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师: 您好,我现在已经是名高二的学生了,学校的课业比较繁重,压力也很大,现在放假了,我本打算好好的利用这个假期学习,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好像失去了动力,失去学习的激情,虽然明白现在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出来有份好工作,也明白现在就业压力大,上大学不容易,还知道如果上不了好大学,父母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些我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汪老师:您好!我是初一学生,每当我看到初二、初三学生那样紧张、那样疲劳,我就会心里恐惧,怕自己没有勇气去竞争,怕自己经不起挫折被淘汰;我在小学时是中队长,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上重点中学后同学们个个学习成绩都比我好,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倒数第几名,我发现同学都很看不起我,当老师念学习成绩排行榜时,有的同学用眼角的余光瞥我,我心里好恐慌。尤其是我不是班干部,再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了,这令我十分沮丧。以前我站在人前讲话自然流利,老师同学们都说我口才很好,我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还得过第一名,而现在课堂上,老师一让回答问题,我就会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有时我很恨自己的无能,又不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感到很苦闷,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有了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3.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们班一个女孩坐在后排在听“随身听”,耳朵堵着所以说话声音很大。她对同桌说:“教师过来告诉我一声。”几乎所有同学都听到了,连在黑板上写字的老师也不例外。老师回过头看看那位同学,竟然说:“我不过去!”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志从西德留学归来,我们正在交谈,他的小儿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再也不做好事了——老师不给我戴小红花!”经过了解,才知道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谁做一件好事,就给谁名字下挂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6.
《河北日报》的记者同志,要我谈谈有关民主作风和听取别人意见的体会。我这个人,好信不过自己,是个缺点。不过,我的确感觉到,民主好讲,意见难听。谁也知道办事情实行民主、走群众路线好,谁也知道一个人的意见通常是不如大家的意见对。知道是知道,就是碰上问题,常是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结果,民主、群众路线都实行得不好。为什么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细琢磨琢磨,都有一些“理由”跟着。有主观主义的人,不轻易承认自己不虚心,都是说这理由、那理由,“不是我不听取别人意见,是因为他……。”这些“理由”,实际就  相似文献   

7.
正诵经是道人的日常功课之一。有许多信众问笔者关于诵经的问题,常见的有:诵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诵经?诵经有哪些规矩?诵经一定要配乐吗?诵经的禁忌都有哪些?就信众关心的这些问题,下文试做解答。诵经是怎么回事诵经要知道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诵经是怎么回事。首先要将"诵经"这个概念弄清楚。"诵",是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另外一个意思是称述、述说,这是  相似文献   

8.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为何这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身大学校园,时常听到学生们这样的一些诉苦:“我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活得没劲透了!”“我老感觉心烦、空虚、无聊!” “有勤奋学习的必要吗?” “考研吗?考上又怎样?”如此等等。囿于这些困惑,难以走出迷惘,世界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灰色,他们的心情总处在烦躁不安、空虚无聊、干什么都觉得厌倦的状态之中。 大学生为何这样?为弄清缘由,我们有必要借  相似文献   

10.
读《古尊宿语录》,内中的一则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一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现在都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