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旅游利益主体融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泓  周章 《学海》2006,(5):150-154
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利益主体理论产生背景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中利益主体的构成,指出利益主体协调机制是实现旅游利益主体融合的途径和基本保证。这一机制的核心主要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和激励、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设科研诚信、遏制科研不端需要我们树立合理的科研诚信观。在反思科学契约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科研诚信观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科研诚信建设既不能单纯依靠科研共同体及其成员的自律,也不能单纯依靠公共机构的监督,而是应当将公众也纳入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科研共同体、公共机构和公众三者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科研诚信建设实质上是要正确处理科研诚信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关系,需要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主体需要的初步诠释所谓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需要,就是指主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即社会实践的和认识的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需要。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企业或集团、一个社区,也可以是一个人。如果从广义的文明角度加以定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需要包括主体对精神生产的积极成果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交往、精神享受的需要,它集中地从三个层面得到反映:一是反映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二是反映主体应有的伦理道德的规范;三是反映促进主体发展的文化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朱平  龚廷泰 《学海》2002,1(2):21-25
社会利益主体可以按拥有利益资源的多少分为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 ,按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高位主体和低位主体。社会利益的分化和整合是这些利益主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手段、方式或机会。在通常情况下 ,高位主体和弱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整合 ,低位主体和强势主体倾向于选择利益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既相对立 ,又相依赖 ,这就造成了利益的分化与整合呈现出既相反相斥 ,又交融互修、交替互补的局面。为了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需要保持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必要张力和平衡  相似文献   

5.
宗教旅游以宗教文化为核心,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常遭遇实践难题,需要加强分析与研究.宗教旅游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宗教场所、宗教信徒、旅游者等,彼此之间各自具有特殊性,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具有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分析各利益主体在宗教旅游中的地位作用、利益诉求和矛盾关系,有利于建立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人性的分析揭示了利益及其在利益满足过程中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认为利益的实现需要伦理和法理的调适和整合,调整利益关系使之合理化是伦理和法理的共同使命。在当代中国,调整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寻求法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益和道德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利益的角度,道德可以分为无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而有利益诉求的道德又可以分为有物质利益诉求的道德和有精神利益诉求的道德。有利益诉求的道德与无利益诉求的道德,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利益最大化”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普遍追求。尊重人们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有严格界限的,其界限就在于人们只能在不损害他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范围之内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要求人们以正当的行为方式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现代哲学》2000,(1):62-66,61
在西方世界,自从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他们的利益与旧制度、旧道德以及旧的伦理精神的对立,同时在自己的阶级内部也有诸多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调整。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重新建构与之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形成新的伦理精神以协调这一时期的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伦理精神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以特别强烈和持久地满足一定需要为目的的;需要总要表现为主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人类最基础的需要无疑是生活资料的需要,但也不能由此忽视人的其他方面的需要,正是那些各种不同的持久的和不易满足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利益。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利益的多样性。利益体系中各种利益主体相互交错、相互作用,构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利益冲突可能是由于根本利益不一致、不相容造成的;也可能是根本利益是一致,但由于实现条件的制约,两种利益不能同时实现或不能充分实现造成的。一般地说,前者是对抗的,后者是非对抗的。利益冲突可分为利益主体的内部冲突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有两种表现:即敌对情绪和行为。利益主体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若干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人类利益实现形式的转换与更新。经济全球化中,不同利益主体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即全球伦理,以实现稳定的经济秩序和自身的利益。但全球伦理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障碍,乃至冲破政治上霸权主义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共享利益是新时代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劳动与资本共享利益,还包括不同所有权资本共享利益等。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出现过为缓和劳资矛盾和抑制通货膨胀所提出的分享利益模式,诸如净利润分享、纯收入分享及员工持股等分享经济模式,但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所有权绝对垄断利润的地位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要素地位及分配制度都存在着不平等,企业共享利益难以实现。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企业共享利益提供了根本保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特别是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于企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而且保障了共享机制的公正实现,使企业共享利益成为可能。企业共享利益的公正实施可以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坚持、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公平的员工持股制度、混合所有制的平等合作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精神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 ,关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应当区分客观形态的民族精神与作为弘扬和培育对象的民族精神。前者是中性的 ,既包含积极因素 ,也有历史的局限 ;后者则是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文章根据对民族精神积极内涵的科学概括 ,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并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处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坚持真理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解除的基本依据。其包括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阶段的社会的婚姻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然不同时期的文化、道德、政治等因素对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到当代社会,婚姻的基础由家族利益转向个体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个体对于婚姻的生理上、物质上、感情与精神生活上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人民利益至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奇 《学海》2004,1(4):13-17
本文对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至上思想予以多视角分析和深入论证 ,认为它主要有几点表现 :(1)紧紧把握唯物史观 ,科学认识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2 )强调健全法制 ,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3)转变工作重点 ,制定在共同富裕大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大政策 ;(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几点的有机统一 ,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静 《学海》2014,(3):130-135
公共财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有政治、经济活动中关键的环节,决定着全社会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而公共财政的有效运转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制定,离不开对公共财政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各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深层分析。文章针对当前现实,系统总结了财政利益分配调整的具体思路。特别是,基于公共财政的政治属性,指出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中的利益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或道德律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解利益冲突问题,怎样解决利益冲突,也一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焦点.寻求最佳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方法,需要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并能够认真遵守的行为法则,而这个法则的确立需要人们对冲突中所涉及的利益边界有一个深入地分析,即对矛盾冲突进行利益限度分析.目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生命伦理学原则有"二原则说"、"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1]."五原则说"即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原则和个人自由原则.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利益限度原则,突出地表现为利益自主、利益互赢、人人有利的特征,此三者即为利益限度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职业与专业有所不同。医学专业精神基于医学专业的特点而产生,起着维护医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医学专业的核心理念是病人健康利益高于一切,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特点。医疗自治权的获得是医学专业形成和医学专业精神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医学专业精神首先依赖医生的自律,但同时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社会调控。  相似文献   

20.
应该看到,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军人在利益实现中的不平衡心理已成为弥散于军人群体中的一种最普遍的社会心理,如何调控这种社会心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了军人不平衡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分析了这种心理对部队建设的危害,并提出了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