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儿童言语记录个案的分析表明:儿童在11—14个月期间开始获得词。此时儿童所获得的词,主要是与儿童日常生活或动作相联系的名词和动词,其次是象声词。这些词语87.5%来源于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 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总是由成人结合情景进行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儿童对成人言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成人言语教授的作用。由此可见,儿童言语的获得是在人类特有的大脑以及言语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在与人们交际过程中,经过成人的言语教授,并经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和概括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国外关于成人的儿向言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的儿向言语是指成人对处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所说的话语。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对其有多种提法,如“baby talk”,“motherese”,“child directed speech”等。这种话语是儿童在语言获得初期最重要的语言输入,因为它出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养护者,是儿童最早和最多接触的言语刺激。早在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就对baby talk 进行了研究。那时的研究只是搜集成人对儿童说话所使用的词汇,目的只在于登记baby talk 的  相似文献   

3.
王辉  李广政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9):1617-1627
手势是在交流或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不直接作用于物体的手部运动, 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其分类主要从手势的来源、手势的内容、手势的意图及手势和言语的匹配性等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类型手势在出现时间及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手势在儿童词汇学习、言语表达、数学问题解决、空间学习及记忆等方面起促进作用, 但对言语理解的影响未得出一致结论。未来可关注不同类型手势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及对比不同来源手势在各学习领域的优势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特点.方法采用分别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存储和加工能力的被动记忆、主动记忆、图片记忆和词义联想四个实验任务,比较了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NLD)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VLD)及正常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差异.结果NLD儿童在四个实验任务上的成绩均显著低于VLD儿童和正常儿童,而VLD与正常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NLD儿童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对其发育结果至关重要。发声是指儿童学会说话之前发出的声音。已有研究表明, 非类言语和类言语发声异常是ASD儿童2岁前的潜在识别标志。ASD儿童发声异常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动机导向、神经运动导向、感知觉导向和社会反馈导向理论。未来研究可考虑探讨发声异常作为ASD儿童独特的早期识别标志的可能性, 加强哭声在ASD儿童早期筛查中的研究, 探索基于最具预测性声学参数集的自动学习分类模型, 探究内在动机与社会动机对ASD儿童类言语发声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究ASD儿童类言语发声异常的神经机制。从而为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闫嵘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9,41(7):602-612
采用言语交际策略认知结构访谈故事情境,考察了小学3~6年级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理解水平的发展以及言语行为对其策略理解的影响。被试为两所普通小学儿童,其中学习不良117名,一般儿童124名。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理解水平在总体发展上显著落后于一般儿童,但滞后仅存在于意图表达间接程度较高的暗示策略上。其次,在不同言语行为类别上发展趋势不同。对于礼貌请求策略,学习不良儿童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而一般儿童则表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对于委婉应答策略,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7.
闫嵘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6,29(5):1167-1170
80年代以来,语用研究范式逐步为教育和发展心理学所采纳,并为进一步探索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技能的规律提供了崭新视角。在对语用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后,对西方近20年有关学习不良儿童语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从言语行为、语用灵活性、意图推理、指称交际和干预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就语用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幼儿看图说话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看图说话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培养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试图探索幼儿看图说话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此外,由于看图说话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条件,和儿童日常的自发言语相比,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说话的动力来自外部,即由别人要求所引起;(2)说话的内容由图片所规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十年来,哲学主要是研究了语言,而这就引申出许多新的见识。但是,一个似乎并未加以考察而值得注意——这种状况至少发生在欧洲——的问题却是不言语,换句话说,也就是沉默。然而,沉默是一切言语由之产生、最终又回复到其中的起源和归宿。这正是我要在这篇文章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赢在起点     
远大空调总裁张跃有一双听力非凡的耳朵,如果是比较熟悉的人,离他很远他都能听到人家说话,堪称传说中的“顺风耳”。他是国内第一个自购飞机并第一个取得飞机驾照的企业家,每年都要参加飞行员体检,医生说,他的听力比一般飞行员还要高2级。正因为听力上的这种特异功能,使他生活在一个十分嘈杂的世界,他对噪音特别敏感和厌烦,而这却成为了他做空调的标准,那就是要绝对地静音,检测的依据则是他的耳朵。  相似文献   

