and organizational issue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that has occurred in India in spite of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