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赵朴初●中国汉地佛教向以显密圆融为特色,在供佛、念诵、修持等方面都反映了这一特色。目前神州大地堪称佛像之最的在五个方位上也形成了五方佛的格局。依建造年代的顺序,北方有云冈大佛,中原有龙门大佛,西方有乐山大佛,南方有香港天坛大佛,东方有现在建...  相似文献   

2.
徐杉 《宗教学研究》2013,(1):150-155
开凿于唐代的乐山弥勒大佛摩崖造像,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大弥勒佛造像.本文从乐山弥勒大佛造像中的几个问题入手,结合佛经中的弥勒信仰和当时国家政治背景,探讨修造弥勒大佛的深刻原因,揭示出当时修造弥勒大佛与国家意识形态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伍弱文 《法音》2014,(3):56-57
正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今乐山),而嘉州如此出名,凭的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大佛像呈坐姿,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看过乐山大佛后,不得不为它的雄伟壮观感到震惊,大佛通高71米,并且是在江边的陡峭石崖上雕凿,当初的建造难度可想而知。据导游说,初建成时,佛像外面还建有天宁阁,这么大的工程,出自于一个叫海通的僧  相似文献   

4.
乌尤寺今昔     
在万里长江上游的峨嵋山麓,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之处,有一座开发较早的城市——乐山市。它在公元前六世纪为蜀王的冶所,西汉称南安、平羌,北周名嘉州,宋以后名嘉定,清康熙十二年始更名乐山。乐山对岸的碧波激流之上,并肩峙立两座凝丹叠翠的小山,一座名凌云山,山上有盛唐建立的凌云寺,并以寺前临江就山开凿的乐山大佛而闻名于世;另一座名乌尤山,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阿富汗著名的巴米扬大佛毁于塔利班之手,至今人们记忆犹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民对这种毁灭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与惋惜。时过一月,中国成功地为一尊世界著名大佛———乐山大佛做了整容手术,此事同样引起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的幸运与巴米扬大佛的悲惨形成了两种强烈的反差无疑给了有良知的人们一个震动。本刊在今年第二期曾经对巴米扬大佛事件作了详细报道,现在则对乐山大佛做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6.
继印 《法音》1988,(10)
1.乐山大石佛:位于四川乐山县凌云栖鸾峰监江的悬崖绝壁上。是一尊弥勒坐像,头与崖齐,脚踏大江,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工程浩大,气魄雄伟。它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历时90年才完工。据有关资料记载:佛身高71米,头宽12米,耳长6米,肩宽28米,脚背可围坐100多人。2.甘谷大石佛:坐落在甘肃甘谷县城的大佛山石窟内。这尊石佛身高38米,胸间10.4米,袒胸赤足,面貌丰润,体躯宏伟。上着通身袈裟,下穿长裤短裙。据专家考证,为唐代所造。3.荣县大石佛:位于四川荣县城东南郊大佛山上,为佛陀坐像。大佛就石崖造像,高36.67米,宽12.76米,头盘螺髻,脸形长方,高鼻方口,双目平视,形态衣饰精雕细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0,(1):20-20
本刊讯在跨进21世纪的头一年,又喜逢新世纪的第一个龙年,中国佛教协会同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为庆贺和纪念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精心设计、印制了《中国佛教新世纪龙年纪念封》一枚,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这枚纪念封的图案是以佛教的曼荼罗为背衬,供奉中华大地上的五方五佛(山西大同云岗大佛、河南洛阳龙门大佛、四川乐山大佛、香港天坛大佛和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周边祥云缭绕、龙天护法,设计新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为之题签。纪念封选用优质布纹纸,分普通版和珍藏版两种,分别用金色线条和凹版压模…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境内,已知的佛教石窟造像群共有一百二十四处,摩崖大佛造像十尊。最高的乐山大佛高达七十一米,其次为荣县大佛高三十七米,大足卧佛长三十一米,潼南大佛高二十七米,江津大佛高十六米,安岳大佛高十六米;合川大佛高十四米,资阳大佛高十二米,南部大佛高十二米,威远大佛高十一米。以上十尊石刻造像,或坐莲台,或立江岸石壁,或卧石窟之中,经干余年而完整无损,实堪称为我国佛教艺术的一大奇观!四川石窟佛像,雕刻技法纯熟,艺术风格优美庄  相似文献   

9.
佛造像研究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渐与儒道比肩。于是开石窟,建寺院,造佛之风大兴,历代不辍,而尤以北朝为盛。大者依悬崖绝壁之势而凿建,规模庞大,花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完成。如:云冈之昙曜五佛,龙门卢舍那大佛,及乐山大佛等。小者寸许,置之掌中而有余地。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8,(3)
据最新测定,举世闻名的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为五十八点七米。过去,各类书刊、辞典上关于乐山大佛身高的记载均为七十一米,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新近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得出数据比原记载低了十二米多。用同一方法测出乐山大佛的各部尺寸分别为:肩宽二十四米;头高十一点七米;颈长一点七米;脸宽七点八米;眉心吉祥痣直径零点三米;发髻总数为一千二百三十六个;脚背长十九点九二米。以上数据除肩宽外,与相传的大佛各部尺寸都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是根据印度大乘教中的弥勒未来佛小样开凿的。弥勒未来佛来自天界兜率宫净土,打坐、行走、渡水脚下都踏有莲花,象征佛祖圣洁、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而佛踏莲花很有讲究,必须是赤脚踏在盛开的自莲花中。在佛国众神像中诸如韦驮、四大天王等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6)
(一)前言天坛大佛座落于香港大屿山木鱼峰,由香港宝莲禅寺筹建,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公司承建。大佛高二十六点四米,是全球最高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像,预计于一九八九年建成。由于大佛的坐基是仿照北京天坛的圜丘而设计建造,故名天坛大佛。这座宏伟的大佛寓意世界和平,是香港开埠以来宗教界的盛事,并将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吸引中外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朝拜,对香港社会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重大意义,盼能在  相似文献   

