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工作记忆广度测验情境下,以152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成就目标定向与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间具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成绩-接近目标与较低的测验焦虑水平和较高的工作记忆广度相关;掌握-接近目标与担忧、情绪化,与工作记忆广度相关不显著;成绩-回避目标与测验焦虑中的担忧和情绪化正相关,与工作记忆广度负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担忧和情绪化存在正相关,与工作记忆广度存在接近显著的相关。测验焦虑是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变量。在测验焦虑中,情绪化对工作记忆的干扰大于担忧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348名初二学生一般性焦虑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近几年,对大学生测验焦虑的研究在国内受到重视。但对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一般性焦虑的研究尚很少见。笔者曾用GAT 量表对189名中小学生一般性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以初二学生为代表,在较大样本中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学生的一般性焦虑作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国内初中学生一般性焦虑的研究积累一些资料,对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若干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教师个性的某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和苏联心理学界在教师个性一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特质理论与教师个性特质论学派的许多学者采用MMPI 量表、16PF 量表及艾森克个性调查量表对教师进行测验,试图找出教师在这些测验中所得分数与教学成功的关系,但测验结果相当混乱。例如,16PF 量表中因素H 和F,有些研究证明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书育人和心理卫生工作中,青年学生在考试问题上存在着行为困扰与心理障碍的事实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关于编制“考试行为困扰与障碍心理测验”的初步研究,包括对测验因素及题目的筛选,对测验信度与效度证据的搜集,以及对测验样本的数据分析等。研究者认为,尽管该测验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但测验的设计是沿着科学与可行的思路进行的,其信度与效度也是基本可接受的,故该测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6.
关于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测验作弊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即不同的道德唤起水平会对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后的个别访谈,我们分析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唤起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本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存在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精神分析学派焦虑情绪的研究中,关于焦虑产生方面:弗洛伊德晚年认为产生于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兰克认为产生于分离与否的冲突,霍妮认为产生于敌意与恐惧的冲突,沙利文认为产生于自我与重要他人的冲突,克莱因认为产生于施虐与受虐的冲突。关于类型方面: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霍妮把焦虑分为原始焦虑、惊时焦虑和期待焦虑,克莱因提出了被害焦虑和抑郁性焦虑,科胡特把焦虑分为内聚焦虑和解体焦虑。关于焦虑后果方面:看到了焦虑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同时也看到焦虑有正性的信号作用。关于解决方面:精神分析提出了诸多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情景判断测验的开发程序、构思效度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详细介绍情景判断测验开发的一般程序,对情景判断测验的多种形式和记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同时,从情景判断测验的结果与认知能力、个性和工作经验等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情景判断测验的构思效度,认为情景判断测验测量的是多维构思。文章最后认为,需要从与其他构思的关系、测评指定构思、影响效度的因素以及跨文化比较等四个方面对情景判断测验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国际焦虑测验协会(STAR)研究的目标在于探讨焦虑的基本理论。测量人们在日常的和特定情景上的焦虑水平,消除由焦虑、紧张引起的不良结果的方法,以及跨文化的研究。其中学生测验焦虑所起的影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社会称许性测量中的归因与否认模型、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模型,相关的研究分别指出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其次综述了计算机呈现的问卷测量与纸笔问卷在社会称许性上的差异;称许性反应对组织心理学中构念间关系的影响——称许性对构念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并没有想象的广泛;以及称许性反应对选拔中的人格测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称许性研究对人格测量、职务分析的影响以及控制称许性反应方面的未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测验中,存在一些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反应定势(resPonse set)是其中之一。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少人在编制问卷、施测以及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却忽略了这一问题,这势必影响心理测验和研究的科学性。下面试对心理测验中反应定势的类型和控制作一初步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分离焦虑是是儿童早期焦虑的一种,是指儿童与重要他人分离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恐惧担忧等正常的情绪反应。本文试图将有关焦虑的理论以及分离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介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分离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题目差异功能(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DIF)是构造测验公平性的重要依据,DIF的研究与测验的效度有直接的关联.本文通过对DIF的提出作简要的回顾,着重介绍如何运用Logistic Regression探测一致性DIF和非一致性DIF,并例证了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的6个项目在性别上存在题目差异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运动员咀嚼口香糖行为与竞赛焦虑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自编《咀嚼口香糖与竞赛焦虑问卷CGSCA》与《运动竞赛焦虑测验SCAT》,调查了457名运动员。结果发现,SCAT表明,运动员在竞赛情景下普遍处于应激状态并容易体验到焦虑;CGSCA表明,竞赛咀嚼行为与竞赛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竞赛焦虑高的个体拥有更多的竞赛咀嚼行为,并更多地采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来缓解竞赛焦虑。本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竞赛焦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调查了是否失明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社交焦虑在这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参与者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66名失明青少年(53.0%,男=4.02岁,SD=1.97)和149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48.3%,=13.04岁,SD=1.11)。他们需要填写关于自尊,生活满意度和社交焦虑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失明青少年的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视力正常的青少年。此外,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且社交焦虑对失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此外,本研究发现,失明与否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能通过减少社交焦虑来实现。本研究结果强调了社交焦虑在失明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增强失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潜在干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鞠成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2):463-468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焦虑有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但受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影响,其焦虑理论仍然存在可修正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