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止 《法音》1997,(12)
佛教“气功”参考书概观尚止气功界通常将佛教“气功”视为气功的最高功夫,因此许多气功爱好者缘于气功而接触和信奉佛教。但由于佛教经典浩繁,义理博大精深,加上某些气功师对所谓佛家功的随意曲解,使他们对佛教“气功”或迷惑不解,或认假为真,或不得其门而入,乃至...  相似文献   

2.
曹植是否创制了"鱼山梵呗",考之正史并无明文记载,然佛家典籍却对其传说记载不绝。对此学界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尤其是近年来否定之论不断。笔者认为在无确凿证据发现之前,还不应否定曹植创制"鱼山梵呗"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因为结合曹植所处时代佛教与道教关系背景下佛教的方术化、曹植对待方术的态度、曹植交往的文人与作品等诸种情势,佛家典籍所载"梵呗之起,亦兆自陈思"并不全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最初作为佛教诗体的名称,"偈"是一个音译字,对应于梵文的Geya.随着佛经的传译和佛教深入中国民众的生活,道教经典也将其中的歌唱作品称作偈,文人作品中也出现了偈.翻译佛偈一般一偈由四句构成,也存在二句、六句、八句、十二句构成一偈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桑下之恩     
正《后汉书·襄楷传》中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襄楷把产生于印度的佛教视为老子教化夷狄的产物,才有了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这是彼时对佛教东渐的一种解读。佛家之人戒贪戒奢,才恐恋物生情。章怀太子对这一段文字作的注是:"言浮屠之人寄桑下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说的正是这样的意思,佛家之人,已绝尘世之想,  相似文献   

6.
古代经卷的发现也许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18个月来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的专家们辛勤工作,一心一意揭示一些古代桦树皮上所写的经典。他们小心翼翼地用蒸汽熏透这些裹得紧紧的经卷,再将它们剥离开来。然后专家们将这些写满文字的树皮摊开压平,放到玻璃板底下。专家们的下一步任务是辨认这些经卷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初步成果已经有了。他们相信这些东西无疑是最初的佛教经  相似文献   

7.
第四部分 佛家偶像是佛教教义的符号。五台山诸多文殊菩萨圣像,不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佛教教义,而且体现了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在教义、教理、教规上存在的种种差别。藏传佛教的文殊菩萨成像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形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佛家言讲,文殊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  相似文献   

8.
日本佛教传道协会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成立,主要负责人有沼田惠范(会长)、官本正尊、佐藤密雄、中村元等。该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从现代的角度去理解和发扬佛教精神,促进世界各国佛教界的相互交流,为实现人类和平而努力。它的工作重心是将佛教经典翻译成现代语言和外国文字,出版发行,并赠给各国的旅馆、饭店,以普及佛教。该协会还经常举办讲演会和佛教经典讲座会,为佛教界兴办文化事业和福利设施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佛教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和合形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奠基于缘起论的立场,佛教将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整体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佛教的生态实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生命的保护,二是对环境的保护。前者包含不杀生、素食、放生、和平运动等行为,后者集中体现为佛化自然、生活环保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家的根本观念。佛家为此提出了“不杀生”的戒律…  相似文献   

10.
荆三隆与邵之茜在2005年第3期《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发表《谈佛典阐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文章说,佛学经典是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与艺术、佛教建筑和佛教活动的文字载体和理论依据,是佛教思想文化联结社会生活的纽带。佛典阐释的研究工作不只是对佛教理念的阐发,也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佛典阐释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对佛学及其经典的阐释性研究,不局限于学术和文化研究的范围,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和谐、进步相辅相成,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者认为,佛典阐释在和谐社会构建中…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从各个侧面展示佛教文化的大型艺术展览︽佛教文化艺术展︾2月23日至3月5日在上海朱屺瞻纪念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展览题写了展名这是上海首次举办的大型佛教艺术展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历代佛教绘画书法碑拓作品当代名家手书的佛教嘉言书法作品有关祖国各地著名寺塔石窟的雕塑绘画摄影作品等共一百五十五件其中由当代名家临摹的宋元明清宫廷所藏的罗汉像观音像佛像及堪称稀世珍宝的北方名刹毗卢寺大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12.
增肇是著名的佛学家。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因深得罗什的般若空宗理论,被誉为“秦人解空第一者”。“空”是佛家哲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很多没有学过佛教哲学的人都听说过佛教的“空”,在一般民众中,“四大皆空”往往成为佛教的代名词,似乎一切皆空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佛家的“空”是有特定含义的。佛教说“空”,并不是说空无所有,也不是指一空皆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佛教所说的修行和解脱也就显得没有意义了。佛教是一种重视智慧的宗教,智慧在佛教里面被称作“般老…  相似文献   

13.
正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是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声音来说法,是佛教的一个古老传统.说法是佛教最为重要的传播形式,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关于说法、听法的利益、说法的次第、信众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以及说法的注意事项、说法时的语调等,都有非常仔细的说明.本文主要根据巴利语佛教经典,对与说法相关的内容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吕彤 《法音》1993,(12)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日电刻下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佛协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被佛家四众弟子普遍看作是中国佛教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佛教事业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赵朴初会长主持和亲自过问下,中国佛教协会自五月中旬起,积极为残疾人福利基金募集书画,得到国内一些著名书画家和教佛界能画善书人士的大力支持。五月十日,佛协举行了由正果副会长及部分驻会理事、工作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初步拟定了募集书画的计划,并决定由研究部具体落实。接着,向国内一些著名书画家和部分省、市佛协、能书善画的佛教界人士发募出集书画函件,拟募书法作品三十幅,画三十幅,要求书法作品最好书写关心残疾人或佛教有关社会公益事业的经文、诗文,作  相似文献   

17.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6,(1)
一座由佛教徒兴办的佛家医院最近在山西五台山成立。在佛教医院行医的法师、居士皆精于医道,藏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释迦牟尼佛乔答摩的传记故事,国内已经有了多种,但我们多半见到的都是以汉文史料为来源的作品。这里我们想介绍另外一类主要以南传佛教史料为依据的作品。西方人研究佛教只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由于近代的世界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发展史的特点,西方人最先注意到的还是南传佛教。以李斯大卫夫妇为中坚的一大批学者,在上座部佛教的研究领域内辛苦地耕耘,他们在经典的整理和出版,在对西文世界介绍佛教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紫柏真可在晚明的儒释会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学说以"心"作为立论纲宗、融摄三教.就易学诠释而言,真可在承认"文字见道,心通三教"的基础上,以名异实同为解经原则,用一心统摄三家,以《易》之经传为诠释对象,用佛教独特的语言和思维,通过心的变现和转化把《易》的思想内容化用到佛家教义中,以《易》为方法,通过破《易》立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