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津简明音乐辞典>记载:"拉莫1683年出生于法国第戎,1733年50岁的拉莫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1745年受命担任法王室内乐作曲家,1764年去世于法国巴黎."在音乐史上,1600-1750年通常被称为巴洛克风格时期.显然,从时间上看,拉莫的创作应该属于巴洛克风格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30年代的介入文学和政治文学进入了历史。它翻过了欧洲伟大现代主义的一页。在法国,这属于安德烈·马尔罗小说的时期:其人物都是面对历史的英雄和革命者,他们力图在史诗般的伟大历史中担当角色。这也是《茫茫深夜漫游》和塞利纳作品的时代。最初,塞利纳的著作毫不掩饰地主张社会对大话和权威性统一口号表示愤怒和展开批评,他的著作通过暗语和俗话表现了与之前的文人文学的重大决裂。后来,从1937年的《略施杀伐》起,他在30年代末的反犹小册子中开始与他曾致力于反对的最恶劣的意识形态实现和解并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周易>与<中庸>皆为早期儒家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献学问题,学界始终争论不定,很难从学术谱系上断定其关联.因而本文通过对二者文本中的重要思想、概念的比较,着重对"德"与"位"合一的论述,以为<中庸>未发之中,与<周易>变易从道之中有对应关系.在这种对应关系中构建出儒家"大德必得其位"的中道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程大昌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大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克洛德·德彪西是法国音乐最富于创造性、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熟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迷恋肖邦和瓦格纳,热爱拉莫和法国古钢琴音乐家,继承了古诺、马斯涅为代表的法国音乐传统.他在文学、音乐上的修养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由于受法兰西艺术美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抒情歌剧和舞剧)的影响并在青年时代同俄罗斯音乐家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创作的接触,以及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听到的国外艺术,为他打开了新的音响世界加强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摆脱了浪漫派的影响,开创了被称作"印象主义"的音乐学派.该学派在音乐史上独树一帜代表着19世纪的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7.
陈坚 《周易研究》2005,(3):53-62
<易经>文本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的<易经>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易经>的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易经>意义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一)天地赋予<易经>以意义,这就是<易经>的天地意义;(二)<易经>符号(卦爻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产生意义,这就是<易经>的逻辑意义;(三)人类将自己的认识投射到<易经>上而形成<易经>的投射意义.<易经>的这三大意义及其来源有着中国式的独特学理,即使是专门研究文本意义的西方解释学对之亦不能完全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异质性: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系统和言说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哲学动态》2005,(7):33-38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a,1941~)是法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化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她的重要理论文章<系统和言说主体>("The System and the SpeakingSubject")一文1973年10月12日首次以英语发表在美国出版的<时代文学副刊>上.  相似文献   

9.
<云笈七签>是北宋张君房编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素称"小道藏"、"道教小百科".更为重要的是,张君房据以编修<云笈七签>的底本<大宋天宫宝藏>在流传中佚失,<云笈七签>这一<大宋天宫宝藏>的"简抄本"的史料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云笈七签>的作者张君房,由于<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散落在诸多笔记小说之中,难以形成整体印象.为了对张君房的认识有所深入,特依史乘中的记载,做一辑考,以求略知张君房之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0.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沈有鼎认为<墨经>"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1]中的句子"这是牛"、"这不是牛"是一对"矛盾命题".[2]周云之、刘培育进而认为是"单称矛盾命题".[3]但是沈有鼎等并没有给出<墨经>文本的句子,命题、单称命题,本文认为,在确定出句子,命题、单称命题后这些说法是可以成立的.本文将<墨经>对单称命题等的认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全真正韵谱辑>是我国当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正式出版的全真教派的醮坛科仪音乐谱辑.它集道教音乐文化之大成,传承着我国道教音乐文化的精髓.孙凡所撰<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全真正韵谱辑>的理论著作";她是采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研究<全真正韵闵谱>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拟文本"是指第一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原文本或其摘录式资料上的种种符号性批注及其空间布局,甚至还包括批注空白或摘录空白.张一兵的<回到列宁>以"拟文本"为主要解读对象,取决于解读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变迁;"拟文本"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中的文本眼界;通过对"哲学笔记"中"拟文本"的解读实验及其基础上的"思想构境",揭示出阅读实践中存在的主客体向度并展示了其互动关系,特别是其中起主导性作用之主体的思想再生产."拟文本"是对人为的外在文本分类法的一次学术"反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最近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从"数图形卦"分析楚竹书<周易>的卦符,由于这卦符纯以一与八这两数来表达,体现了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同类的历史、人文水平,而稍晚于阜阳简本<周易>;2.楚竹书<周易>所以有"经"无"传",是因为尊"经"贬"传"的缘故;3.楚竹书<周易>的"同卦同类符号"即首符、尾符相同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证明"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符号匚也不是楚竹书<周易>具有"上、下部分"的证明.本文对以上见解进行了有据有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17.
"陶伯特说"与"罗扬说":我们该采信哪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伯特说"认为马克思的<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后,而"罗扬说"认为<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前.本文对"陶伯特说"与"罗扬说"的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结论是:"陶伯特说"既已成为MEGA2编委会所接受的文献学结论,理应成为中国学者进行马克思巴黎时期文本解读研究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42-42
跨文化哲学不只是限于作比较哲学研究,而是一种"对照"(contrast)的哲学."对照"是差异性和互补性、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律动、辩证的相互作用,它最终能导致哲学中不同传统的真实互益."对照"的智慧在中国哲学中有其起源,在<易经>、<老子>和其他哲学文本中有丰富的资源,<太极图>展示了一种"结构的对照".将它置于时间的坐标,就有"动态的对照",所有个体生活史、群体历史与宇宙过程都通过先、后瞬间连续和间断地相互作用,处于一种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01至1913年是德彪西音乐创作的成熟期,(<版画集>则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其音乐表现形式上所做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五声音阶的运用;2.特殊的舞曲节奏;3.生动形象的织体;4.曲式结构的创新.在<格拉纳达之夜>中,德彪西运用了"块状拼贴"的方法.作曲家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造构思向世人展示了音乐创作与表演中的另一种风格,因此在钢琴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钟华 《美与时代》2005,(1):70-7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舞蹈教学,强调"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并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还对普通高中舞蹈教学内容明确了七条标准.这为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