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宝垄华人编年史》原稿出自印尼爪哇三宝垄(Semarang)、塔兰(Talang)、井里汶(Cheribon)三地华人庙宇所珍藏的档案,实际上就是记载15-16世纪当地华人社会的档案。本文根据《三宝垄华人编年史》有关华人穆斯林活动的记载,并结合中外史籍的相关资料,对早期华人穆斯林在印尼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粗浅的探索,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印尼早期华侨华人的历史,论述华侨华人对印尼历史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云亭为明清之际马六甲华人领袖“甲必丹”所创建,兼具华人神庙与治理华人事务官署的双重功能;而《六十甲子灵签》是青云亭用以供华人信众进行签占活动的签谱,因与该亭所祀主神“观音菩萨”相配合,又名《观音灵签》.这部签谱传自中国沿海闽南地区,随着移民的步伐传入东南亚以后,为适应海外华人的信仰需求与生存需要,被赋予了具有海外华人宗教文化特征的“神性”解读与丰富内涵,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族群、施行教育、传播文化等多种作用,长期以来对该地区华人族群的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路平 《天风》1994,(11)
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庆祝《周报》30周年 由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主办的《基督教周报》,自1964年创刊至今已历时30年。联会于9月4日假九龙青年会举行感恩崇拜。该刊在联会200多堂会的支持下,本着报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华人约有600万,其中95%左右已加入印尼籍。据“伊斯兰兄弟会”的领导人刘传图估计,华人穆斯林约有4—5万人。但据印尼《罗盘报》1981年8月4日报导,华人穆斯林已有2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1965年“9·30事件”后不久,苏哈  相似文献   

5.
苏以葆 《天风》2013,(1):50-51
随着时代转变,语言文字不断在变化.以现代英文圣经为例,差不多每隔30年就要大幅修订,如今流传的英文圣经版本不下40种.在中文圣经方面,《和合本》圣经自1919年出版以来,已成为大部分华人教会使用的中文圣经,更是华人教会合一的标志.这本有90多年历史的圣经,已陪伴我们不少日子,甚至是我们上一代,以及爷爷、奶奶的挚爱,他们都把经文背诵得朗朗上口.所以,虽然《和合本》有许多用词在今天已成为冷僻的字或含有歧义,对我们认识真理造成困难与障碍,但我们仍不敢也不愿意对《和合本》做出丝毫的改动.  相似文献   

6.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9):53-53
还要赞美一青年见一男孩手捧圣经欢乐高喊:"赞美主!赞美主!"问其故。男孩说:"《出埃及记》中上帝叫红海分开,使以色列人安然过去,上帝真是太奇妙了!"青年故意说:"你不知道,那时红海的水只有十英寸深,以色列人是涉水过去的。"男孩愣住。青年得意地走开。未走几步,只听见男孩又高声说:"赞美主!赞美主!"青年返回问:"怎么还要赞美?"男孩答:"我发现上帝比我所想象的还要伟大,他只用十英寸深的水就把埃及法老军队给淹死了!"青年一时语塞。[感悟]既然信仰超越之神,就当相信超然之神迹!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文学》北辰这本书的作者系澳洲华人学者、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博士,是他继《道教研究论文集》(1988)、《明代道士张三丰考》(1988)、《道藏丹药异名索引》(1993)之后第四部有关道教的中文专著,1994年2月作为台湾李丰懋教授主编的“...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8,(12)
“华人圣乐作曲家作品演唱会”于11月1日在台北怀恩堂举行。演唱会邀请了10队诗班演唱11位华人作曲家圣乐作品,如:台北怀恩堂诗班演唱马革顺的《欢呼歌颂》、陈泽民的《称颂耶和华》,台北灵粮堂诗班演唱黄安伦谱曲的《诗篇第150篇》等。考虑到一般教会唱的圣乐以国外作品较多,忽略了华人也有很多圣乐作品,台湾圣乐促进会特意组织此次演唱会,鼓励大家在主日崇拜时选唱华人创  相似文献   

