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会复堂几十年来,各地纷纷建立教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间教会建立,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教会大复兴。目前,主的福音在中国这块神州大地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福音了。无论你到哪里,只要一问,便能轻易地找到主的教会,真是令人兴奋。与此同时,却也时时看到或听到一些反映教会不良情况的文章,令人忧心如焚。就拿今年第4期《天风》所刊登的《心中的圣殿如何?》一文来说吧!还没有建立一间正  相似文献   

3.
征稿通知     
《天风》2009,(1):63-63
原定11月底截止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比赛',现延时至2009年3月30日,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投稿。摄影作品要反映30年来中国教会在发展变化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上帝对各地教会和信徒的赐福,反映中国基督徒爱国爱教的精神风貌。其中优秀的作品可参加'中国教会复堂30周年图片展'。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4.
张远来 《天风》2015,(3):16-17
<正>堂委应该成为牧者的左右手,以圣经的真理为根基,顺服上帝所设立的教会权柄,顺服教牧带领,执行教牧团队的决定,协助教会做好牧养工作。以"堂委"的形式管理教会是中国教会本色化的一种表现。教会传统和当代世界其他教会都鲜有这种教会管理模式。它贴近中国教会处境。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教会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往往不是来自平信徒,而是来自那些在教会中兼任某些侍奉职位的同工、义工,或者说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堂委。把不正确的人放在了不正确的位置,矛盾就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会常以一堂崇拜代替了教会的其他活动,这种情况已日益显出其不足了,事实上,崇拜与讲道是代替不了所有的牧养工作的。做好牧养工作,势在必行! 今日教会(尤其城市教会)的牧养工作做得不够,也不能完全怪传道人牧师,有牧人心肠固  相似文献   

6.
王从友 《天风》2009,(4):50-51
中国教会从1979年开放第一座教堂——宁波百年堂以来,到现在拥有5万多座教堂,教会的牧养方式也从起初的缺乏传道人、讲台为中心渐渐转向多样化的牧养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牧养需求的多样化,一些城市教会中也陆续出现了青年团契、伉俪团契、妈妈团契等不同的团契。但随着教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教会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2010,(9):62-62
感谢教会元首耶稣基督的恩典,把中国教会带进了一个复兴的春天。教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将得救人数天天加给我们。然而,中国教会复堂之后普遍存在、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羊多牧少”,尽管这些年来各地教会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了侍奉岗位,但与与日俱增的信徒人数相比,教牧同工的数目仍旧赶不上教会的实际需要,加之在位同工也缺乏相应的训练,面对社会问题以及教会内部变得更加多元化需要时,牧养工作更加显得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周新芳 《天风》2010,(11):25-28
<正>中国教会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稳步的、有目共睹的好成绩,我们为之感恩!但是,"三自任务未了",因为离"治好、养好、传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来自农村,目睹农村教会的实际情况,觉得当前农村教会存在很大的挑战。中国现在的农村人口有9.4亿,占总人口的70%,农村教会无论堂点数量上还是信徒人数上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无论从固本角度还是从发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6,(5)
本刊讯:一场旨在与美国基督徒们分享中国教会在圣经事工方面所蒙的祝福和恩典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于2006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美国洛杉矶水晶教会;5月19日至5月24日在亚特兰大第二庞塞里昂浸信会教会;6月6日至6月15日在纽约圣约翰主教座堂作巡回展览。这是自1979 年中国教会重新开放以来第一次在海外举办的圣经事工展,这次展览将分成六个展区。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健康成长的教会应努力做到四世门徒同代训练应有尽有,为教会得以延续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复堂已进入了第40个年头。全国各地教会第一波教牧退休潮已悄然来临,我们不禁要自问,我们准备好了吗?教会教牧常态化的更替可从三个方面思考与实践。一、使徒统绪相承无替我们得遵循普世大公教会传统,重新审视作为基督宗教基本  相似文献   

11.
李世峥 《天风》2012,(4):12-1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出现过较长时间的断层。因此,复堂以来,各地教会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才荒”,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羊多牧少”。于是,各地教会克服重重困难,相继恢复、创办神学院校或培训中心,开始大力培养教牧人才。据悉,当前全国已经有20余所全日制的神学院校,并且有难以计数的培训中心。从1981年第一所神学院复校,至今已超过3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国教会圣经日"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基督教东山堂、天河堂同时举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副会长兼总干事单渭祥牧师以及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的部分同工出席线下活动。周六(12日)下午3时,在广州东山堂院内,参加广州教会培训的牧者和堂委执事共400多人,观看了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专委会为圣经日特别制作的视频,展示了中国教会近年来圣经事工发展和圣经日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1,(7):41-43
众所周知,教堂决不等同于教会,但教会却离不开教堂。因此,历代教会都将建堂工作视为教会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信徒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教堂数量亦与日俱增,我们为此而由衷地感谢上帝的赐福。然而,当前的中国教会,在建堂工作中尚有不少缺欠,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的研究必须基于对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百年金陵神学教育史的简要回顾,厘清成长中的中国教会所面临的挑战在神学教育事工上的思路和任务,并以此展示教会一代代前辈牧长们对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心血。  相似文献   

16.
2019天風     
《天风》2018,(12):F0003-F0003
《天风》是一本集宗教法规、教会动态、圣经注解、信徒见证、信仰思考、教会历史等内容为一体的中国教会Ⅱ佳一公开发行的基督教杂志。1945年创刊至今,累计:发行超1000万本。新时代新面貌,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17.
<正>用心地训练一个团队,并能对新一代委以重任,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侍奉传承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与巨变,我们也迎来了中国基督教冬去春来、重新出发的蒙恩岁月,上帝使用这四十年的历程造就装备了一代教牧。他们有机会与中国教会的前辈们一起侍奉,带着不能违背的异象与托付,在中国教会百废待兴的年日里,渐渐成长为新的历史时期中被主使用的一代仆人和使女。如今,改革开放之初蒙召的一代牧者己渐渐步入退休之年,各地教会正面临着复堂之后的第一波教牧  相似文献   

18.
吴青 《宗教学研究》2012,(2):189-195
何明华是香港圣公会第七任英籍会督,也是一位中国教会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与学生福音的关系始于基督教学生运动,该运动也成为他与中国关系的渊源。抗战时期,何明华在昆明创建了学生教会文林堂,一方面通过文林堂拓展云南教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生福音事工,为教会的未来争取中国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19.
教会最基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中国教会自传研究工作的使命又到底是什么?吴耀宗先生在1956年的讲话中有个十分明确的回答:“教会最基本的使命是传扬福音,引人归主,这就是中国教会自传的工作。” 为完成“传扬福音,引人归主”这一教会的基本使命,吴先生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就中国教会的自传工作作过指示 1951年,他指出过:“若要真的‘自传’,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曹圣洁牧师在《自立运动与本色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始于厦门,"1862年,美、英长老会在该地区合成泉漳长老大会,称为‘中华自立长老会’,厦门的新街、竹树二教堂自聘牧师."厦门竹树堂首任华人牧师叶汉章是中国教会自立的先驱,他与罗嘉鱼牧师(新街堂)为中国本色化教会最早的牧者,在他长达50多年的侍奉生涯中,足迹遍及闽、台两地,为福音的传播以及中华本色教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