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先后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所谓道德革命,就是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虽然,道德革命的口号是二十世纪初提出来的,但是道德革命的历程实际上伴随着我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在十九世纪末就开始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道德革命,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当前说法很多。我认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是在一个新的阶段上继续进行着。首先,新时期没有离开无产阶级专政时代。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阶级始终是存在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910页)列宁还指出:“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剥削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资产阶级社会的两个处于两极的对立面、即这两个社会中的两个主要的和相互斗争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敌对性和极端性,是由对抗性的生产方式所引起的;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它所固有的对抗,以一种历史的不可避免性在增长着(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增长)。从资产阶级社会产生时起直到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抗性矛盾、冲突、抵触和激荡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最后是资产阶级社会在地球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毁灭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4.
印度十九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斯哇密·维帷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 意译辨喜)是今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体进步人类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的一个。辨喜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反封建、反帝、爱祖国和爱人民的思想在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是世界和平和友谊的创导者,也是热爱中国的一个,他对我国劳动人民表现了无限的关怀,并且对我国文化有着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4,17(2):21-23
龚自珍(1792~1841),我国清朝进步的思想家、政论家和诗人。字璱人,号定盦,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道光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的小官。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求把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哲学思潮的主流是资产阶级的哲学(“新学”)运动,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没落这样的过程。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具有两面性。本文就此作些论述,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社会学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到中国来的。中国的所谓社会学家无非是抄袭和复述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的议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导言”一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在“国闻报”上发表。以后他译完了这本书,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出版。当时他把社会学译做“群学”,书名称为“群学肄言”。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就在这时开始传入中国。斯宾塞(1820—1903)和比他略早的孔德(1798—1857)被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取得这种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们开始使用社会学这个名称,而且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的时期,他们所提出的社会学学说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高唱着资产阶级的议会制,说什么“我俩应当学习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成立政治设计院,和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变成美国的上议院,来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民主”等等荒谬的论调。其实,只要揭开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明白资产阶级的议会制是怎样一回事了。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即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实质许多资产阶级理论家,特别是在前几十年,曾经否定而且现在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性质。必须强调指出,他们中大多数人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教条主义(特别是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学说的解释和根据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国家主义的实践。但是,正如我们在探讨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所强调指出的,相当多的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在帝国主义时代,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出现了两个思潮,即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包括作为实证主义哲学变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这两个思潮的产生,从阶级根源上看,是体现了帝国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我国遭受暂时经济困难期间,阶级斗争是很激烈的。在这个时期,一些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顽强地要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吴晗同志就是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有广泛影响的主观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发生的危机现象(世界经济危机)有关。它首先产生于德国,然后传入法国,从此就广泛流行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终于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西德、法国、意大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广大阶层的一种时髦的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进行批判分析的透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指出十九和二十世纪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派别的思想性质。无庸置疑,确定这种阶级性质是对资产阶级哲学派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哲学上阐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客观社会过程决定的。从这种基础出发,也可以对哲学世界观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的普遍联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只有同时也研究哲学认识发展的特殊机制,把哲学理解为特殊的精神现象,揭示哲  相似文献   

14.
异化问题和法兰克福(社会研究)学派应当着重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切异化观(不仅是假马克思主义的,而且也包括公开反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或那种解释紧密相联的。虽然异化问题的根源早在柏拉图哲学中就被揭示出来,而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说中,这个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20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对异化的课题重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代的到来,西方资产阶级借助科技革命使社会领域获得了时代性的转型,这至少在表面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相对稳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仍然将社会批判的锋芒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将难以撼动资产阶级社会的合理性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阐述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时写道,随着资产阶级在英、法这样一些大国里夺得政权,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丧钟也就敲响了。“从此以往,成为问题的,已经不是这个理论还是那个理论合于真理的问题,只是它于资本有益还是有害,便利还是不便利,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的问题。超利害关系的研究没有了,代替的东西是领津贴的论难攻击;无拘束的科学研究没有了,代替的东西,是辩护论者(Apologetik)的歪曲的良心和邪恶的意图。”马克思的这段话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用于资产阶级哲学。在帝国主义时代,这种哲学具有愈来愈多的辩解的和反动的性质。反动的哲学家们巧妙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资产阶级的所谓“爱情”)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的基本要求是使纯真的爱情和崇高的义务辩证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当前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1861—1941)是当代印度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本质上所固有的种种特征,在南亚次大陆各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也有过不同的反响。泰戈尔曾访问过我国;他十分珍视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热爱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无情的谴责。他对我国人民的友谊,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本文试对他的哲学和社会思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马克思在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作了经典牲的论述,这已是众所周知。但马克思在书中对伦理思想所作的经典论述(其中主要是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批判),似乎未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本文试图对《资本论》第一卷中所阐述的伦理思想作一初步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中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的本质,分析了由此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恶劣影响,鞭挞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并揭示了金钱至上的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根源。马克思的分析表明,金钱是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最高目的,金钱至上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为获取金钱所采用的任何手段,都符合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有各种不种的理解和解说。最早对这一理论提出异议的是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卡列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