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儒释道融合的成熟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三教论》中说:“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惟常是吉。……三教之立,虽持身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阙者。”认为儒释道都有助于治世,儒学是“万世永赖”,佛教道教也能“暗助王纲”。  相似文献   

2.
袁铖 《学海》2014,(1):73-7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范畴。农村土地资源禀赋状况和农民土地权利排他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分别从理论上构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存在的自然条件和制度基础。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显地租与隐地租之现实困境主要与农民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和农村市场体制不完备有关。从农户真实的土地经营行为出发,揭示农户在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的现实约束条件下如何根据机会成本对土地进行配置,更有利于揭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形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刘煜瑞 《管子学刊》2011,(2):104-106
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思想的核心,乃一个“均”字和一个“安”字,称之为“均地安民”。井田制、限田制、均田制、均税制,都是“均地安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体现。均地的实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发生着变化。自中唐以后,“均地”向“均税”(历史上也称此“均税”为“均地”,取均平土地赋税之义)演变,称之为“均税安民”。就广义来说,“均地安民”也包括了“均税安民”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孙旭 《法音》2012,(6):36-39
两宋是中国佛教转折的重要时期,僧官制、度牒制、敕额制日渐完备,佛教管理完全纳入国家政权控制之下,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特点。关于宋代佛教政策,前贤多有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①,但对部分问题的分析仍有待深入。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竺沙雅章便注意到了宋代寺院的赐额、改额情况,并对《咸淳临安志》、《嘉泰吴兴志》、  相似文献   

5.
双休日到来了,胡勇智夫妇准备度过一个迷人的夜晚.他们俩到音像发行站租来了一盘三级片带.晚上等孩子吃完饭后,洗了澡,上床睡觉后,接下来就轮到他们夫妇彼此消闲一番了.他们一边闲谈,一边看录像,这是他们俩的“梦幻时分”.今天,这种情形在我国城镇的居民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了.自从电视进入人们的生活以来,没有哪—种娱乐工具能象录像这样在短短的几年里普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几年前,只有4%的中国家庭拥有录像机,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50%,原来有录像机的家庭每个月仅租录像带四至五盒,而现在凡是有录像机的家庭每个星期都要去音像发行站租片来看,有时甚至一次租上十盒.  相似文献   

6.
论“以土地换保障”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以土地换保障”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创新 :农民在转让出承包土地或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 ,应当得到经济补偿 ,并用经济补偿为其建立社会保险。本文讨论了“以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和法规依据 :土地自身有产出 ;土地有保障职能 ;对农民转让承包土地进行经济补偿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的实现方式 ;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补偿是我国土地法的原则之一。本文还阐述了“以土地换保障”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征地中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并设计了四种“以土地换保障”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对于地租问题的研究以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为基础,逐渐演化成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古典的剩余分析方法.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运用的是古典的分析方法,它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且该理论体系使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在均衡状态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的经学思想在其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属于外来宗教的传播,“番学”的经学教育方式并未产生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明代以前的经学是如何传承无从查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实存在的状况可以进行推断,明嘉靖时期的胡登洲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一种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方式,或许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专门考察“社会-经济成分”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列宁把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产成分、社会经济成分)理解为以一定生产力为其基础的、在不同程度上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生产成分”概念和“社会经济体系”概念是等同的。成分是特殊的生产关系体系。有多少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类型,就有多少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史上,有五种基本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对应,也有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成分。此外,小规模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是两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成分。在某个社会中所有的生产关系都可纳入一种成分和形成一种社会经济体系的条件下,“特殊的社会生活成分”概念就完全与“社会-经济形态概念”相吻合。在氏族社会经济繁荣时期和共产主义形态存在与发展时期,只存在一种社会生产成分。除此以外,在人类社会中通常存在着好几种社会生产成分,其中有一种成分占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在一个社会中,所有的生产关系产生了一定的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属于社会的基础。但是,只有占统治地位的成分,才是那个具体社会的基础。在某些时代中,任何一个基本的社会生产成分都不占统治地位,都不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就完全不适用了,而“社会-经济成分”范畴则具有特殊意义。在一定具体条件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能够形成一种包含有这两种生产关系的特征的社会经济体系,如封建-奴隶制成分、封建-资本主义成分等等。目前拉丁美洲的大庄园属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五一路东侧的崇善寺街,这里建筑巍峨、景色幽美,文物遗存宏富,特别是大悲殿中雍容华贵的明代塑像和琳琅满目的历代藏经都是我国佛教文化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化瑰宝。自明代设僧纲司以来,又是掌管山西省佛教事务的机关,至今仍是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故崇善寺有着“三晋名刹”、“晋源神景”、“会城第一丛林”等美誉。崇善寺始建于不晚于宋代,据传初名白马寺,宋元均称延寿寺。其最早的记载见于残存的《元一统志》:“延寿寺在本县(阳曲县)东二里,宋大中样符三年额。对绝壑,宛若山林间……久废,今有重建寺宇。”…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 《学海》2006,(5):17-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土改时期的私有私营制、人民公社的公有公营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有私营制。三种农地制度的绩效差异极大,各自的缺陷导致其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但无论任何变迁,中国农地制度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农村土地必须同时承担资产与社会保障两种功能。这既是当前农民认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原因,也是今后农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是目前西北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而又质量精良的明代寺院建筑群。“瞿昙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应当时西宁卫的僧人之请而赐寺额。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土地是寺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据山志、寺志、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统计了南京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寺院土地占有情况,统计出了寺院土地在全国土地量中的大致比例。结合相关文献,推测了寺院土地增减变化的原因,并依据明代寺院土地占有情况,认为明代的寺院经济没有出现特别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土默特地区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归化城蒙古民事府”的咨文。内容是回民马成恩控告杨根福吞没户口地、抗缴地租一事。这样的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它对于研究土默特地区回族来源、时间,清王朝时期土默特旗回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演变,对研究当地实  相似文献   