9.
包兆会 《天风》2017,(6):54-55
正李问渔(184-1911),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新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他创立了综合性报纸《益闻录》,留下《圣母传》、《宗徒大事录》、《福女玛加利大传》等所译40余种,所著18种,所编《徐文定公集》、《墨井集》等数种。他是晚清从事西学传播的天主教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精通英、法、拉丁语,获神哲学博士学位,为耶稣会再次来中国后首批华人晋铎者;他又号称"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0.
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汉学丛书》中,收有6位华人教徒所撰写的18部西文著作。华人教徒的著作广涉中国的制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虽有传教方面的动机,客观上却促进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这些著作在获得汉学界认可和赞誉的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中西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华人教徒的著作不仅是"交错的文化史"的较佳注脚,还展现了汉学史的多样性,也为解读"侨居地汉学"提供了难得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感动     
韵岚 《天风》2008,(22):17-17
教会预告说,今晚有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翻转》赞美见证会。傍晚,看见参加见证会的弟兄姊妹陆续走进教堂,路过教堂的人,还以为里面有什么文艺演出呢!随着一首《生命的翻转》的赞美歌声,赞美见证会拉开了序幕。首先上来为主作见证的是一位姊妹,她介绍,自己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事教育工作。当她接触到基督教,便感觉  相似文献   

12.
交际随想录     
恭维与赞美 表面看来,恭维与赞美都是称赞别人,说别人的好话,二者似乎并无区别,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恭维者总是怀有某种目的和企图,他所说的那一套“好话”,只是抛出去的诱饵,以吸引对方上钩,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一旦目的达到了,他也就不再恭维对方了。因此,恭维只是一种手段。而赞美别人的人则不是这样,他的赞美没有任何别的企图或用意,赞美就是赞美,是因为看到对方的确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因此,赞美总是真诚的。 其次,恭维者所恭维的有时并不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恰恰是对…  相似文献   

13.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14.
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这充分说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魅力。孔子赞美齐《韶》的核心是内容极“善”与形式极“美”。那么,齐《韶》的内容到底“善”在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方?本文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与稷下学──兼论《易传》为稷下黄老之作黄宝先司马迁认为《易传》为孔子所整理,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否定,然而,仍有不少人坚持认为《易传》是儒家作品。通过对《易传》与稷下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对《易传》基本内容所显示的特点及稷下学对《易传》之...  相似文献   

16.
张侃 《心理学报》1998,31(2):236-236
第二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行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100012)第二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0日到12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这是继1995年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首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  相似文献   

17.
被遗忘的译者:中国士人与中文《圣经》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藉着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和引证,指出在中文《圣经》的翻译这一中西文化交流事件中,西教士译经的"华人助手"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不是印尼的国教,但是在印尼2亿国民中,穆斯林人数的比例达到了90%。其余的居民除了一部分信仰印度教(主要在巴厘岛)及少量信仰自古传袭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其中就包括绝大部分已加入印尼籍的印尼华人。  就这一现象,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印尼媒体也曾作过调查,结果并不令人乐观。总的来看,印尼华人对伊斯兰教存有一些消极看法和戒心,主要有:认为它是“下等人”的宗教,原住民穆斯林“不值得信任”、“敌视华人”等等。关于华人穆斯林的人数,历来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80年代初印尼《罗…  相似文献   

19.
新马散记     
2002年,《中国宗教》杂志社一行5人参加了分别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举行的“华人期刊展”。这次展览是中国大陆首次在东南亚举办的期刊展,此前类似的展览多由香港和台湾等地主办,因此,这次展览引起了新马两国华人的高度重视。展览首先在新加坡的现代书城举行。步入现代书城,宛如走进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文化展示厅,从传统文化到时尚新潮一应俱全,令人仿佛来到了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很多当地华人把这里当作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最佳场所,闲暇之余,往往举家到此看书买刊,因此这里总是人潮如织、熙熙攘攘,当地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从《易经》的卦象结构到《易传》的理念体系,已明显地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系统论特征,《周易》的这种系统论思维,很难说是《易经》卦象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是通过阴阳观念的引进、诠释、阐发而形成的。本文试图证明:正是阴阳观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