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莉  冯江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3):22-24,43
随着女性职业的发展,女性在适当保持传统性别角色的基础上逐渐适应原以男性为主的职业社会的各种要求,这将导致女性人格双性化的发展。本文尝试在回顾传统性别角色理论和人格双性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女性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这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培育。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发展上。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起来关键是人,关键在人。和谐社会是由具有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内容中,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熟     
具有成熟人格的人是那种不仅和环境抗争取得胜利而且和自我斗争也获胜的人。 ——德谟克利特  相似文献   

6.
鲁从阳  郭广银 《学海》2011,(1):81-88
理想人格是解读《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子关注人的生命的本真存在和理想状态的实现,他从其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道论出发,引申出以"朴"为本质的人性论,并通过其朴素的辨证思维建立其彻底的道德观,进而提出尚柔、守中、持保三宝等修养途径,建立了一个使人实现其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完成人格并达至理想的存在状态的体系。守中成德——修德复命——复命归朴——道无名,朴,这即是老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7.
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调节传统女性概念上固有的人格面具和男性欲望,从而能够在对男权的批判中找到自性化的女性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幼儿人格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她们的人格品质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解幼儿教师群体人格特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师生——未来幼教师资队伍的良好人格特征,我们开展了“面向21世纪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本调查报告是该项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女性人格意识自我觉醒的高潮,开启了女性人格意识觉醒从朦胧走向理性、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新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婚姻领域,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在教育领域,争取大学开放女禁,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涌现;在社会领域,争取男女社交公开,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经济领域,谋求男女职业平等,呼吁女子财产继承权;在政治领域,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发起女子参政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是空前的,虽然有局限性,但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突破,并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先哲们对所有权本源和理念的论证角度和论述方法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论证思路并非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经济基础出发,而是几乎一致地从人的本性、人的生存、人的劳动、人的理性选择、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人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权利义务关系出发阐述所有权的本源性特征。物权就是人格本身的权利,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实质上是所有人的人格的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保护所有权,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