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本一切经的资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史概观 本世纪汉字文化圈的佛教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敦煌佛教遗书的发现是一个划时期的事件。明年是公元2000年,正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在这一百年中,对敦煌遗书的研究,除了佛教领域外,语言文字、文学、天文学、道教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被总称为“敦煌学”。佛教遗书占据全部敦煌遗书的一半以上,其研究依凭着新资料而不断深化,加之各地所藏遗书的不断缩微化与不断刊布,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一研究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另一方面,以《高丽藏》为首,各种刻本一切经影印本的积极出版,使研究者可以…  相似文献   

2.
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铝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学研究体系的敦煌藏经洞遗书和石窟艺术的文物中,保存着一些有关五台山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及其佛教圣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对研究五台山乃至山西省的历史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宗教古迹、交通路线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古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西文化、经济交流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研究。自藏经洞发现至今的90年中,中外学者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了有关五台山资料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敦煌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对五台山资料的研究范闱也逐渐扩大,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没有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根据国内外刊布的敦煌遗书目录及缩微胶片的查阅,  相似文献   

4.
内容提要:学者们对敦煌所藏有关五台山佛教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主要涉及历史文献学,兼及考古学、社会学、图像学等领域.文章从敦煌五台山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五台山图”与“文殊菩萨图像”、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对近百年研究历史进行大纲式梳理.  相似文献   

5.
韩廷杰 《法音》2009,(11):51-54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头之一.是一门辩论术、逻辑和认识论三结合的学问.对于研究中国逻辑史、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印度逻辑史、敦煌学、论辩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但从明末到清末数百年间几乎成为绝学。  相似文献   

6.
《般若心经》属佛教般若类经典.它言简意赅,思想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极大,是我们今天研究佛教的基本典籍之一.据我调查核实,在从三国至今的漫长岁月中,该经曾被译出达21次之多,历代的注疏则在百家以上,这充分说明人们对它的重视及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之重要.近几年我在整理敦煌遗书的过程中,发现敦煌遗书中所存《般若心经》的译本、注疏很多,这说明该经当时在敦煌也十分流行.不少敦煌《般若心经》写本的末尾附有题记,在此摘引几条,以反映敦煌流传《般  相似文献   

7.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十斋日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相似文献   

9.
敦煌道教试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敦煌遗书中有关敦煌道教的文书,评述了唐代敦煌道教活动情况。全文分敦煌道教文书分类、敦煌道教的活动和敦煌道教之特点三部分,指出它既带有唐代道教的普遍性,又具有地域方面的特殊性,进而能在敦煌这一佛教兴盛之地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辑四本分别为《印度和锡兰佛教哲学》、《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隋唐佛教文化》、《修剪菩提树》。四本书的作者为英、法、日、美的著名佛教学者,或以印度学或以汉学闻名于世,或以佛教哲学或以宗教思想批判见长。这四本书原著出版时间跨度约百年,代表了东西洋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