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语言的发展是核心的课题之一.众所周知,“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儿童识了字,只能说他们掌握了语言的符号;但要使其语言表达某种观念,还需表示其观念的“词”.所以,我们说:词是儿童从言语向语言过渡的桥梁.构成语言单位的是词,“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末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本实验中。我们加入了单词的意象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中—英双语读者的词汇表征问题。让16名外语系本科生进行词汇判断,实验方法与程序与上一个实验相同。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比较发现,对于高意象词,在语言内和语言间重复条件下都有重复效应,而对于低意象词,只有在语言内重复条件下有重复效应。我们认为,中—英双语读者对来自两种语言的高意象词不但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还有一个为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所共有的意象存储系统;而对于低意象词,则只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中的对译词Logogen不能自动地、直接地相互激活,而可能通过意象系统的中介作用自动地、间接地激活。对被试判断错误率的考察亦验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4.
怎样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误区,喜欢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虽然背了很多单词,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是我对词汇教学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曾涛  段妞妞 《心理科学》2014,37(3):587-592
本文通过对五名汉语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旨在从词汇增长、句法出现和语义发展三方面发掘词汇飞跃时期儿童的语言特征。结果显示:儿童在18个月左右词汇迅猛增长,出现词汇飞跃现象;标志句法出现的词语组合和词汇飞跃在时间上紧密相连;词汇飞跃期儿童语义发展显著,体现为过度延伸词的逐渐减少及下位层次词的逐渐增加。词汇飞跃是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表明其在词汇、句法和语义多个语言层面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2012,35(6):1404-1409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旧词语,人们很容易想到,它们是语言词汇中的“遗老遗少”,早已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和旧思想、旧观念的被批判而淘汰废止了。其实,旧词语既有逐渐消亡的一面,又有随时可能复活的另一面。例如“强人”、“牵头”、“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这些词语都是古代汉语的,到了现代已被弃置不用,但是,前些年又开始相继出现在书面语或口语中,而且使用频率都还比  相似文献   

9.
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机制的两种理论: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重点围绕着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的一个关键问题,即非目标语言的词汇是否对目标语言的词汇提取形成竞争或者干扰详细地论述了二者的理论分歧,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认为非目标语言的词汇会对目标语言的词汇提取形成竞争,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认为不会形成竞争。文章最后介绍了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机制的最新研究趋势,表明了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逐步走向融和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究汉语词汇识别中搭配信息的作用。研究表明:(1)汉语母语者对搭配信息敏感,高频搭配能显著促进词汇识别;(2)与高频搭配在语义关系上高度相近的词对词汇识别无促进效应;(3)以逆序形式呈现的高频搭配亦能促进词汇识别,但其效应弱于正序。本研究为词汇搭配知识的存储和加工方式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依据:互为搭配关系的词语在词汇层面建立了具有方向性的联结,其联结强度取决于语言使用中的搭配共现频率;而在对搭配信息的前词汇加工过程中没有语义作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沉淀,带有浓烈的民族特色,明显地反映中国文化及政治各个方面的实体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起源及其精神。但在国际大趋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由于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而成为汉英翻译中的一大难题,很多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不尽如人意。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词语特点,通过对大量例子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中国特有词汇及表达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中说 :“至仁主 ,曾教授《古兰经》 ,他创造了人 ,并教人修辞。”(55∶1———4)什么是修辞呢?用现代观点简括地说 ,修辞就是如何使语言清楚、确切、生动 ,即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学问 ;具体地说 ,就是揭示选用词语、选择句式、讲究修辞方法和修饰调整篇章以及语体风格的规律 ,从而指导语言的实践。修辞的定义和内容明确地告诉我们 ,修辞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而篇首所引用的《古兰经》经文则更清楚地告诉人们 ,伊斯兰教认为 ,真主在创造人类的同时 ,就已将提高人类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增强人类语言的表现力量提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跨语言启动的范畴判断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熟练潮-普双言者在听觉通道内和听-视跨通道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州话词语为启动词,还是以普通话词语为启动词,当词对具有高语义相关时,启动词均对目标词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在听觉通道内,两种语言之间的启动量无差异,而在听-视跨通道条件下,L2对L1的启动量显著大于L1对L2的启动量。这些结果表明,熟练潮-普双言者共享语义(概念)表征,词汇表征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L1与L2的词汇均能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但其联系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均存在通道差异性。整个研究结果支持Kroll等人的修正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流平台,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逻辑和语言.网络词语一方面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大行其道,蓬勃发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推崇,另一方面也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不但流行于现实口语中,甚至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作文中.  相似文献   

15.