13.
青山佛趣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确实是人算不如天算,想得到未必能得到,没有过高期望值,却会得来全不费功夫。笔者1968年从无锡到苏北插队(下乡),1988年落实知青政策安置来马山(上山),原以为乡下呆久了,回城里一定不习惯,不料马山比苏北还清净,钓鱼、种菜,双休日挺快乐,尤其是马山祥符寺耸起了一座88米高的青铜大佛,真好似落到了佛福宝地,今生有缘,三生有幸。青山有佛朋友多,1994年10月20日与城里来的插友参加灵山大佛奠基典礼,19日还是大雨连绵,第二天上午却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盛会如期举行,中午仪式结束,整个下…  相似文献   

14.
德全 《法音》1988,(10)
到乐山的游人没有不参观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的,何况我又住在嘉州宾馆,朝夕与大佛隔江相对,更盼望能早日参访大佛寺。6月28日我终于如愿以偿,在乐山市佛教协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有幸去瞻仰大佛。大佛寺里游客熙熙攘攘,地上痰迹脏纸随处可见,却没有见到一个清洁工人在打扫,也无人维持秩序。院子里的脏纸多与小卖部出售各种冷饮有关,猛然抬头,只见小卖部的楼上赫然挂着《藏经楼》的匾额。大殿里佛像也还庄严,佛像旁挂着“不许攀登佛像拍照”的牌子,旁边却又有一只高凳,专供游人爬上去。负责为游客拍照的是个有营业  相似文献   

15.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的风景名胜主要集中在凌云、乌龙两座山上。而两山之间有一条世界上最早开凿的人工泄洪河——麻浩河,麻浩河是两千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为避嘉州(乐山)三江水患,而领导民众凿开凌云、乌尤二山连体处以减刹水势而修造的。横跨麻浩河,连接凌云、乌尤二山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桥,一座造型独特的现代仿古桥——濠上大桥(见压题图)。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2)
世界最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像——香港天坛大佛,10月13日中午在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举行圆顶洒净仪式。这座耗资六千万港元的大佛由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承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香港钟  相似文献   

17.
惟圣立教,惟贤启圣,用大而利博,功成而化神。即于空,开尘刹之迷,垂其像,济天下之险,嘉州凌云寺古佛石像,可以观其旨也。——《嘉州凌云寺大像记》嘉州即乐山古称,古佛石像即现在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依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开凿的一尊弥勒坐像,坐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8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发髻1021个,相好庄严,比例匀称,临江端坐,气魄雄伟,是我国盛唐时代造像的巨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在乐山大佛两侧沿江崖壁上,还雕刻有许多诸佛菩萨和宫殿楼阁,可惜大都风化模…  相似文献   

18.
一、大屿山与天坛大佛大屿山是一座海拔737米的岛上群山,距香港市有两个半钟点的车船行程。从飞机上鸟瞰大屿山,星罗棋布的群岛簇拥着这块硕大的翡翠。亚热带湿润的海洋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大屿山一年四季杂木织锦,奇花异草蓬勃生长,加之较高的社会文明程度,反之增加了它立体的美感。大屿山主峰叫凤凰山,它象凤冠一样高高耸起,在蓝天和瀚海之间昭示她的美俊:侧旁是弥勒峰,远远望去,象坦胸露腹、坐笑人间的弥勒佛,它面对着木鱼峰,在天地间日日夜夜敲打着这只硕大的木鱼。天坛大佛就耸立在木鱼峰上,俯视沧海桑田和红尘人…  相似文献   

19.
心平路才平     
据<大佛顶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记载,有一位持地菩萨,他在往昔是一个修行的比丘,凡是见到道路不平整,妨碍车马通行的,他就会想办法把它填平.如果路不通,他也会想办法去架设桥梁,一直以苦力行善,生生世世,勤苦无量.后来,他因此见到了佛,佛告诉他:"你应当先平整自己的心地,唯有心地平整了,世界上的一切才能平整."持地菩萨听...  相似文献   

20.
桑吉 《法音》2001,(4):22-26
公元632年,也就是贞观六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历经艰辛来到中亚一个叫"梵衍那"的地方,不由惊叹于巨大佛像的辉煌壮丽,多年以后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中回忆说: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 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这两尊大佛,就是不久前被阿富汗塔利班炸毁,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巴米扬大佛。3月28日,本刊记者就阿富汗佛教和巴米扬大佛,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国中亚西亚考古学专家晁华山先生进行了专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