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6,10(8):33-39
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特别是他的自然哲学领域中的本质特殊学说,是阿奎那哲学-神学体系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本文力图对照古希腊本质学说,对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做一个专题考察,一方面对阿奎那本质学说的革命性质做出必要的揭示,另一方面对于该学说的理论前提和理论结构做出宏观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学说的历史的和现时代的意义给出一个扼要的说明。一阿奎那本质特殊学说的提出:对传统本质学说的根本颠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是阿奎那哲学-神学体系中一项特别具有创意的内容。因为他所提出的这一学说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异化就是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个人的本质指什么呢?兰秀良同志说:人的自然性是人的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异化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而且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然性“构成了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的理论前提。”(《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7期)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的存在,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认为心理学科学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也就是心理科学体系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曾经预言:心理学只有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才能从现象深入本质,才能使心理学成为内容丰富的真正的科学。这个体系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人的心理实质问题。第二部分:实践的心理学本质属性。第三部分:各种心理活动的基本元素是“表象”。第四部分:个性是人的自然实体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合金。第五部分:研究人的心理的目的,在于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4.
论人道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辉明 《学海》2002,(2):16-20
人道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源渊流长 ,其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深刻。可以说 ,除马克思主义之外 ,它是最具影响的一种社会学说。在当代 ,一些左翼政党和学者提出 ,要挖掘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这里所说的马克思学说中的人文因素 ,是指马克思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自由平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这些重要思想。概括地讲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即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的学说的主要理论形态是人道主义。因此 ,我们今天研究人学必须深刻理解人道主义 ,包括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个人·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条件──马克思学说中的三个本质因素韩庆祥只有把握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因素,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学说,进而才有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那么,马克思学说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傣医以四塔五蕴学说为核心内容来认识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将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看作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对于认识生命本质、疾病终极原因、病机本质及诊疗法度的确立等傣医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思人的问题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概念正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其基本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长期对人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一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就有一种基本倾向,即不大关心世界的本体,而是注重人;不大关心自然,而是注重社会。在《博士论文》里,他褒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伊氏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中实现的。这样,在对哲学本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正> 孔子的学说是关于修己和安民的人道学说。而修己为安民之本。在一定意义上说,修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孔子修己之道中几个重要问题。一、修己的核心是求仁孔子以仁为人立极,“仁者,人也。”(《中庸》引)仁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所以为人者。孔子对人的界定反映了他对人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初生的人只是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是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关于人的研究是推进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必要前提。而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生存、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一般科学理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省察经济伦理学,既有助于深化其研究,又能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地球人的地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伦理的意义1、对于人及人以外事物的“人之道”伦理学通常可以说是关于人类和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有关道德的学问.它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规范等等.伦理学这个名词,在日本是由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开始采用,作为ethics一词的翻译.如果伦理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此道德即“人应行之道”,伦理学和道德学从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是关于“人之道”的学说.所谓“道”不只是“人应行之道”,不但指人类走向何处,还要使所走的道路成为最容易、最方便和最有秩序的和行得通的道.“道”在现实生活中,以“任何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道”表现为最普通的义务性概念.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中国,对理想的怀疑与冷漠已经是一个多少显得有些无奈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对人之为人的类本质的理解有一定的关联。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的相关学说中,理论界关注较多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在”是人的类特性、类本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的命题。但是,有一个论点似乎尚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这个论点又恰恰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社会历史观对普世伦理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基础,是其人的需要理论和人的本质学说,其主要内容揭示了道德的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与全民性以及客观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社会历史现对正确评述普世伦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其广义的概念是指关于人的本性(本质)的学说;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廿世纪上半叶西欧哲学界中特别盛行于德国的一个流派,该派别发源于唯心的“生的哲学”观念(韦·狄尔泰)和埃德蒙特·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学科(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的资料的运用和解释,力图重新创立一种关于人的完整概  相似文献   

14.
论存在者与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致思路线;尔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卫平 《现代哲学》2002,3(4):33-40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首先,如何认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即两者是对立的还是相容的,不同的看法,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其次,如何认识自我的社会本质和具体存在的关系,以往是注重社会本质而忽略具体存在,突出表现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阶级性,由此人的全面发展失去了理论的立足点。再次,如何认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过去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绝对化,出现了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片面性,即只强调个人是服务于集体的工具,不能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看作是互为目的和手段。中国近20多年来,两次讨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此前的失误有所克服。  相似文献   

16.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对哲学这门学问的本质的揭示。而哲学的思维原则是哲学学说的前提及其本质的具体体现。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的诸多哲学流派在本质上坚持的是个体性的哲学原则,即是从抽象的个体的人出发,去理解人的本质,观察社会和历史,从而建构其哲学理论体系的。这是跟它们所依托的时代精神的特质直接相关的。马克思的重要贡献表现为对个体性哲学原则的超越,以社会历史性原则为基础开创了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向度。这是19世纪中叶欧洲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必然表现。本文试图循着这一线索重新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心性”为中国哲学所特有的范畴。“心性”理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之中。同许多范畴、学说一样,“心性”学说在先秦时期已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形态。从本质上看,先秦时期的“心性”理论,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为一体,注重主体思维与道德理性的结合。本文拟从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心”之修养方法等方面粗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一、先秦“心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在中国哲学中,“心”是人所特有的思维器官。“心性”源于“人性”。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人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说,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们总是喜欢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成年时期的马克思加以割裂,并且以青年马克思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言论来歪曲马克思,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本质的异化现象。但青年马克思在谈人道主义时,总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非人的生活状况为对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造世界和人的学说为基础的。文章说,早期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的言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当时提出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创举,表现了马克思的崭新的大胆精神。并说,列宁在后来发展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学说,俄国工人阶级首先把这种思想变成了现实。马克思谈过“异化”问题,但这个“异化”概念是他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借用的概念。马克思使用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在有剥削的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丧失人的特性,人的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愿活动,而是强迫劳动。劳动者所创造下的东西成了劳动者的对象化,劳动者的产品剥夺了劳动者的族类生活。文章说,人的异化现象的消除只能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这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时代人类的基本任务。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理想:“人人皆兄弟”。文章接着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的制度而斗争的无产阶级的具体的人道主义口号。  相似文献   

19.
人是具有生命的灵性动物,但他比所有动物高贵得多,因为他有理智和意志;这是他独具的特性,是造物主在起初就这样为他安排的。然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由来,总觉得稀奇,也想自我认识,自我研究;这种研究在学术界称之为人类学。人类学比较有权威的学说有两种:一是圣经创世纪前三章对人类的本质和起源的叙述;一是近代人类学。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现象学为在科学主义的霸权之下拯救欧洲人性的危机而创立了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转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由此悬置几千年的政教伦理的局限性,追溯到传统文化中的普遍人性的根。对儒家学说的现象学还原由孝返回到仁,对道家学说的现象学还原由自然返回到自由意志,传统文学艺术的现象学还原返回到了文艺的感性的直观本质,汉语从文言到现代汉语的演变则使语言还原为人的此在。所有这些还原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抽象继承和具体批判的体现,为国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揭示出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人性和普世价值、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