15.
天理、人欲的对立,是中国思想史中一个重要问题。宋明以来,“存天理,去人欲”说,是理学各派的共同主张。明代中期后,有不少学者,对此说表示反对;到了“五四”时期,在反礼教的浪潮中,予以猛烈的抨击。“存天理,去人欲”说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弊害,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建民同志发表系列文章,认为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对俄国土地所有制进行“全新的专门的研究”,是因为“马克思摆脱了西欧经验的框框,由一元的历史观转向多元的历史观”(《铁道师院学报》1989年第1—2期合刊,第29页);还认为,马克思没有实现《资本论》“地租篇”原先的写作计划,不是恩格斯解释的“健康状况恶化”,而是“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铁道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第29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大约处于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优秀的肖像画家和作品辈出。中国明代人物画虽然发展缓慢,但肖像画却有一定进展。中国明代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都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当时中国肖像画受西洋画的影响在技法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艺术无国界,东西方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18.
新疆托克逊县的花生是新疆最好的花生,但托克逊的大风也最出名。去年当党提出:“干部参加生产,人人种试验田”的号召后,我和六个妇女共同种了一块花生試驗田。开始我还怀疑:妇女能不能种試验田?会不会种好?但我馬上又想到:党号召我們每个人都要敢想敢干,男的敢种試驗田,我們妇女为什么不能种呢?我們一定要和男同志一道共同跃进。这时我們又参观了三区三乡妇女种的試驗田,更加坚定了我們种花生試驗田的信心。回去后我就約了吐魯逊汗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至今 ,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融合 ,进而适应中国社会实现生存、巩固和发展。其间 ,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伦理观念曾发生两次大的变革 :一次是明清之际的“以儒诠经”即汉文译著活动时期 ,提出“二元忠诚”即“忠主忠君”思想 ,一次是近现代回族穆斯林新文化运动时期 ,提出“爱国爱教”的社会伦理观 ,掀起了轰轰烈的爱国运动 ,实现了中国穆斯林社会伦理观念的质的飞跃 ,在当今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一、“忠主忠君”思想适应了中国封建统治要求 ,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进程明代 ,伊斯兰教的中国逐渐…  相似文献   

20.
明清苏州会馆的兴起——明清苏州会馆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人杭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而吴阊为盛。”1自明代后期以来,苏州兴起了众多的会馆。据《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统计,仅苏州附郭的吴、长、元三县境内,明清时期的会馆就有40个。吕作燮先生《试论明清时期会馆的性质和作用》一文,收录有苏州的会馆49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