11.
言语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所学的词都尽可能多地理解它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儿童来讲更重要,因为在儿童看来,两个物体间的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比分类关系(Taxonomic Relation)更突出。所谓主题关系是指物体间的因果的、特殊的、暂时的联系。这种关系强调的是结果,如:蜘蛛和蜘蛛网的关系。所谓分类关系是指类型上相似的关系,比如同一范畴的物体;如猪和牛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强调性质,儿童是如何按照类型学习词汇呢?实验者(E.M.Markma和J.E.Hutchinson)认为,在分类关系中儿童只限于学习名词的潜在意义。这个假说在下面的四个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儿童学习的这种局限性,使言语学习的问题大大简化了,同时也使他们在开始获得言语时面临一个把词义的潜在数量变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声音、音节或单词往往被重复或延长,或者由于经常发生独特的犹豫和暂停,以至中断有节律的语流。这种不伴有其它异常的口吃症状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一致性,约占儿童总人口的4%.有口吃的儿童一般生活不困难,能参加学习;有的宣传也说,口吃儿童有的长大后成了伟大的演说家,这些都可能助长  相似文献   

13.
罗以 《天风》2008,(14):42-43
崇拜,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崇拜,是一种交流,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向神回应。神向我们说话是藉着圣经上的话语,藉着神的创造,甚至是藉着人的行动;人向神回应则是透过言语、文字和音乐。在圣经真理中,有很多是言语所不足以表达而需要以声音来代替的。有时,声音里面蕴藏的意思比言语更加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社会适应、学习和违纪,以及焦虑、抑郁和自杀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有自我概念较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干预和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俊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1,24(4):429-431
运用听读理解测验的方法探讨言语表情标记对6~8岁儿童寓言故事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言语表情标记能促进各年龄组儿童对故事的理解,这种促进作用在6、7岁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显著。男、女儿童对有、无言语表情标记的故事的理解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能力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些儿童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能力,句法意识及阅读理解能力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除了在假词拼读能力上存在缺陷外,英语学习不良儿童在其他语音能力--英语语音意识、听觉言语工作记忆及视觉言语工作记忆上均不存在发展滞后现象;在对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预测时,假词拼读、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和听觉工作记忆是较好的预测效标。  相似文献   

17.
无可避免地,我们会在生活中听到一些不愿意听到的话。例如:“你简直无可救药。”“哟,你这条裙子真好看,可惜是穿在你的身上。”“我听说你找了一份工作,是你父亲替你安排的吧?”诸如此类尖酸刻薄的话,往往会令人感到难堪和不快。甚至,在家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受到这种言语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陷于反唇相讥的恶性循环。其实,要化解这些伤人的“冷语”,增强自信心,有许多的好办法,大可不必反唇相讥,如果有人再对你冷言相对时,你不防试试这些对策:探求言语背后的成因:出言不逊的人,也许他们的内心有许多的痛苦要发泄…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语言获得有普遍性,但也存在某些差异。经分析,影响和决定儿童语言获得普遍性和差异的是同样的四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语言本身有普遍性,但不同语言也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因素是人脑和言语器官有普遍性,但发育水平有差异;第三个因素,儿童的认知发展有普遍性,但存在的某些差异能促进或限制语言获得;第四个因素是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际、成人的语言教援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以及儿童本身的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总之,儿童的语言获得是在人脑和语言器官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在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的交际过程中,经过成人的言语教授(示范、强化、扩展和激励)和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并经概括而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人脑和语言器官、认知发展的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成人言语教授和儿童模仿学习的作用,以及儿童本身在语言获得过程中表现在选择和概括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会有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是无意造成的。但是也有另一种“误解”,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表达需要而对某些词句有意进行的一种歪曲的解释。这种“误解”,人们谓之“曲解”。一般的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的障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而曲解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  相似文献   

20.
王恩国  沈德立  吕勇 《心理科学》2008,31(1):5-10,15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反映了不同的认知加工.采用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比较了语文学习困难和控制组儿童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加工速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语文学习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但短时记忆和加工速度不能解释不同能力组之间的差异,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缺陷在于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工作记忆的缺陷在于言语工作记忆的不足,与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无关,语文学习困难与特定的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不足有关.工作记忆缺陷的原因在于存储能力的不足,而不是加工效率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