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晓望 《天风》2009,(1):27-29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虹口区基督教有序发展,全区现有基督徒12000人左右,教堂3座,即景灵堂、鸿德堂及新造的江湾基督堂。教堂分布合理,基本满足当前基督徒的需要,深得基督徒的赞誉,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008年12月18日,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上海虹口区江湾基督堂献堂典礼,见证了上海基督教又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2.
一、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处理好自由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履行好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我们有以下几点应该做到。1、强调信仰上互相尊重、创造社会的和谐不同信仰的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基督教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纠正了过去存在的“以我为主”的认识以及对其它信仰群体采取排斥的错误观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来对待非基督教信仰者。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因此这里也包括了对无神论信仰者的尊重和对以无神论为…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上是“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这样,基督教发展到我们眼皮底下(党校宿舍院)而无人敢过问,唯恐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认为,人家有在教内宣传有神论的自由,我们有在教外(社会上、人群中)宣传无神论的自由——不过这个宣传要有点“由头”;不然,凭空“开讲”是没人听的。有一家信点佛教的老人,她家是什么神也信,屋内既供着观音菩萨,也供着财神灶君。这一天,她也想“赶时兴”加入基督教,教方牧师说,欢迎你“信了主”。  相似文献   

4.
葛宝娟 《天风》2002,(8):46-47
基督教在中国被更多人接受,必须植根于中国土壤,必须与人民认同,必须关怀所处的社会。基督教是入世的宗教,其教义强调信心和行为并行,如“道成肉身”、“上帝爱世人”、“爱人如己”、“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在社会上“作光作盐”,以实际行动见证信仰。今天我想谈谈我对基督教与社会关怀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峗怡 《道德与文明》2014,(2):112-118
政府对卫生领域的优先次序资助有助于将有限资源投向"靶点",并实现政策效能和社会卫生福利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的优先决策标准是福利社会公共财政资助的关键依据。为适应中国新医改资源的利用优化,通过梳理多国优先分配的伦理思想源泉及其决策价值观,进一步理清卫生资源配置伦理标准的优先分配规则的形成机制,除了涵盖较为经典的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分配正义等思想,也应融入东亚文化的社群主义和中国哲学观下的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田野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对基督教社群中妇女信徒的年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并进而阐述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意义。作者的结论是 ,基督教社群女性多的现象并不表明其单一性和封闭性 ,而是在这背后隐藏着社会伦理方面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超群 《天风》2016,(11):16-17
正文化认同和适应是中国基督教避免国人误解的关键。平心而论,基督教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某些时候遭到误解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正确的处理对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至关重要。一、社会上有哪些误解?社会上对基督教最根本的误解是认为基督教是洋教,基督教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当然不是所有舶来品都被人们排斥和拒  相似文献   

8.
李卫东 《天风》2018,(4):26-28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盐城地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大宗教得以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伦理思想的分析,人们通常从思想家或思潮的角度进行,但这很不够。本文从日本人的心情主义入手探讨日本伦理思想的特质。“和善“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意味的词,可以解读出日本人和日本社会的伦理思想。“和善”由传统的注重共感发展为今天强调共生,这其间也包含了日本伦理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