(一) 反义词语,是意义相反的一对或一组词语。在语言词汇里,反义关系可以建立在词和词之间(如“大——小”)、词和固定语之间(如“卸责——引咎自责”)、固定语和固定语之间(如“扬汤止沸——釜底抽薪”),也可以建立在词和词语之间(如“难、困难——易、容易、易如反掌”)、词语和词语之间(如“小户、小门小户——大户、高门大户”)。过去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一个词只可能和一个词构成反义关系。这种理解,我们觉得失之狭窄。反义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矛盾、对立的事物现象认识并加以对举而后形成的。与某词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并可以对举使用的不见得只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诸个词,甚至可能会包括一些固定语。上面我们已举出一些例子,我们不妨再看两个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词汇类型——合称。顾名思义,合称就是将几个有共同之处或有联系的词语合起来所给予的一个特定的名称。如把“东北、华北、西北”这三个词语合起来称为“三北”,把“电影、电视”合起来称为“影视”等。合称在语言中经常使用,它的出现是由于其原式过长,使用中过于繁琐,不便于称说,为了提高交际效率,也是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故而采用形式上较短的合称来代替较长的原式。例如: 1.党的十二大提出要解决三种人的问题,这是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具有情绪调节含义的词语启动某种调节策略, 是实现情绪调节目标的重要方法。然而,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 这可能导致所选词语与目标策略不匹配以及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为此, 我们对多种情绪调节词语进行筛选、分类和评定, 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 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用。首先, 对情绪调节词语与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程度进行评定; 根据结果对词语进行筛选和分类, 建立词语库, 并进一步对词语属性进行评定。其次, 使用句子整理范式, 检验词语库中的词语所诱发的内隐情绪调节策略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 149个情绪调节词汇纳入词语库中, 可以较好地反映5种情绪调节目标(接受、注意分散、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表情宣泄)与中性目标; 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与内部一致性。(2)内隐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策略调节了负性情绪效价和唤醒度, 内隐注意分散策略降低了负性情绪唤醒度。这说明词语库可靠性较高, 其中材料可用于情绪调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点探测任务考察高低道德自我水平对利他和利己词汇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1)高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在利他-利己词语、利他-中性配对出现时,若探测点与利他词语位置一致,被试的反应时比较短,而当探测点与利他词语位置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会延长;(2)低道德自我水平的个体在探测点与利己词语同位时的反应时短,当探测点同利他词语或中性词语位置一致时反应时增加;(3)高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对利他词语的注意偏向值为正,即存在注意警觉,而对利己词汇的注意偏向值为负,表现出注意回避;低道德自我水平个体对利己词汇也存在注意回避。结果表明道德自我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对利他和利己行为倾向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9.
三国吴康僧会编译的《六度集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重要经典,语言生动,有大量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考释经中词语“卧出”、“首过”、“伯叔”,可为汉语词汇史及汉语大型工具书的编修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能力的衰退是由于一般认知能力衰退引起的, 还是由于语言加工系统的衰退引起的, 抑或是两者的共同作用?研究中测量了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一般认知能力(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抑制能力), 以及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水平上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产生能力。结果发现, 一般认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能力都存在年老化现象。分层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贡献, 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和产生能力之间的相互贡献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是不同的, 且存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水平上的差异。在词汇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能够被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所显著预测, 而老年人的成绩却不受一般认知因素影响; 在句子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仍能被一般认知能力或另一种语言能力所解释, 但这两类变量都无法预测老年人的任务成绩; 在语篇水平上, 青年人理解任务的成绩显著地受到产生能力影响, 而老年人的理解和产生任务成绩则分别可以被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所解释。对组间差异的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对组间差异都有显著贡献, 且前者的贡献大于后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能力的老化是语言特异性因素和非特异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