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他的经济改革思想至今还有借鉴作用。他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一次他登飞来峰,上到了位于峰巅的千寻塔,极目四望,意气风发地写下了一首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国著名的佛教大师赵朴初先生,在诗词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生前曾对王安石的这首诗有过评论,他说“我常坐飞机,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蓝,脚下云海茫茫,哪里看得清下面呢 !”因此他作一诗道“快然自足飞机上,珠穆昆仑脚下行。…  相似文献   

2.
刘凌维 《天风》2020,(1):56-5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如果要选"贺岁诗",王安石的《元日》一定会榜上有名。彼年,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开始推行新法,春节时他看到家家户户都欢天喜地忙着过新年,那辞旧迎新的景象与推陈出新的新法如出一辙,他憧憬着新法会像新年一样,给大宋带来全新的气象,有感于此,他写下《元日》一诗。有人总结人生的两大意义,一为快乐,一为信仰,而王安石显然追求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3.
饼擀厚处     
小时候在乡下,我们族里有一位木匠奶奶,她不识字,却又非常了不起。因为她生了六个儿子,娶了六房媳妇,是我们族里儿子最多却又从来没有找过家族长调解纠纷的人家。 木匠奶奶家是四世同堂,老老少少好几十口人生活得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像一棵繁花似锦、叶茂枝盛的大树。老大老二当过兵,所以分配在城里工作,生活稳定宽裕。老三老四在家种田,农闲时赶庙会做个小买卖儿,赚个日常花销。老五老六继承家传衣钵,一手的木匠绝活儿,每年的活儿早早就排满了。  相似文献   

4.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都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评,佳作如林,但亦间有仅以形式逻辑眼界评诗,点金成铁,大煞风景的。 六朝梁代文人王籍《入若耶溪》诗中有句云:“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生机活泼,诗味颇浓。宋人王安石虽写出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佳句,但对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却大不以为然,他在《老树》一诗中批评说:“古诗鸟鸣山更幽,我意不若鸣声收。”在王安石看来,“鸟鸣”则不是“山幽”,“山幽”则不能“鸟鸣”,二者绝不可以并存。安石晚年退居南京,有《钟山即事》一诗,末两句云:“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竟直改王籍诗句,静则静矣,但静得死寂,了无生气。同时代文人黄庭坚曾嘲笑说:“此点金成铁手也。”  相似文献   

6.
书桌     
十多年前寄居乡下的时候,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一张书桌。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别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他。对于木材,我没有成见,式样也随便,我只要有一张靠着写写字的桌子罢了。他代我作主张,用梧桐,因为他那里有一段梧桐,已经藏了好几年,干了。他又代我规定桌子的式样。两旁边的抽屉要多高,要不然装不下比较累赘的东西。右边只须做一只抽屉,抽屉下面该是一个柜子,安置些重要的东西,既见得稳当,取携又方便。左右两边里侧的板距离要宽些,要不然,两个膝盖时时触着两边的板,就感觉局促,不舒服。我样样依从了他,当时言明工料价六块钱。过了一个星期,过了半个  相似文献   

7.
菊花误     
正菊花素有"君子"之誉,傲霜斗雪,不合流俗,故被赋予凛凛人格。文人赋诗题咏,画家泼墨挥毫,都要表现菊的孤高标举。菊有共性,人有个性,于是,就有了"菊官司",姑且称之"菊花误"。《西清诗话》记载,王安石曾写了一首《残菊》诗:"黄  相似文献   

8.
心路随想     
下面的这个小故事,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主内的朋友们一定会从这个小故事里得到启发。1945年的伦敦,有一位木匠为教会制作一批小木箱,用来装运发往中国的一点物资,以帮助那里同日本法西斯做斗争的教会人士和民众。这是一个志愿性质的工作,木匠不领报酬。工作结束回到家,木匠发现他早晨刚配好的眼镜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有一老乡名刘攽,字贡父。两人私交很好,"每相遇必终日。"然而刘贡父对王安石倡导的变法却不以为然,加上他博学多才,平时喜欢揶揄别人,所以一逮着机会就嘲弄、戏谑王安石。为强国富民,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王安石都愿意为之,于是有人投其所好,出了个"好"主意:"若是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抽干,一定是良田千里,于民  相似文献   

10.
方笑益 《佛学研究》2004,(1):370-372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中所用佛典的解释都不够准确,遂略作辨正,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变法和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其中的哲学部分综述于后。一王安石的自然观侯外庐、邱汉生、陈正夫、任继愈、赵宗诚、田光烈和杨鑫辉等认为王安石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冯憬远则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哲学史工作者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三十多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二程对王安石变法和新学的态度学术界一致认为,二程是王安石的反对派,但是关于二程是否一开始就站在司马光一边反对王安石变法,则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任继愈认为,在北宋的政治斗争中,程颢开始时同情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后来就站到以  相似文献   

13.
《管子》和《周官》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两大渊源。王安石最早并不太重视《周官》这部经典,而《管子·轻重》在他早年的理财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印记,可以说《管子·轻重》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起点。熙宁新法推行以后,王安石宣称其理财新法源自《周官·泉府》,《周官新义》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完成形态。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管子》与《周官》地位存在着差异,但在理财思想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大师的境界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画、印、诗、书俱绝,特别在绘画和治印两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画印艺术的精髓,又别开生面独创新格,其艺术魅力如醇酒一样,历久弥香。齐白石只读过半年私塾,木匠出身,最终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固然是孜孜以求虚心好学的成果,也是他宽能走马的广阔胸襟使然。  相似文献   

15.
枕文化品趣     
正枕头,是睡眠的伴侣,恰如人们所吟道:"谁说绣枕小,夜夜有好梦。"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情趣盎然的枕文化,如:枕诗: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吟咏枕头的诗句,如王安石吟道:"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文;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唐代刘禹锡  相似文献   

16.
新房子装修完了,我准备请木匠打件写字台。父亲在电话上跟我说,老家还有块上好的木料,下周开三轮车送过来,能省一笔钱。木料运来了,木匠师傅拍打着赞叹道,真是做家具的上等桐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四川内江市的一个俱乐部里,一位老师正在给一群学员示范着木工技艺,这位老师30岁上下,已是远近闻名的木工艺人。令人意外的是,他曾经是一位讲着外语、拿着高薪的外贸公司上班族。他叫张建,两年前他放弃了年薪40万的工作,回家当起了木匠。张建的爷爷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匠,曾经作为省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轻工业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一定不会忘记诗圣杜甫的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一定也记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样豪迈的句子。自然,我们一定也忘不了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引了这么多古诗文,目的就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站在最高处的人,放眼望去,天地万物尽收眼底。那种把天地万物踩在脚下的豪迈感,一定是激励我们不畏艰辛爬  相似文献   

19.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这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很少见的。一个纨绔子弟与乔治·莫瑞在一沙龙相遇。这人对乔治非常嫉妒,想要中伤他,于是,就高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诗人回答:“是的。”“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乔治微笑着很礼貌地回答:“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是的。”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书局,2018年,160万字本书以年、月为序,对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生交游、政事、文学、学术等进行全面考述。全书共八卷,卷一考述王安石的家族世系,以及自出生至仁宗庆历元年(1021—1041)的行实;卷二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庆历元年至至和二年(1041—1055)的行实;卷三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嘉祐元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56—1067)的行实;卷四考述王安石自神宗熙宁元年至熙宁三年(1068—107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